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柯 周峰越 常皓(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选择民宿作为住宿方式,是因为符合当下追求自我、体验生活的心态。但是国内民宿的发展不过短短几年,就出现了许多问题,纵观国内的民宿设计,质量良莠不齐,开发过分商业化和同质化,牺牲空间的功能性,哗众取宠,利用艺术构造媚俗奇特的空间,产生满足猎奇心理的吸引力,破坏了当地文脉的原真性。白族合院民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了白族悠久的历史价值。但是任何建筑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经过历史的变迁,很多传统民居已经陈旧不堪,作为民宿空间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和审美,难以适应现代的居住模式。再加上当地民宿设计水平相对落后,缺乏个性化和专业性,出现装饰手法简单复刻和仿制传统建筑,抑或者是对历史文脉置若罔闻,西方装饰元素的大量拼贴和堆砌的现象。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对民居的要素,进行分析,提炼白族传统民居要素对民宿进行融合设计。
大理地处云南省西部,属云贵高原,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不仅有着多元的山水资源,还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最为典型的是以白族聚居形态为主的地域文化。由于白族人世代从事农耕生产,致力于追求舒适宜人的定居生活方式和建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因此白族传统民居拥有极富艺术的建筑景观,集木雕、石刻、泥塑、粉画、结构之大成,星罗棋布伫立在苍山洱海之间。
普通住屋的平面形制以一坊和二坊居多,开三间,有二层楼房。传统合院民居主要是三坊和四坊,称作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坊开三间的二层房屋和一墙瓦顶飞檐的照壁组成的方形院落,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坊房屋围合而成,并无照壁,坊与坊相连接的地方有四处漏角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故称“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是由三坊和四坊两个形式为单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重合而成,更有经济地位高的大家庭由四个院落组合而成“一进四院五重堂”的住屋形式。
白族商帮与内地的经贸往来,使建筑受到汉文化影响,形成了如赵勤所说的建造上的“华造观”[1]。最能体现“华造”意识的是合院住宅的门楼,门楼作为彰显主人经济地位的象征,白族的图案装饰手法大都可以在飞檐翘角、富丽堂皇的门楼上得以展现。白族门楼分为有厦和无厦,以三滴水屋面形式有厦门楼最为瑰丽精美,中部檐角翘起,檐下斗拱重叠,直至花枋花罩,两边为彩画、泥塑花饰,并镶大理石。
照壁最具白族文化特色,在整个合院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理素有“上关风”的说法,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气象灾害较多,照壁最主要功能是为了防风。照壁粉以白色,传达白族尚白的情结,也利用白色的墙面来反射太阳光线,增加建筑空间的采光。作为一堵围墙,不仅仅是用来分割建筑空间、遮挡路人的视线来保证院落的私密性。在精神方面利用在照壁上题字的方式教育自家成员,或是向外人昭示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治家气度。
庭院和厦廊都是白族人民的主要生活场所,内院和厦廊视野开阔,人们常在此宴请宾客、晾晒作物或是进行一些其他的娱乐休闲活动。关于防风,白族民居朝向通常坐西朝东,以规避西南风的侵扰,再加上照壁围合成有天井的院落,很好地起到了防风的效果。庭院内倚靠照壁种植花木,怡然自得,充满情趣,还有调节局部空间气候的作用。
细部装饰要素是构成白族民居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装饰极为丰富,从材质、位置、样式、颜色、技艺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最能凸显白族民居特色的是木雕和彩绘。大理木雕艺术尤其出名,在白族民居中多有体现。主要集中在门窗、梁柱梁头,工匠在木头上刻画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的山水花鸟图案,加上刀法深刻流畅,整个空间显得气派精美。白族民居彩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墙体的保护,在施有彩绘图案的地方,墙面不易脱落。与其他地区的彩绘装饰位置不同,包括房屋外墙、檐下、腰厦、藻井、围屏,图案纹样就好似白族服装袖口脚边的花边装饰一样,各处互相呼应,相映成趣,共同描摹出白族自身的文化底蕴。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对其他地域文化的汲取和融合,铸就了白族鲜明独特的民居个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从现存的白族民居可以观察到,有的地方带有浓厚的汉文化色彩,有的地方却明显地经过选择和夸张,与当地文化习俗并置共存。
