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分析研究

2022-07-21 11:00
南都学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系数旅游业旅游

李 旭

(南阳师范学院 a.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b.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一、引言

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尚未消散,国际“脱钩论”喧嚣不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我国作为2020年经济首先恢复正增长的大国令世界刮目相看。根据文旅部统计,202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59.9%[1]。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为我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贡献了较大的力量。对旅游业的经济效应研究能够为更清晰地解释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我国经济和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对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较多。目前对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旅游乘数和投入产出两种方法。李永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保障措施,从基础上理清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2];匡林较早地对旅游乘数模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3];李志青利用旅游乘数法测算了上海市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等[4];李天元系统阐述了旅游乘数理论[5];吕陈玲对旅游经济效应不同计算模型的差异做了梳理[6]。这些研究在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分析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投入产出理论被用于研究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中,如李江帆等[7]、刘益[8]、乔玮[9]、张华初等[10]、王燕等[11]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用投入产出法对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还有学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两者的研究优劣势[12]。这些研究丰富了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研究内容,明确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关系。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采用投入产出法缺乏较长时间段的比较研究,特别是2010年之后的研究较少[13],其次是对旅游业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剥离和整合研究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投入产出法从长时间段分析旅游业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帮助。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揭示国民经济产业之间技术关联关系的重要依据,通过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能够理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11]。为了清晰地把握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选择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揭示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特征,选取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反映旅游业的产业波及效应,选择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固定资产折旧系数、最终消费系数、出口系数和直接盈余系数等指标来揭示旅游业的产业特征[12]。具体每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符号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数据处理

选取2002、2007、201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根据历年产业部门划分的依据,以及研究的需要,对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进行归类合并,部门归类遵循两个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和三次产业划分原则。为了便于研究旅游业对产业经济变动的长期变动情况,本研究所定义的旅游业仅指狭义的旅游业,即依据国家投入产出表中对旅游业的定义来设定研究范围。同时,由于2012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未将旅游业单独列出,因此,对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旅游业数据做以下定义:根据国民经济分类,狭义的旅游业归类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旅游会展服务等相关行业。对于这两年将旅游业数据采用剥离方法进行估算,剥离方法依据2002年和2007年所获取数据的均值并考虑增长速度后计算,对劳动报酬、消费、进出口数据则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中旅行社的相关数据进行估算后得出。

部门归并后共12个部门(1)12个行业部门序号为:1.农业;2.工业;3.能源消耗业;4.批发零售业;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住宿餐饮业;7.信息、互联网服务业;8.金融保险业;9.建筑和房地产业;10.旅游业;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其他服务业。,包括农业,工业,能源消耗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互联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服务业。其中,能源消耗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和房地产业包括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三、结果分析

(一)产业关联分析

从旅游业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如表2所示),2002年至2017年间,中国旅游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较高,表明了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强,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度,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从历年的排序情况来看,4个年份旅游业直接消耗系数较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还有住宿餐饮业,说明旅游业对这些行业的带动作用较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有力地带动这些行业发展,而一直以来旅游业直接消耗系数较低的均是农业和工业,表明旅游业对农业和工业的带动作用始终不强,这也是第三产业的普遍特性。从历年的变动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不断提高,住宿餐饮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有所波动,但整体上仍不断提高,表明旅游业对这些相关性较强行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来看,旅游业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虽有波动,但整体上不断提高,表明旅游业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带动作用在持续增强,文旅融合、体育旅游等旅游发展方式前景较好;旅游业对信息、互联网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增加较快,表明旅游业对信息、互联网服务业的带动能力提升较快;旅游业对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在不断增加,表明旅游业对金融保险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旅游业对建筑和房地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波动较大,2012年达到峰值,随后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02年和2007年,表明旅游业对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有所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作用在逐步降低。从总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旅游业产出需要的中间投入虽有波动,但整体上仍不断提高,说明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后向关联度越来越大。

表2 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表

旅游业的直接分配系数普遍较小,说明旅游业的前向关联度较低,对相关产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不足。从历年的排序情况来看,其他服务业直接分配系数之中保持最高,表明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其他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变动较小。从历年的变动情况看,建筑和房地产直接分配系数增长较快,说明旅游业对建筑和房地产业的支撑作用有较显著的提升,其他行业变动情况较小。从直接分配系数总和来看,从2002年到2017年间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支撑作用在波动中有所提升,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

