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燕,杨建欣,和太平
(1. 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2. 广东理工学院 建设学院,广东 肇庆 526070;3.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行道树是通过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合理选择而按照一定的距离种植于道路两侧的观赏树木的总称,主要由乔木组成,也包括种植在道路分隔带、与乔木形成层次关系的灌木类和草坪地被类植物。行道树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城市景观,形成道路绿化骨架,是城市的绿色网络,起着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道路交通条件,阻隔噪声和滞留尘埃的作用。作为城市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标志,在道路交通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交通标志是用文字或符号来传递引导、限制、警告或指示信息的道路设施,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准确、直观的向导服务,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出行路线和驾驶操作,是道路交通活动安全、高效、有序的重要保障[1-2],若交通标志位置设置不合理或与其他道路设施如路灯、行道树等发生冲突,则会严重影响道路通行效率或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交通标志的合理配置与行道树合理种植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为道路交通活动的基础和条件,需要彼此协调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而当前城市发展的步伐日渐加快,高楼大厦林立和道路交错纵横致使城市道路空间狭窄局促、用地紧张,处理好行道树与交通标志间的关系,取得两者在景观和功能方面的最大协同,才能更好地利用城市道路空间。陈大山等详尽分析城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防眩效果、视线视距等方面建立了城市道路绿化安全评价体系[3];张宏勋等及温春艳基于道路分隔带绿化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规避策略[4-5];文寅针对广州市实际情况探讨了行道树引起交通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6]。以上研究对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均仅分析探讨了其中某一方面。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的实地调研,分析行道树对交通活动的负面影响及其类别,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城市道路行道树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范畴。端州区是肇庆市城市核心区,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七星岩;端州区目前正在实施府城复兴和城市扩容提质战略,城市版图不断扩大,城市品质逐年提升,正在从“环星湖”发展转向“临西江”发展。鼎湖区则是肇庆市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有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鼎湖山景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十足,是肇庆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新都市的核心区。2020年6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广州都市圈的提出,对于肇庆市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2020年7月—9月对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两个主城区的62条主要道路(共计调查点84个,道路绿化树种53种)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行道树在增加道路景观特色、提高道路热舒适性、引导行车视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行道树对交通活动的负面干扰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共有30个调查点、19种行道树对道路交通活动有着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干扰和负面影响(表1)。行道树树种的选择、种植株距、养护管理等方面均与道路交通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树木冠幅与其对交通活动的负面影响关系最密切。
表1 关于行道树对交通活动负面影响的调查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2009)[7]规定的交通标志共计255种,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等道路的一切交通参与者。在《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8]中明确指出,交通标志按其作用应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包括禁令、警告、指路、指示、旅游区、作业区、告示。由于交通标志种类繁多,大小不一,行道树的树枝、树形以及树木枝叶、花果的色彩均会与交通标志发生冲突,对道路交通参与者产生视觉干扰,影响其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有必要结合上述实地调查结果,将行道树对交通活动负面影响的具体类别进行分类阐释,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规避措施。
