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松材线虫病现状及防控措施

2022-07-21 09:22:54黄碧波
乡村科技 2022年9期

黄碧波

(枝江市安福寺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湖北 枝江 443211)

0 引言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上常发的一类病害,具有传染能力强、传播途径多、传播范围广、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和危害性大等特点,是我国近10 a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中发生面积增长最快的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松树生长季节,高温、干旱天气使松材线虫病发生尤为严重。该病害往往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引发生态危机。

为了更好地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笔者现将枝江市2017—2021年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汇总如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枝江市松林概况

枝江市属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总面积1 310.40 km,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枝江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丘陵岗地逐渐向平原过渡,其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58.8%(约77 051.52 hm),平原占总面积的 41.2%(约 53 988.48 hm)。

2019年湖北省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枝江市现有林地面积29 983.13 hm,占市域总面积的22.9%,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两类一级地类为主,其中有林地面积4 145.67 hm(占林地面积的13.8%);灌木林地面积17 717.43 hm(占林地面积的59.1%)。枝江市主要森林植物有樟树、栾树、松树、杉树、柏树、杨树及竹等,全市共有松林面积约894.33 hm,占有林地面积的21.6%。枝江市松林面积虽小,但在全市范围内(七星台镇和百里洲镇除外)均有分布,而且丘陵、岗地分布多,平原分布少;纯林较多,混交林较少,以马尾松为主。安福寺镇的松林面积最大,占枝江市松林面积的58.9%(约526.33 hm),见图1所示。

图1 枝江市松林分布图

马尾松等松材因具有材质好、强度大、耐腐朽、纹理直等优点,成为枝江市重要的建筑、家具和农具等用材。同时,松树是枝江市东方年华、牛郎山和弥陀寺等多个景区的重要树种之一。因此,加强松林资源的保护对枝江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枝江市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

2.1 病害威胁严重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发现松材线虫病,之后陆续在其他地区发现该病害。枝江市于2008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随后枝江市立即对全市松林展开了松材线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并开始对有关重点区域进行小范围病死树清理。

枝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松材线虫病主要发生在安福寺镇、仙女镇、董市镇和顾家店镇4个镇,在东方年华、牛郎山和弥陀寺3个景区及周边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大且连片的有安福寺镇秦家塝村、横溪河村、邹家冲村及仙女镇青狮村。枝江市病死松树发生面积占全市松林面积的75%以上(约670.75 hm),而且发生面积和松树病死数量仍有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多点发生、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枝江市森林安全和生态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2.2 防治效果

根据枝江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情况和有关数据,自2017年枝江市被原国家林业局公布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后,枝江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积极采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控,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2021年,枝江市累计投入防控资金800.35万元,其中病死树清理投入资金436.63万元,年均87.33万元;综合防治(无人机飞防、打孔注药、挂诱捕器、释放花绒寄甲、森林抚育、补植造林)投入资金363.72万元,年均72.74万元(见表1)。2017—2021年,累计清理病死树6.78万株,辖区内疫情发生空间大幅度压缩,病死树数量持续减少,病死松树实际清理数量逐年大幅度减少,如图2所示。与2017年相比,2018—2021年枝江市松材线虫病病死树年清理数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4%、58%、88%、97%;2017—2021年每年每公顷清理病死树分别约为35.6、19.9、14.9、4.3、1.1株。由此可见,通过系统的综合防治,病死松树数量直线减少,枝江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图2 枝江市2017—2021年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清理情况

表1 枝江市2017—2021年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情况

3 枝江市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

3.1 政府牵头,统筹全局

枝江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系统性,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施策,根据辖区内各镇(街办)、各村(场)松林分布面积、历年来病死松树数量及特殊敏感地理区域等因素,以村(场)为单位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分为重点防控区域、一般防控区域、重点预防区域、一般预防区域,统筹疫情防控各环节开展系统治理。同时,枝江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督办、检查及技术指导,全面组织、有序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此外,枝江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使林农充分认识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性及疏于防范的严重后果。

3.2 三级联动,定期监测普查

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普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首要环节。枝江市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健全镇、村监测预警体系,林业部门及时发现并查明疫情,根据普查结果制订出合理的防治方案和作业设计,从而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林业部门定期开展监测普查,坚持每月一次常态化巡查,重点区域(安福寺镇、仙女镇、东方年华、牛郎山、弥陀寺)加大巡查力度;专项普查为每年一次,一般在每年9—11月进行。监测普查范围为辖区内所有松树等易感病的林分,重点监测普查电网和通信线路的架设沿线,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公路、铁路、农田水利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与其他县市毗邻区域的松林。监测普查以观察是否有松树枯死、针叶变色等异常情况为主,并取样带回鉴定,同时调查统计辖区内病死松树数量和疫情发生面积等。

3.3 检疫封锁,严防疫情传播危害

枝江市林业部门按照森林病虫害检疫规程,严格检疫,有效封锁,在辖区边缘重要交通要道设立哨卡,防止辖区内的松材及其制品外运或辖区外的松材及其制品运入。同时,林业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涉木单位和个人的监管,完善相关企业及个人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加工、经营、使用松木单位和个人档案。此外,林业部门加强对木质包装材料、托盘、电缆盘、光缆盘的检验,防止病害从域外传入,并且定期组织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检疫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私自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等违法违规行为。