从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见表3)来看,旅游业对各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均大于完全分配系数,说明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综合拉动作用大于其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此外,行业间也存在差别,旅游业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直接和综合带动作用小于这些行业对旅游业的直接和综合支撑作用,旅游业对其他行业则相反。说明旅游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关系更紧密,产业关联性更强。

表3 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表

(二)产业波及分析

总体来看(见表4),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高于感应度系数,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其受到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历年影响力系数的数值来看,2002年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低于1,随后3个时间段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大于所有产业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从影响力系数变动来看,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在不断提高,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从影响力系数的对比情况来看,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甚至要大于农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更强于信息、互联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热点服务行业。

表4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

从历年感应度系数的数值来看,旅游业历年的感应度系数均低于1,说明旅游业受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低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从感应度系数的变动来看,在2007年旅游业感应度系数是一个波谷,随后有所提升,但2017年的数值仍低于2002年,说明旅游业受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波动,但整体上有所降低,这表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本研究的旅游业仅限定为狭义旅游业,也就是旅行社业。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旅行社团队旅游方式逐步减少,随之兴起的自驾游、自助游、私人订制等占据了出游方式的主要版图,而这些在统计中并未体现。从感应度系数的对比情况来看,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几乎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这也进一步反映出旅游业受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影响不足。

(三)产业特征分析

从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和完全劳动报酬系数来看,旅游业的劳动报酬系数均较大,对比其他行业,旅游业的数值排在前列[11]。这表明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帮助作用较强。从变动情况(见表5)来看,旅游业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和完全劳动报酬系数均在波动中提高,表明旅游业的劳动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旅游业改善社会就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对当前实施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表5 旅游业经济效应系数表

旅游业的营业盈余系数波动较大,2007年处于低谷,随后有所提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析对比相关统计数据发现,我国旅行社业的盈利水平和能力较低,特别是中小旅行社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缓慢,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均不足。此外,旅游企业经营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风险较大等特征,这也导致了旅游投资回报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差。这需要旅游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转变发展模式,创新融资投资形式,提高盈利能力。

从最终消费系数来看,旅游业的最终消费系数均较高,平均旅游业每万元的总产品中消费占比达到60%以上,旅游业对消费的带动能力较强。从历年的变动情况来看,旅游业的最终消费系数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0.7011,表明旅游业带动消费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旅游业能够显著地刺激消费。旅游业的这一能力在当前阶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脱钩”形势的大背景下,旅游业能够起到刺激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出口系数来看,旅游业的出口系数较低,说明我国旅游业发展仍以国内旅游消费为主,从历年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者人数等数据也能反映出这一问题。从出口系数的变动情况来看,出口系数在波动中有所提升,表明我国旅游业版图中出入境旅游的版图在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要不断拓展国际客源市场,挖掘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潜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我国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强且不断提升。旅游业对不同产业的拉动作用差异较大,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性较强行业的拉动作用维持高位,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互联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建筑和房地产业等新兴行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推动新兴旅游业态不断发展。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不足,但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旅游业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较大,与第三产业的联系较紧密。

2.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强且不断提升。近年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农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更强于信息、互联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型行业,旅游业的强势地位不断凸显。旅游业受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但也在缓慢提高。由于统计口径和行业发展方式的变动,旅游业的行业敏感性有待提高。

3.我国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社会就业状况的改善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劳动投入不断提高,就业效应不断凸显,这对当前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刺激消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作用。旅游业带动国内和国际市场消费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当前破解经济发展困境有重要的意义。

4.当前,我国旅游业总体经营效果一般,但在波动中有所改善,相关旅游企业的经营面临困难,需要在旅游业发展变革的大环境中创新经营方式、投资模式等,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经营能力。

(二)建议

我国旅游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变革的环境下急需破解相关难题,通过研究理清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旅游业发展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和发展。

