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涵,武小钢,,杨秀云,乔 琼
(1. 山西农业大学 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2. 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1-2],植物造景是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3]。从园林滥觞时期开始,中国古人就与花木结下不解之缘[4],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擅长运用植物营造鲜活的风景画面[5]。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6],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植物造景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主流[7],直接关系着园林生态功能的强弱以及美学价值的高低[8]。高水平的植物造景设计能够推动现代园林建设的发展[9],而植物造景手法及造景理念是促使园林植物综合效益得以最大程度发挥的重要途径之一。
“景愈藏,意境愈大;景愈露,意境愈小”[10]。中国园林的曲折迂回和含蓄幽深往往源于对园林空间巧妙地开合处理。利用植物等造园要素把整体空间分割成若干个变化多样又有机统一的零散部分,达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境界。上海仁恒滨河花园主入口的住宅楼呈弧线形向外展开,景观设计师用两大片竹林将主入口区域营造成规则的长方形空间,然后再分段塑造空间形态。在主入口最外侧,先用常绿的广玉兰树阵和涌泉静水池形成障景和对景;向里走置身于开阔的广场,然后是一片整齐的榉树树阵,隐约能看到后方的会所建筑;而穿过树阵,视线豁然开朗,整个会所展现在眼前,两侧的景观也随之丰富起来,北侧的垂柳石景和南侧的竹林石景互为呼应。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分景处理,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能够突破自身场地范围的局限,扩大景物的广度和深度,收无限的游赏内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之中,达到景外有景的艺术境地,正如《园冶》所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通过植物营造借景时,其布局应做到疏密有致,意欲显露的美景处宜多种落叶树,以疏植之,取其空透。一定程度的掩映在激发游览者好奇心之余也能实现空间景观的相互联系穿插,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柔和的线条与多变的姿态使植物较其他造景要素而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其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还能满足不同维度的借景,带来别样的观景感受。
“一幅景象,是一幅尚待做框架的图画,也可以是一幅融合很多单体的万花筒图案”[11]。框景犹如一幅精巧、富有立体感的天然图画,有选择地将空间的优美风景摄取入框,加强风景艺术的效果,使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框景在现代园林中有打破固有认知的解释,框不仅可由传统意义上的门窗、亭、廊等组成,还可以是树的枝干。从欣赏“框景”自身的组景手法到抽象的“框景”画面,最后到欣赏框的形式,现代园林已然开辟出一条新的框景之路。
对景常被安排在游人视线的前方,借以消除视觉中的寂寞感,其不是园中的主要景物,但可起到烘托、陪衬其他景物的作用。植物营造对景的手法多运用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的纪念塔和纪念堂前均对植高大乔木,形成两道绿墙,引导瞻仰者逐步融入陵园神圣的氛围中[12],植物绿化与陵园内的纪念性建筑群相结合,显示庄严肃穆的同时又赋予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植物兼具自然属性及人文属性,以自身形态、色彩、意境、芳香及季相变化等特性表达其独特的感知语言[13],并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当地特有的植物景观文化[14-15]。太原的市花菊花象征着长寿安康,每至国庆佳节,太原市各大公园均会进行菊花展,通过悬崖菊、盆景菊、球菊等菊花艺术造型,为市民和游客奉上精彩难忘的菊花盛宴。富有吉祥寓意的花束不仅营造出举国欢庆的节日氛围,还抒发大气、壮丽的龙城菊韵,成为太原市独有的景观符号。
植物的各异形态及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特征,在塑造园林景观时需配置与环境风格属性协调一致的植物[16],传递特定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祭祀性和纪念性园林里常栽植松柏[4],如在巍峨的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工程周围有一道宽30 m的由油松、山里红和雪松3种树木为主组成的绿色林带。油松刚劲挺拔,四季常青,衬托出纪念堂庄严肃穆的气氛,延安人民敬献的13株青松就栽植在这片松树林中;山里红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喜爱的传统果树,春天白花满树,秋天红果累累,别具一格,又由于其叶子宽阔,与松树细长的针叶相衬,增加了绿化带的美观度;雪松主干高直,侧枝平展,树型似塔,气派雄伟,起到烘托纪念堂宏伟建筑的作用。在绿化带南端成丛的桧柏体型高耸、色调浓重,与树冠浑圆、叶色嫩绿的馒头柳相互衬托,绿化带南北入口两侧的花坛从春到秋均盛开着鲜花,形成气势磅礴、欣欣向荣的景观。环绕着纪念堂枣红色的建筑高台,栽植52株修剪成球型的黄杨,冬夏常青。在南北两面的16株黄杨外圈,布置16个鲜花环,不同季节栽植各种鲜花,增强了纪念堂庭园中的悼念气氛。
在现代园林中进行植物配置时,除了充分利用适合本地生长的园林植物品种[17],还要根据实地条件设计相应的主题来营造不同于常规的特色景观。宁波植物园重点打造的专类园之一“水上森林”既不同于国内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的以草本水湿生植物为特色的专类园[18],又打破了大众对树木生长在陆地的传统认知,将园址地处的水系发达的平原地带所具有的丰富水元素和木本植物的生态习性、功能完美结合,营造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19],形成了森林般的景观效果。在面积约10 hm2的水湿生植物区域内根据深水区、浅水区、水系中形态丰富的岛屿以及陆地空间等不同的立地条件,形成拟沼泽区、水陆自然过渡区等生境类型以满足不同水湿生木本植物的生长需要。通过广泛收集、展示适合宁波植物园生长的各类水湿生木本以及部分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主要以鸢尾科和禾本科植物为特色),形成以针叶植物为主的杉岛,以阔叶植物为主的杨柳岛、乌桕岛、杂木岛,以地域特征为主的北美洲水湿生植物岛以及以草本水湿生植物为主的鸢尾岛等区域。
案例场地地处华北地区,四周紧邻写字楼,绿地中间为CBD建筑及其附属会所(图1)。
图1 某CBD庭院植物造景设计
为满足周围区域工作人员的日常休闲需求,该庭院的绿化环境设计既着眼于外在形式美,配置了种类极为丰富的不同季相的树木,不仅能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且可观赏性极高,相当于在距中央商务区可达性最高的地方建一小型植物园,使其服务半径内的人们步行数分钟即可到此进行游赏活动。同时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精神内涵的表达,即植物与活力步道的搭配安排,因此也将全园分成了东侧偏活力区域和西侧偏休闲区域,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屋顶花园的设计简洁大方,在总平面图上与全园的绿地、铺装设计相呼应,大量使用佛甲草以提升绿量,增加绿色空间与建筑环境的相互渗透[20]。
造景手法方面,在以植物为主的庭院设计中,设计者也充分考虑了该区域的半私密性,从整体上看,庭院四周密林环绕、高低错落,既可满足休憩人员的宁静要求,又能形成障景与漏景,吸引外来游人视线,激发游览兴趣;进入场地内部后,无论是行、立、坐,疏林草地与嵌草砖的低矮、低密度设计都不会遮挡视线。位于屋顶花园的游憩者可向全园充分俯借,极大地拓宽了本身所处狭小场地的空间局限性,形成开阔感。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创造出独具意蕴内涵与时代气息的现代园林景观。
“风景以山石为骨架,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21]。中国园林师法自然,作为主要构成要素之一的植物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因子,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运用其形体、色彩、线条、质感等自然属性,借助园林空间艺术造景手法与其他造园要素巧妙融合,同时基于植物造景理念合理配置相宜的植物种类,营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