马海林 郑小郴
(1.多美达(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 519090;2.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 519000)
为了实现制冷循环,空调中存在许多走冷媒的配管,配管与压缩机通过焊接进行刚性连接。空调运行时压缩机会发生强烈的振动,带动与之连接的配管发生振动,使得管路产生应力,若管路设计不合理,配管应力过大,在长期运行下,管路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空调配管设计已成为空调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引起配管应力过大原因主要有两个:①管路固频与压缩机运行频率接近或相等,管路发生了共振;②管路结构形式不合理,产生了应力集中。对于共振可以通过屏蔽压缩机部分运行频率来解决,通过控制逻辑让压缩机不能以共振频率运行;对于应力集中可以加长配管长度,优化管路空间排布,使得管路应力相对分散。
屏蔽压缩机部分运行频率可以优化配管应力,现在空调多为变频空调,一般的空调运行频率在20~90 Hz 之间,通常每隔2 Hz 设置一个运行频率,在这样相对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总会存在管路的部分固频与压缩机运行频率相等或接近,我们把这些频率称为共振频率,为了避免共振,一部分共振频率被屏蔽,但是屏蔽过多的频率,会影响空调舒适性,同时也有可能影响空调的能效,因此屏蔽的频率越少越好,这就需要配管固频尽量少落入空调运行频率内。
解决应力集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管路的柔性[1],管路柔性增加一方面可以起到分散应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管路对压缩机的束缚,使得压缩机的能量更多传递橡胶脚垫,通过橡胶脚垫变形衰减能量。于咏梅部分采用波纹金属软管替代原来刚性管,起到了改善管道应力和振动的效果[2],但是波纹软管成本高,不适合在空调上大规模应用;张锡德选用直径更小的管路替代原来刚性较强的管道,改善了管道的应力[3],但是管径变小会对性能产生影响;陈兴设计了多套柔性不同的管路,并测试了不同管路的运输应力,结果表明,柔性越大,应力相对较小[4],但是在运行应力方面没有研究。
增加管路柔性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管路的长度,但是简单的加长管路,不仅使得成本增加,还容易降低管路固频,使得固频密集,因此配管设计时管路的柔性和固频要综合考虑,目前大部分工程师往往只关注其中一方面。另外对于配管柔性目前没有量化的评估方法,大多依赖于工程师的设计经验,不利于配管的优化设计。
因此,分析配管的柔性,提出配管的柔性定义和量化评估方法,研究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和固频、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管路设计水平。
柔性在物理学上也可以解释为“挠性”,是相对刚性提出来的物理概念,可以理解为刚性的倒数,体现了结构变形的难易程度,简而言之,外力一定时,变形越小则柔性越小,变形越大则柔性越小,可以认为与变形正相关,与应力反相关。另外考虑到结构有扭曲变形、弯曲变形等多种变形方式,所以结构的柔性表现不单与结构形式有关,还与受力情况有关。
上述提到柔性与结构形式有关,对压缩机及配管系统结构进行分析,配管系统中吸气管一端与压缩机吸气管口相连,另外一端与大阀门相连,排气管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管口相连,另外一端与冷凝器相连,大阀门和冷凝器固定在外壳上,空调运行时可认为此处不动。
上述提到结构柔性表现还与受力情况有关,对配管受力进行分析,配管受力主要来自压缩机吸排气管口机械振动,此处的振动大小及方向可以反馈配管的受力大小及方向,另外压缩机实际上是变频运行的,不同频率下管口的振动不一致,由于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最大应力,因此可以测试压缩机管口所有频率下的振动,测点位置如图1所示,选取最大振动值作为柔性计算的载荷。
图1 振动测点及方向
经过以上分析,针对空调配管系统的具体特点,基于柔性的基本概念,提出以下的柔性计算公式:
式中:
R—配管的柔性;
S—配管的最大变形;
σ —配管的最大应力。
进行CAE 仿真时如图2所示在管口处施加受力,在冷凝器或者大阀门处施加固定约束,施加的载荷为所有频率下振动最大值。
图2 柔性计算约束及受力点
选取一款单冷变频窗机作为研究对象,该机型的运行频率范围为22~86 Hz。为便于进行单一变量研究,排气管保持不变,只改吸气管。结合机子的结构空间和工艺要求,设计了如图3所示四套管路,其中管路1 为简单管路,整个管路由一根外径为9 mm(壁厚0.71 mm)管的管组成,且管路长度较短,弯折较少;管路2 也是由一根外径为9 mm(壁厚0.71 mm)的管组成,但弯折较多,长度为四个方案中最长;管路3 由一根外径为12 mm(壁厚0.8 mm)和一根外径为9 mm(壁厚0.71 mm)的管组合而成,其中外径为12 mm 的管路在水平面内设置了弯折;管路4 和管路3 比较类似,长度相当,不同之处为两根不同管径的管路之家夹角不一样。
