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华,孙庆杰,李 鹏
(1. 青岛农业大学 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2. 青岛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教学质量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1-2]。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3-5]。教育部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做了大量的研究[6-10]。吕晓兰等人[11]从管理、教学、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基于OBE 理念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指出基于项目的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唐波等人[12]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4 个维度16 个指标构建了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昕等人[13]将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学习特色等5 个要素作为教学评价要点,重构了基于OBE 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刘爱群等人[14]将CDIO-OBE 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对促进学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上述研究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引入OBE 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0 世纪90 年代初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15]。OBE理念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要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如何取得这些学习效果。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成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高校教育质量的OBE 教学质量管理模式[16-18]。以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引入OBE 教育理念,达到促进教师教学成果产出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要求,青岛农业大学构建了“学校- 学院- 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见图2),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管理规定》,学校层面由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成立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授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负责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总目标确定、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的建立等;学院层面,由院长和副院长负责,学院教学办公室牵头,成立学院教授委员会、教学督导组,负责学院的专业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相关规定的落实;基层教学组织由专业负责人负责,教研室、实验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参与,负责具体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及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
“学校- 学院- 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见图2。
图2 “学校- 学院- 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
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与执行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预期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学校和学院对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教育认证等相关标准和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学环节质量管理规范(包括课程、考核、毕业等教学环节)。
学校从教学运行管理、实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制定了70 多个校级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文件,形成了健全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一是教学管理的综合性文件,主要有《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方案》 《青岛农业大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 《关于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这些文件从如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要求。
二是教学运行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主要有《青岛农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青岛农业大学教学院部教授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 《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管理规定》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规定》 《本科生实习工作管理规定》 《青岛农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程》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主要有《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中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青岛农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办法》 《“卓越教学奖”评选办法(修订)》等,提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和实施办法。
四是教学研究与改革管理办法,主要有《青岛农业大学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 《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等涉及课程建设、教研项目等方面的规范。
五是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主要有《青岛农业大学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管理办法》《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信息员工作条例(修订)》 《青岛农业大学调课、停课和补课管理办法》 《青岛农业大学课堂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意见》 《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等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检查等方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规范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制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实施办法》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制度》等14 项教学过程管理文件,对专业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毕业要求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建立质量标准和要求(表1),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环节的质量要求见表1。
表1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环节的质量要求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3-2-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3)。“3-2-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校- 学院- 基层教学组织”三级管理、“规范施教- 导向吸收”2 个层面、“三期检查- 专项检查- 专业评估”3 条途径的多角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 个层面的质量管理包括:一是对教师施教过程的规范,包括教学日常安排、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过程管理、教风建设等;二是对学生学习吸收过程的导向管理,包括学习发展规划、课堂与课后学习、创新创业训练、学风建设等。
3 条途径监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一是实施“三期”教学秩序检查,即每学期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常态化教学秩序检查。开学初采取学校抽查和学院自查的方式,检查师生到课率、各项教学准备情况;学期中主要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的学习吸收情况,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全面检查教学执行情况;学期末重点检查考试安排、考风考纪等。通过“三期”教学秩序检查,实现“教- 学”全过程动态监控与管理。二是开展教学关键环节专项检查。定期开展专业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各教学环节的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限期整改。三是持续开展专业评估。按照“问题导向、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定期进行专业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在校生满意度调查等,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专业建设。
“3-2-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3。
图3 “3-2-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第三方评价3 个方面,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毕业生,并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持续改进。
(1) 教师评价主要包括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自评、教师座谈会等。一是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组、教师评教组和学生评教组分别进行评教评学,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二是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情况,综合分析授课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是考试结束后,教师通过试卷评阅、试卷分析和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综合成绩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状况。
(2) 学生评价主要包括信息员评教、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毕业生评价等。一是本专业的每个自然班设1 名学生信息员,及时反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每学期组织1~2 次学生座谈会,对本学期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提出意见;三是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评教工作,根据评教结果,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 第三方评价是由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毕业生、校友等组成第三方,对学生在校期间、毕业后的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至教学相关人员。
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质量监控情况、学生学习效果达成情况、各种途径获得的教学质量改进建议等,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与工作计划,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执行的是2014 版培养方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版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认同度超过85%。但随着社会和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根据山东省食品行业发展特色、新旧动能转化等要求,结合行业地区优势与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修订,为2020 版。2020 版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发展山东地方特色学科专业(农产品) 为主线,突出培养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质量与安全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精准。
采用毕业生跟踪调查、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形式对2014 版培养方案培养的毕业要求进行调查,认同度达到80%。在此基础上,对标工程认证的“十二条”毕业要求,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毕业要求的各指标点进行修订。
第一,2020 版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更侧重于强调专业人才应具备工程知识、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关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能力。
第二,2020 版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更侧重于强调专业人才应掌握并利用现代工具,对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预判。
第三,2020 版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更侧重于强调毕业生应具备社会服务意识,应具有食品人的社会责任感,能兼顾食品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根据校内外教育及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的评价结果和建议,优化和调整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第一,2020 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增设了思政、英语、美育、计算机、中国语言文学、优秀传统文化等选修课模块。
第二,2020 版培养方案在计算机模块中增设了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三,2020 版培养方案增设了现代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增加了1 周的金工实习;部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保证课程的覆盖率。
第四,2020 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实习,与企业结合更加紧密。
通过调整和优化,2020 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支撑毕业要求的各指标点。
通过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建设项目,2017 年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教育对接产业建设项目,2019 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 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通过工程认证协会审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考研、就业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5 年,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率超过30%,平均就业率达到99%(其中,自主创业占3.6%),获国家级竞赛奖项银奖1 项,三等奖2 项,省级竞赛奖项15 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 余项。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0%,校友满意度达到95%,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人数比例超过70%,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人数比例超过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