检疫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对木材松脂分泌量、蓝变现象、含水率和松褐天牛危害情况进行直观初步判断。染病松树一般没有松脂分泌或分泌量少,截面通常部分或全部变为蓝色,而且由于其含水量少,相同体积的病材质量明显比健康松材轻,有特别突出的松褐天牛危害痕迹。第二步是对松树取样进行镜检,以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式加以检测,同时鉴定时要注意区分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

3.4 多措并举,开展精准规范除治

根据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分区分级,枝江市对重点防控区域、一般防控区域和重点预防区域开展松树病死树清理工作。将病死树、衰弱木、自然死亡木、灾害木及林农自用采伐遗留下来的树干枝丫等一并清理,对所有清理的松树全部视同松材线虫病疫木进行处理。

根据冬春季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非羽化期的情况,每年病死树清理时间定为11月至翌年3月。以镇(街道)为单位,通过单价招标、绩效承包等形式购买服务,组织专业防治公司进行病死树清理工作。镇(街道)与防治公司签订具有约束力的防治合同,把疫木采伐、运输和除害处理的特殊要求和关键技术写入承包合同,增强队伍防治责任。同时,林业部门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对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进行监理,加强现场监管,各村(场)安排专人与监理单位一起全过程跟班作业,全天候跟班监督,并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数量管理等,严把清理质量关键环节,做到监管与清理同步。

病死树清理严格按“五个一”标准执行,即山上不留一棵死树、地上不留一根枝丫、林内不留一个未处理树桩、路上不丢一根疫木、房前屋后不见一段松材,具体操作如下。①对疫木全部进行砍伐清理;②伐桩当天使用噻虫啉药液处理,而后用0.8 mm以上厚度的塑料薄膜包裹,再覆盖厚度超过20 cm的土层;③清理疫木时产生的直径达到或超过1 cm的松材、枝丫必须全部清理干净,就地就近粉碎(削片)或烧毁处理均可,清理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现场监管,确保用火安全;④对焚烧不尽的松材、枝丫必须进行就地掩埋,防止病疫扩散。

在病死树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编号定位、拍照登记”的要求现场建立登记台账,具体要求为:①用记号笔对采伐的树桩以小班或村组为单位进行编号;②运用手机GPS定位系统对清理对象进行定位,同时测量海拔;③对采伐的每株松树进行拍照,照片要反映伐桩编号、伐桩周围枯枝落叶及浮土清理情况;④对采伐的松树逐株进行分类统计,如可按照病死树、衰弱木、自然死亡木、灾害木、林农自用采伐分类。清理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及时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整理存档,建立电子档案备查。

3.5 协同创新,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松材线虫病易发生于每年5—10月,伴随着媒介松褐天牛的活跃,松材线虫通过其转入松树体内。松材线虫在松树内繁殖,当外界温度在25 ℃左右时,松材线虫病便在松林中快速扩散,最快40 d左右可使整株松树死亡。枝江市据此不断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2017—2021年持续通过多种技术方式防治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防治常用的方法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枝江市主要采取无人机飞防、打孔注药、挂诱捕器、释放花绒寄甲、森林抚育及补植造林等13种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方式,防治总面积1 953.33 hm。其中,无人机飞防和打孔注药防治方式运用频率最高(各4次),前者防治面积800 hm,后者防治面积220 hm(消耗9.4万瓶药)。化学防治主要是在媒介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和盛期(4—6月),采用无人机或其他方式向地面、树干、树冠喷洒噻虫啉粉剂或其他内吸性好的杀虫剂。物理防治主要是在松褐天牛羽化期,通过在林间设置诱木和诱捕器等方式,利用引诱剂将其诱杀。生物防治主要是因地制宜释放花绒寄甲、肿腿蜂等天敌昆虫,或喷施白僵菌、绿僵菌等病原微生物使其寄生松褐天牛幼虫,降低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针对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工作人员还采用打孔注药的方法进行保护,一般每年12月至翌年3月进行,注干药剂主要为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一次注干可确保95%的寄主两三年内免受该病害的危害。枝江市林业部门通过2017—2021年的防治效果观察发现,无人机喷洒噻虫啉粉剂和在松树干打孔注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剂是防治松材线虫病较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打孔注药效果显著,近几年防治区域病死树数量基本为零。

此外,工作人员需因地制宜地对因清理病死树导致林内“天窗”较多的松林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及补植造林等项目,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通过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伐除幼龄林中枯立木、濒死木等,同步进行土壤改良,遵循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利用乡土、长寿、美观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其中枝江市的乡土树种有樟树、栾树、乌桕、大叶女贞、桂花、广玉兰和杉木等。通过这些措施调整松林林种组成,增强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完整而连续的绿色基底。

4 结语

枝江市人民政府自2017年起积极采用监测技术体系与政策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防范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蔓延。枝江市通过严格执行“五个一”标准,及时、科学、彻底地清除病死树;利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使得松材线虫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枝江市在推进松材线虫疫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村民防范意识淡薄,许多疫木仍被偷偷使用;基层站所林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护林员专业知识欠缺,基层监测能力有待提升;长效防控机制有待健全,疫情防控成本较大,投入经费有限;相关企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枝江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及时总结经验并保持有效措施,提升林农对松材线虫病防控的认知和参与度;加强基础设施和平台搭建,深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持续保障防治资金投入;优化完善防控机制,统筹解决相关问题;加强监管,层层压实防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