1.加快数字文旅发展。新冠疫情仍未消散,旅游业危机仍未解除,甚至面临着严重的“倒春寒”,这就需要加快线上线下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是借助数字经济的东风,加快以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实现旅游虚拟体验化和沉浸体验化。要鼓励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与文博机构、旅游景区合作,通过“会员模式”“流量转化模式”“体验付费模式”等方式,整合打造市场化的数字文旅消费平台,不断提升数字文旅产品的供给质量。同时,强化数字文旅体验和线上线下互动,将文化内容与数字娱乐充分融合,将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植入网络游戏、动漫、电影、直播等数字娱乐场景之中,采取“游戏+虚拟游”“动漫+云展”“电影+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带动由虚拟体验形成的周边产品消费。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的实地游览、线下消费,将用户、信息和消费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充分互动交融。积极拓展文化遗产、文物、艺术品的数字化和线上化,鼓励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采用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无接触的高品质旅游资源和产品。推动文旅演艺数字化、线上化,深度挖掘各个地方特色文化,并扩大宣传推广扶持力度,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洛神赋”等,满足游客文化体验需求。

2.拓展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产业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14]。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特别是与新兴行业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路,拓展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在加强传统旅游产业部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旅游产业与新兴行业的融合发展。在当前旅游危机事件此起彼伏的情况下,要加快推动旅游业和金融保险业融合发展,满足人们对旅游安全、旅游满意度等方面的体验和需求。医养旅游、度假旅游方兴未艾,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既要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文旅地产,同时也要做好文旅地产周边的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优化,还可以采取团购、分时度假、降低首付比例等手段鼓励人们投资和消费旅游地产。要持续推动民宿产业发展,作为新型的住宿设施和旅游方式,民宿产业是旅游业、农业、信息产业融合的典范,要鼓励各个地方针对各自地域特色开发特色民宿,并给予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要不断优化文教卫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模式,积极拓展研学旅游、医养旅游、户外拓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拓展亲子、银发、驴友等旅游市场,全面推动文教卫生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满足现阶段游客多样化、全面化、特色化的旅游需求。

3.加强旅游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在波动中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密切关联,经济发展的波动会快速地传递到旅游业上,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15]。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脱钩化”思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较大,旅游业的敏感性必然会在经济传导效应中有所体现,这就要求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和帮助旅游业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护的情况下,对各地旅游业发展进行扶持和帮助。加强政策创新和行业引导,各地要持续关注新冠疫情形势,科学研判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深入了解旅游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运用财政奖补、金融支持、项目投资、消费促进、政务服务等措施和手段,创新惠企模式,营造惠企氛围,以更大力度帮扶旅游企业降低成本、稳定经营。扩大金融政策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各个地方要主动对接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将旅游业列为当地金融优先支持行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旅游业有效信贷供给,不断强化金融政策创新支持模式。各地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等多种形式,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持续扩大居民长期旅游需求,要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级政府要将带薪年假制度纳入地方政策法规中去,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段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

4.着重发挥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带动消费等方面的作用。当前,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面对的如乡村振兴、就业保障、消费低迷等问题均与旅游业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各个利益主体要善于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主动把旅游业作为破解这些经济发展难题的突破口。要大力支持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鼓励市场主体针对旅游商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个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等模式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游客吸引力。乡村旅游目的地要将发展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16]。要发挥广大乡村的生态、文化、资源等优势,积极开发适应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亲子游乐、家庭农场等,将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各个地方要积极培育一批旅游知名企业或头部企业,包括旅行社、4A级以上景区、酒店集团、特色博物馆等,形成强大的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旅游业容纳就业人员的能力,给予旅游从业人员资金、技术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就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吸引优秀人才服务旅游行业。旅游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旅游服务过程中做好疫情防护、安全保障等工作,主动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积极宣传地方旅游特色和传统文化,为提高企业或当地旅游美誉度做出贡献。

5.旅游企业要创新经营、营销、管理模式,提高经营能力。旅游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是重中之重。在服务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各类旅游企业要针对自身的服务特点,创新服务方式,满足顾客个性化、差异化和品质化的旅游需求。各类旅游企业要积极改善和提升服务质量,把服务作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采取合适的奖惩、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各类旅游企业要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挖掘潜力,打响品牌,如旅游景区要不断地更新优化旅游景观,不断完善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旅行社要定期更新旅游线路,优化旅游产品组合价格,提高导游业务素质等;酒店行业要提高设施卫生水平,合理处理顾客投诉等。各旅游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通过对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基础标准进行梳理,充分吸收现有理念并融合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规范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运营流程方面,通过引入OA行政管理系统,对企业的流程审批、人事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在运营数字化方面,利用数字平台技术构建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实现精准化、数字化营销。

猜你喜欢
系数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旅游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待定系数法在分解因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