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
伴随着上海复工复产,6月2日,深受市民喜爱的上海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紧紧跟随社会热点,讨论了时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那就是如何缓解常态化核酸检测排长队问题。
在节目开始前,市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广播中心上广新闻频率一级主播、《市民与社会》节目主持人秦畅在朋友圈里发起了一场小调查:核酸检测点,需要尽快做哪些调整?调查的结果显示,常态化核酸检测亭排长队的問题最为突出,有人排队近3个小时才采到样。
这一问题,不仅秦畅关注到了,其他代表也关注到了。秦畅说:“6月1日一上街,我就发现核酸检测点都在排队,到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的代表专题议信群里一问,立刻就有好几位代表响应,纷纷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于是大家像以前在信访办议信一样,开启了一场线上议信。”
那期节目,秦畅连线了几位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臧志军便是其中之一。节目中,臧志军认为常态化核酸采样点“排长龙”说到底就是一种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有采样需求的人群进行分类,如有固定工作场所的人员,可以由有条件园区、楼宇、企业等设置固定采样点安排采样,没有固定采样条件的人员再到街头采样点采样,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降低人员聚集而引发的感染风险。此外,抗疫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可以保留下来,对于园区、楼宇等固定采样点采样人员缺乏的问题,可以由企业召集一批志愿者经培训后上岗服务。秦畅和臧志军也谈到了自行采样可能会产生的采样数据漏洞或造假问题,臧志军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企业间“互检”、主管部门抽查、畅通举报渠道等。很快,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将节目和议信群里的代表建议梳理形成专报交有关部门,不少建议得到采纳,核酸检测排长队的现象得到了及时缓解。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灵感迸发,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代表议信就由线下转为线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疫情发生后,代表专题议信群始终非常活跃。“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在疫情期间发现问题,只要发在群里,就会引发讨论,甚至很快就会形成代表建议的雏形。”秦畅认为,这跳出了以往线下议信的形式限制,形成了对公共议题及时讨论并形成代表建议,再进行提交的议信新模式。
除了这期节目,如何推动上海经济重振、疫情后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老年友好、是否分情况开放堂食留住代表城市烟火气的小店……秦畅不少节目话题的灵感来源,都凝聚着代表们的智慧。“我有一个独到的优势,《市民与社会》一直以来做的都是公共话题和公共热点,所以我除了参与讨论,也会在讨论中受到启发,把一些话题变成节目主题,甚至把代表们请到直播间来与市民互动。如果产生建设性的想法,我再将其转化成代表建议。”秦畅说,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媒体,代表参与人大信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拓展和延伸。
代表专题议信群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仅要提出问题,更要找到对策。秦畅认为,和在节目中讨论话题一样,面对各种问题,不能停留在情绪表达,而是一定要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即使这个方案只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向前一小步。“现在技术人员做一个小程序,都得不断迭代,对吧?关键是能不断小步迭代,作出改变。” “在群里我总能收集到一些代表已经在提的解决方案,不管这个方案是不是实施了、能否实施,都能看到代表们群策群力、信访办不懈追踪,大家共同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一点一点在努力,这也是我最佩服信访办同志和代表们的地方。”秦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