民宿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将其称作B&B(Bed and Breakfast),二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民宿开始陆续发展起来,大多都是居民将住宅剩余的房间用来接待游客或者为有需求的人提供住宿,属于家庭副业经营性质,到后来形成专业与副业并行发展的成熟局面。我国台湾民宿发展起始于1980年,伴随着垦丁国家公园的旅游热潮,当地为解决景区住宿供应问题而兴起的一种旅游经济产业。加上当地的政策鼓励、规范制定、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为民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如今我国台湾民宿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不再是只为消费者提供单一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在具备家庭属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建筑风格、房间布置、餐食体验、主客沟通等整体性的营造。我国民宿发展也有三十余年,伴随着苏杭、大理等旅游热潮,为消费者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客栈和农家乐发展起来。民宿不同于酒店,酒店重视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追求舒适和效率。除此之外,民宿往往与环境联系紧密,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生长,空间尺度较小,更能真实地体验到当地的人文风情。
当前我国民宿改造重复性的复制、粘贴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造成了许多民宿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部分民宿打着白族文化的旗号,设计却只是虚张声势,流于表面。仅仅直白地将白族元素生搬硬套进民宿空间,缺少白族的气韵。如何凸显设计中的在地性成为当前民宿设计考虑的重点。
通过运用爱彼迎网站检索出大理现有的热门民宿,对此进行分析。例如被众多媒体报道K的小院,它位于大理古城内的主街玉洱路旁,由隐于小巷的传统白族院落改造。空间包含一个超大院落,尽享晒太阳喝茶的午后时光,以及开放式厨房、全套高端厨具,营造现代生活方式。民宿对于合院民居进行了简化处理,空间温馨舒适,富有情趣。在对空间白族元素的表达上,卧室保留了白族民居的木构架结构,用白族扎染作为装饰画,运用石材和木雕家居为空间增添几分古朴的意味。元素运用虽然恰当,但是白族院落中许多表征没有恰当地转译成现代设计语言,隔断特有文化的脉络。
第二个分析的案例则是大理市大理古城兰林阁酒店,虽是酒店,除空间尺度的差异外,对民宿室内设计也存一定的参考价值。兰林阁酒店地处大理古城中心,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养生、娱乐、房车旅游为一体的酒店,在白族庭院中错落展开,静谧雅致。客房区由六个庭院组成,以家居、舒适、方便为特色。酒店门楼极富白族民族风情,而其他功能区域的白族元素以非常直白的方式再现于空间,例如公共活动区的庭院在顶部安装了玻璃与钢筋构件,最是让人心旷神怡的花木种植区域也被摒除,空间格局的变更失去了传统建筑空间所特有的尺度感、宜人的空间环境和令人回味的空间氛围。卧室设计中大面积的白色也显得空间氛围十分单调乏味,设计者或许认为只要满足游客的吃饭、住宿就是民宿。
以大理木田时间·野奢艺术度假酒店的设计为例,区位依据白族风水,坐西朝东,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空间从美宿、美食、美旅、美物这几个方向来进行考虑,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生活方式交错在大理悠久的建筑群落上(图1)。原本的白族合院民居年久失修,只剩下牢固的石墙,以及摇摇欲坠的柱子楼板。设计师在此基础上,从旧木料市场淘回来规格制式一致的老木料,用榫卯结构重新架起了房屋的两层框架(图2)。大理传统石木结构建筑冬暖夏凉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廊柱恢复了龙凤头装饰,请村里七十多岁的老木匠重新雕刻了梁柱的花饰,对原有的纹饰尽量保持不动。二层楼板在木板的基础上浇筑了钢筋水泥,保证一、二层的隔音,成为功能完整的一套房间。
图1 白族合院
图2 白族合院内部空间
在室内客房空间中为保证屋顶不漏雨和它的装饰效果,在椽子上加铺了三层防水隔热材料后铺上旧瓦,为解决老屋的采光通风,入口茶室的屋顶使用了一扇钢化玻璃,后墙侧墙开大圆窗或方窗。在温度控制上,房间有地暖、空调、壁炉,最大程度保证入住的舒适体验。在人文层面让民宿重获生机,考虑通过生活器物之美与在地文化连接起一种生活方式,延伸出白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
