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文化的生态探究

2022-07-20 10:03钱亚杰钱丽芸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龙窑宜兴紫砂

钱亚杰 钱丽芸

1.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宜兴 214206

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宜兴 214206)

宜兴紫砂整套文化系统中,壶艺人通过制作销售流程、日常友谊互动、营销宣传互动,人与地的关系密切。当地紫砂艺人与国内外文人的合作制陶,更不断丰富和拓展原有的文化外延。现代化发展之下,参与紫砂制作的人群类型多样化,消费者、书画家、政治人物、主题作者等群体参与紫砂壶的制作。宜兴紫砂文化生态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紫砂生态因子元素

《尚书》提到的“五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五行”可以基本概括自然界的环境因素。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和泥土的征服,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有能力改造物质环境的结果。而紫砂艺人在铸造盛传于民间的紫砂文化时,所运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气质、习俗、礼仪等冥冥中与五行相关联。

(1)土——紫砂矿料

紫砂矿料是宜兴紫砂存在的核心物质基础,是本地人眼中的命脉。宜兴富藏得天独厚的紫砂泥,矿泥经过隧道式的开采,经风化、粉碎、过筛等环节,放于阴凉处陈腐、锤炼或者真空搅拌,成为高可塑性的制壶原料。农业社会长期积淀下了农民重视土地的传统,而在宜兴这个“乡土社会”的紫砂艺人眼中,世界独特的紫砂泥又增加了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人们对待珍贵的紫砂泥料,花数天时间把一块紫砂泥精心琢磨成器,态度谨慎而虔诚。

表1 紫砂文化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分析表

(2)金——制作工具

紫砂制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全手工拍打成型,制作工具功不可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以竹刀刻壶,今人采用的工具更多样,在紫砂制作中形成自成体系的成型工具。紫砂的制作成型工具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紫砂制作的工具以金属材质为主,矩车、鳑鲏刀、直尺及金属转盘等为必备工具,亦离不开木质工具,如木搭子、木转盘等。

(3)水——河网运输

密布的河网为宜兴紫砂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便利,宜兴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湖荡纵横,境内有4个水系,主要河道20余条,大小河道211条,现存古代桥梁150余座。乡间的手艺人捏制成坯后用木船运至宜兴蜀山紫砂厂、窑场,烧成后再通过水路运送到全国各地。江南河网水乡的地理格局提供了紫砂文化生态的传播途径,因此,水在紫砂文化体系中充当了传播、向外输送的作用

(4)木——工具薪柴

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丁蜀镇以南进入苏浙皖交接的长兴、广德,丰富的树枝木材充当了紫砂壶的窑烧燃料。以窑火传承500年,始建于明代的宜兴前墅龙窑为例,龙窑一次烧制需要30担松枝、80担竹枝,费时两天两夜。在电力、煤炭与天然气尚未普及之前,木材为紫砂生产的重要燃料,同时部分制壶工具也由优质的木材制成,如黄檀木、枣木、榉木等。

(5)火——烧陶窑火

紫砂也可视作火烧出来的艺术,因紫砂的最后使用与烧制过程非常相关。宜兴龙窑以土为材料而制成,可耐几千度的高温。龙窑烧制紫砂自明朝晚期开始,过去由于龙窑的窑温难控制,龙窑烧制紫砂壶极为不易。抗战以前在蜀山一带遍建窑座,直到1957年以前仍有十多座窑常年生产。1970年以后,龙窑逐渐被推板窑、隧道窑、梭式窑以及电窑替代,火的元素凝固了陶土柔韧的塑成形态,让紫砂由土的属性变成坚硬的陶质。

二、紫砂文化生态系统

文化生态系统兼具差异性和多样性,各文化子系统或元素彼此吸引、排斥、交往、互动而出现整合过程。文化生态具有逻辑、有序的特征——依据一定的内在逻辑结构而有序地排列,是一个较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文化价值观占有最重要的作用,领导一切物质形态的文化生态形成。

紫砂陶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工艺的生成、传承、存在的生态状况为既封闭又开放的复杂系统,封闭在于以紫砂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产业链各环节因为原材料的“地域性”而附着在本土,生产网络与区域固定,销售网络逐渐覆盖全球。开放在于几大要素在地理上各自是独立的,宜兴紫砂艺人的生产活动带动五种元素流转、互动。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

宜兴的文化生态案例可以看出——“人”在文化生态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工匠手艺人通过一代代努力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水、土、木、金、火等天然的元素,让自然界的元素凝结为人类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而手工艺人在其中充分展现出“人文精神”,合理协调地推动要素的循环流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中国的人民在地理空间上与外界联系,与世界接轨的做法是中华民族的包容、兼容并蓄的质量内在决定的。

猜你喜欢
龙窑宜兴紫砂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活着”的龙窑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