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振运·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笔者大学毕业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一直从事电梯产品的工艺研究及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期间,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了企业厂房升级改造、车间设备工装投入与管理、工艺降本增效、制造端质量控制和精益生产等生产运营管理工作。更多的工作是从工艺技术的角度去支持制造体系各类生产管理工作的改善、支撑企业各项指标达成。同时,借助于电梯制造这个大平台,笔者在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精益生产和人员成长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方法,相信积累的这些工作经验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任职期间,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电梯公司的多次厂房搬迁、升级改造工作,通过生产现场的优化布局改善、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公司制造产能跨越式的发展,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传统制造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转变。同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个人的策划、统筹、组织和协调能力。近些年个人技术工作情况见表1。
表1 个人技术工作情况
在企业领导和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主持和主要参与开展十多项企业升级改造项目,如主机自动装配线、控制柜智能生产线、AGV 智能物流、自动装配生产线等智能装备项目,所投入智能装备按智能生产分类如图1 所示,为企业的“智能制造”思路落地作出了贡献。
图1 智能装备应用
作为一名工艺主管和工程师,主要负责项目的策划和管理。不仅要审核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资料,还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培养下属人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各种困难,表现出了作为一名成熟稳重的项目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年,电梯行业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降低制造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技术人员,也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发光发热。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辅料改善,结构优化和精益生产管理,实现制造费用的降低。通过降本项目的统筹实施,提升了个人的成本意识。同时,降本必须立足于服务市场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执行,稳步推进由试制向小、大批量生产过渡,从而保证产品降本后的本质质量,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成本控制使命
质量根植于生产全过程,作为生产技术人员也要兼顾产品的质量控制。在统筹生产质量工作期间,通过分析研究,将质量控制工作前移,厂内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厂内,通过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强化执行和技能培训等,车间制作质量提升明显。厂外,通过增加前端物料的巡检职能,落实加工、装配、装箱、入库、装车等环节层层把关监控,实现产品质量由批量问题向零星个案转变。通过指导供应商新产品试制,实现供应商快速形成合格产品和推进大批生产。此外,完成了多项质量提升计划,多次代表企业参加市级质量协会质量控制活动并获得优秀奖。
通过多年的生产质量统筹管理工作,培养了底线思维(质量为本)、责任意识(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市场意识(提供可靠性产品)、顾客文化(每一工序要视下游为客户)、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对做好)、质量控制意识(全方位无死角质量管控),如图3 所示,让我明白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图3 新时代质量宣言
作为一名资深生产技术人员,深入车间一线实地解决问题是技术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联合车间,共同完善了工时制度、建立了标准化工时、推进了标准化作业、促进了单元化生产、优化了现场布局和培养了大批多能工,以及开展了目视化管理、5S 管理、定置定位等现场改善活动。通过不断改善和价值流分析,进一步消除浪费,实现为企业和客户增值。通过精益生产活动的开展,不断刷新了个人对精益生产理念的深度理解,精益生产内容如图4 所示。
图4 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经多年的探索,通过合理的分工、强化KPI 考核和精简人员架构,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在科技创新和人员培养方面,完成了专利、论文发表多项。另外,撰写企业技术类专题报告多篇,培养出工艺工程师多名。通过团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地提升个人的领导水平。科技活动获奖情况如图5 所示。
图5 科技活动获奖情况
制造管理部门是制造企业的核心部门,只有在围绕公司、部门指标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快速响应、质量管理、费用控制、生产安全,做好培养多能工和团队建设等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做好生产的现场管理工作。
要聚焦市场需求,保证合同执行信息的准时准确、完善齐套管理机制、联动设计完善标准化,要以客户需求为拉动,开展技术改善和工艺创新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生产单元的生产效率,消除生产瓶颈。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制,按三检制检验,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加强培训,强化工艺执行,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要从人工费、材料损耗费、场地费、运输费、设备管理费以及生产管理费用上压缩控制,并建立降本降费的评价机制。
要培养更多的生产多能工,提高生产柔性,提升整体生产力水平。
按部门安全管理要求,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本质安全。
营造良好的团队气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要有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和合规性意识等。
基于笔者在生产技术工作上积累的大量相关的精益生产知识,相信对未来的车间生产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帮助。精益工厂目标如图6 所示。
图6 精益工厂7 个零目标
围绕制造相关指标(PQCDSM 等)开展日常生产管理工作,重点从生产定位、人员管理和质量控制以及快速改善等方面开展工作。
⑴生产定位。要重点聚焦关键部件、核心部件的自制生产,将这部分的产品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从而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同时,将一些附加值低的部件委外制作,向少人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⑵人员管理。由职能科室调往车间做基层管理工作,要注意角色的转变,要走群众路线,及时了解员工动向,及时化解矛盾;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合法依规、公平公正;另外,新员工“00”后、“90”后较多,人员流动可能性较大,要适当做好人员培养和补充,如培养多能工和利用实习生作为储备等。
⑶质量管控。协同质量、技术和工艺推进制造标准化,细化来料包装、过程制造、装箱封箱、仓储发运等全过程的制造标准,进一步提升产品细节品质和感官质量。
⑷快速改善。完善车间改善项目的管理机制,参考之前从事过的工艺开发项目,建立快速改善的制度和流程,使车间改善的项目有输入、输出,并且形成车间技改的沉淀,进一步提升车间精细化管理水平。
JIT 管理全貌图如图7 所示。
图7 JIT 管理全貌图
落实降本降费与产品增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企业新的技术能力,推进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化运营进行转变;通过建立敏捷制造体系,向服务型制造进行转变,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⑴不断改善。不断细化车间精益生产管理,始终以客户需求为拉动,通过完善产品设计和优化制造工艺,实现产品增值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⑵不断创新。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如运用大数据、AI、数字仿真、区块链等先进前沿技术,推动车间向数字化管理,实现文档管理数字化、运营监控动态化、质量管理自动化和设备管理主动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信息的准确准时和管理留痕,为管理层提供数字化决策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生产服务体验。
⑶不断提升。通过建立敏捷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优化重组,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培养高端制造管理人才,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工厂智能制造框架设想如图8 所示。
图8 工厂智能制造框架设想
作为制造型企业,技术和管理是相互贯通的,技术工作也要用到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好的管理方法也能促进技术的发展。以上仅仅代表个人对技术转型管理工作的看法,以期与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希望大家能“做一行爱一行”,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为目标,持续推动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