由此可观察到在民宿改造的热潮下,部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只在原有白族合院民居空间形态上,进行形式单一的基础改造,无法达到现代空间居住的舒适度。也有过度改造的案例,在材料选择上摒弃传统木格窗、木门,以钢筋混凝、塑钢、铝合金以替之,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域文化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与传承。在布局上也沿公路而建、甚至不设照壁,不拘泥于传统合院形制,抛弃坡顶、增设楼层、装饰简化,堂皇的门楼也不再沿用精细的木雕改用烧陶拼制。彩绘内容也变成了建筑或建筑景观这样新式的装饰。
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产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其民宿改造设计中,应当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突出民俗文化特色,坚持传统与宜居的相互依存,求同存异,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设计。
针对传统民居如何转译成为民宿,首先考虑的是对于传统民居是维修保护还是拆建改造、怎么维修、怎么改造等。现在较为普遍的方式是:保持传统的技法和材料营造民居、运用新型的材料仿造民居、完全抛开传统技法和材料打造现代居所。因白族民居拥有高度的价值内涵,在进行民宿设计时,首先应当保留传统民居的风骨与格局。白族民居空间格局的形成是经过匠人之间“手传口授”和长期的建筑实践经验积累而来,通过不断的创造与否定,几经推敲才形成如今比例精致完美的住屋形制。历史的痕迹无法复制,民居一旦改动,结构、框架就把握不好设计尺度,仿制的民居则会看起来好似假古董。
提炼白族传统民居要素对民宿进行融合设计。白族民居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自然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原汁原味地恢复大理旧时生活美学时无法避免老屋存在的缺陷,比如:隔音、通风、采光、卫浴。例如民居的厦廊通常作为生活的主要场地,包括劳作、宴席、休憩等,因此厦廊的空间尺度较大,也就占用了主房的室内光线。然而与当地没有脱离农业生产的人们早出晚归生活作息联系起来,对于室内采光的考虑,也是出于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和活动点而形成的。如若作为民宿投入使用,就需要考虑到室内居住的舒适程度,可以正房改造为一厅两间客房,满足休息、卫浴功能。在庭院的东、西厢房一般改造成厨房或客房,满足住宿、餐饮的基本功能需求。
设计时在材料选择上,应当尽量就地选材。例如改造中在室内露出原木房梁结构,内墙重新处理粉刷或用饰面板做护板。窗户尽可能保留原有木格窗,重新打磨上油,可以加玻璃或在内层加塑钢窗,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在室内陈设方面,选择符合白族文化特征的器皿、扎染等,直观展示本土文化,做到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复刻传统的白族民居奢华的雕梁画栋的设计手法过于保守,民宿设计可以运用体现地域文化的符号,用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文化符号来包装空间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实地考察调研时,要深入了解传统地域建筑的形成背景、组织结构、空间秩序、文化内涵等。转译成在地文化符号,用今天舒服又现代的审美,通过艺术表达恰如其分地将符号放置到空间营造中,使空间有活力、有品位、成体系、可延展。如大理木田度假酒店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汉榻和宋画,明清窗格与法式帷幔,古老的物件与现代的装置,在同一个空间却毫无违和之感,从家具到灯具都是量身定做,从油画到雕塑都是原创,在每一个空间无法复制地一气呵成呈现。又通过文化符号的提炼、放大、点缀出大胆又冲突的设计,让住客感触深度体验,从而深受游客的喜好。
将民宿置于整个环境来看待,设计上不但要注重住宿本身的条件,也要注意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融入当地环境。在大理的民宿设计也应该追寻白族的设计特点,成为旅游文化中吸引力的一部分。做好深度策划,打造极具创意和景观美学概念的特色民宿产品。住宿占据旅游很大的比例,人们现在的旅游方式不再是快餐式的跟团旅行,再加上心态的转换,选择欣赏自然人文风光的同时,还要体验贴近自然的山居生活,民宿体验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充分挖掘再生发展的要素,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和谐,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把传统民居中的精华延续下去,使之既有地域民族特色,又满足全新的现代生活和居住环境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