图3 四套管路
测试配管22~86 Hz频率下管口三个方向的振动位移,压缩机振动最大方向为Y 向,在26 Hz 和46 Hz 左右出现了振动峰值,其中26 Hz 时振动最大,26 Hz 振动数值如表1所示,将此值作为管路柔性计算的载荷。
表1 26 Hz 压缩机吸气管口振动位移μm
将上述位移载荷分别添加到四套管路中,对管路变形和最大应力进行仿真求解,通过公式1 计算四套管路的柔性。四套管路的柔性计算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变形几乎相等的情况下,各套管路的最大应力相差很大,最小为3.724 Mpa,最大为13.59 Mpa,所以柔性值相差也很大,柔性值最小为0.040 2 mm/Mpa,最大值0.146 9 mm/Mpa,后者是前者的3.65 倍。由此可见,管路的柔性优化空间很大。另外对比管路3 和管路4,两者长度基本一致,也是由两根不同管径的管组成,但是柔性却相差一倍,由此可见柔性与结构的空间分布关系很大。
表2 四套管路柔性仿真结果统计
结构的固频可以通过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对于“n”自由度结构的自由运动方程可以写成:
式中:
M—维度为(n,n) 的质量矩阵;
C—维度为(n,n)的阻尼矩阵;
K—维度(n,n)的刚度矩阵;
X—维度为(n,1)的位移向量。
考虑到配管系统为小阻尼结构,工程应用上,对于小阻尼(小于10 %)的结构,有阻尼固有频率近似等于无阻尼固有频率,假设阻尼矩阵为零,方程可以用以下的特征方程进行求解:
式中:
λ—特征值,对应固频;
x—特征向量,对应模态振型。
从公式3 中可以看出,结构的固有频率与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有关,从趋势上分析,结构的刚度越小,质量越大,结构的固频就越低[5]。以图10 所示的单自由振动度集中质量振动系统为例,其固有频率 如公式4所示,与刚度平方根成正比,与质量平方根成反比。
式中:
ωn—配管的固有频率;
k—配管的刚度矩阵;
m—配管的质量矩阵。
对四个方案的固频进行计算,计算前15 阶固频,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重点关注22~86 Hz 区间的固频,从表中可以看出,管路1 只有5 阶固频落入该范围内,管路2 有10 阶固频落入改范围内,而管路3 和管路4 都是7 阶落入范围。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管路柔性大,并不意味着管路固频密集,通过优化管路空间排布,同样可以增大管路柔性。
表3 四套管路前15 阶固频(Hz)
对四套管路的质量进行计算,铜的密度取值为8 900 kg/m3,铜的质量反应了配管的成本,四套管路的质量如表4所示,管路3 和管路4 质量相当,但前者的柔性却是后者两倍,由此可以看出配管柔性与成本并非完全正相关。
表4 四套管路的质量统计(g)
将四套管路先后接入同一台机子,对所有折弯处内轴和侧轴布置双向应变片,以间隔2 Hz 的方式测试22~86 Hz 之间的应变,统计管路所有弯点应变最大值。
四套不同管路的运行应变如图4所示,四套配管应变的评价原则基于两个维度:①合格频率点的数目,按照相关标准,应变≥80 με 则视为不合格;②应变的大小,关注所有频率下的平均应变值。
图4 四套管路不同频率对应的应变曲线
四套管路应变统计结果见表5所示。从平均应变值可以看出,管路柔性越大,平均应变越小;柔性与不合格固频数并非完全正相关,但是从总体趋势上看,柔性越大,对应的不合格固频数越少;呈现非完全正相关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格固频数除了受柔性影响,还受到固频影响,对比管路2 和管路4,前者虽然柔性比后者大,但是前者固频比较密集,存在比较多的共振频率点,使得不合格的频率点增多,所以对于配管设计,要综合考虑柔性和固频两方面,总的趋势是要增加管路柔性,同时又要避免管路固频过于密集。
表5 四套管路的质量统计(g)
在分析压缩机结构及振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配管柔性定义和CAE 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以某款变频窗机为研究对象,共设计了四套管路,对四套管路柔性、固频、重量进行计算,并装机测试不同频率下的管路应变,结果表明:
1)配管的柔性除了与管路长度有关系,还与空间分布有关系,增加管路柔性尽量从空间排布方面进行优化。
2)管路的平均应力与柔性正相关,柔性越大,管路的平均应力越小。
3)配管应力不合格点除了与柔性相关,还与配管的固频有很大关系,在进行配管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应选取柔性较大同时频率相对不密集的管路。
4)基于压缩机特点提出的柔性定义及CAE 计算方法可信度较高,可在配管设计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