遮挡类负面影响指树木枝、干、叶的生长对交通活动造成了遮挡,包括遮挡交通信号灯、行车标志、路灯、行车和行人通过交通路口或正常通行的线路。通过对肇庆市端州区和鼎湖区的调查,遮挡类负面影响出现的频率最高,在树木与交通活动出现干扰的30个调查点中,22个点出现遮挡类负面影响,出现频率为73.33%。遮挡类负面影响最大的弊端是影响驾驶员的正确判断,甚至出现交通盲点,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城市扩容提质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日趋复杂,交错纵横已成常态化,因此需要设置各种类型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来引导、规范、组织交通行为。树木的遮挡对这些交通设施发挥正常功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行道树树冠和枝叶的伸展较易遮挡交通信号灯和指示牌,而低矮的行道树或其他道路绿化树种则影响交叉路口的三角形安全视距[9]。
破坏类负面影响指树木对道路本身或其他附属基础设施有一定损害,随着树木生长周期的不断推进,其破坏程度有增无减。若选择了基部会膨大或根系生长需要通气条件较好的树种,在其生长过程中根系会逐渐对路基路面造成影响[10],同时树木养护管理不到位,也有可能加剧破坏程度。在肇庆市30个调查点中,11个点出现破坏类负面影响,出现频率为36.67%。此类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树种的选择、配置、养护和树木种植池的大小设置不合理。如东湖南路主要的行道树为榕树(Ficusmicrocarpa),而树木种植池大多边长不足2 m,部分树池甚至小于1.5 m,随着树木生长,树根充满整个树池,甚至超出了树池范围,造成道路铺装空鼓或高低不平。若人行道两侧设置有供水、供电或通信管线,榕树的树根还有可能破坏这些城市基础设施。
树木对道路交通活动本身造成干扰或干扰道路基础设施的设置及正常运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对肇庆市端州区和鼎湖区的调研中就发现,19个点出现干扰类负面影响,出现频率为63.33%。如信安大道(第一人民医院旁边)种植的桃花心木(Swieteniamahagoni),由于生长较为迅速而养护管理不到位,部分树木的枝下高过低,有的甚至枝下净空不足1.5 m,给行人通行带来不便,对于非机动车骑行者尤其不便,甚至有被树枝穿刺的危险;星荷路种植的阴香(Cinnamomumburmanni),部分树木枝条过于浓密,存在与路灯争夺空间的情况,夜幕降临时,路灯的光线会被树木遮挡过半,对行人和行车造成干扰;东湖南路的榕树同样存在此类情况,部分树枝在风中摇曳的同时,造成路灯光线的忽明忽暗,干扰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正常判断。
潜在隐患类负面影响主要指树木本身不存在上述3种类型的负面影响,同时树木的落花落果等生理现象或遮荫等功能效益将给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带来潜在的隐患。如榕树发达的根系会造成道路铺装的损坏或空鼓,非机动车通行会因为对道路高差判断不准确而出现安全事故;芒果(Mangiferaindica)的果实掉落腐烂,会造成轮胎打滑而给机动车通行带来严重隐患,或因芒果跌落砸伤行人等;阴香、榕树等树荫浓密的树种,若树下的道路铺装为透水砖或普通建筑红砖,在南方潮湿天气和雨季易滋生苔藓,造成行人滑倒或非机动车行车打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消除这一方面的安全隐患,需要道路建设方和园林绿化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仔细斟酌树种和铺装材料。对肇庆市端州区和鼎湖区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共有6个调查点出现潜在隐患类负面影响,出现频率为20%。
以上负面影响的类别划分不是截然分开的,存在一定交叉和重叠,如遮挡类负面影响造成了安全隐患,也可认为是潜在隐患类;干扰类负面影响有可能是由于树木枝叶的遮挡造成的。对负面影响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厘清其与行道树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为了规避树木对交通活动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环境。
前期工作到位指在树木的品种选择和配置设计环节,需要因地制宜,根据道路类型和景观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前期工作均间接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
1)避免树种选择不当所导致与道路基础设施争夺生长空间
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应与绿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同步进行或互通方案,在项目未落地前即做好整体方案的沟通和协调,在今后城市道路交通活动和谐运作的基础上长远审视;道路绿化尤其是行道树的种植位置应与路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位置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尤其是根系发达的桑科榕属植物应尽量避免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关键部位距离过近,以免留下安全隐患,为后续维护带来不便,也给道路交通活动带来潜在的隐患。
2)避免所选树木与道路的性质、等级不相符
关于城市道路性质和等级的划分,目前通常是将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11],或可结合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规划实际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交通性干路、集散性干路和支路4个等级[12]。对于上述分类中的快速路和交通性干路,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交通过境,即城市不同功能板块间或不同城市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对于这一类型的道路,行道树的选择宜服务其快速交通功能,不宜选择长期落花落果的植物,树枝较为伸展、树枝较脆易折断以及抗风、抗污染能力较弱的植物,以免对快速交通活动造成干扰,同时在快速行车环境下,修剪、养护均较为不便;对于主干路和集散性干路,一般是城市主要景观道路,是展现城市绿化景观特色风貌的窗口门面,主干路上设置的交通标志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多,行道树的选择以突出景观效果和体现当地特色为主,但又不宜过度追求景观视觉效果的多样性,在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避免采用花色艳丽或枝条较伸展的植物,以免干扰相应道路的交通行为。对于支路,由于道路宽度有限,行道树的选择宜以中小型乔木为主,不宜选择冠幅较大、枝叶较为伸展的植物,以免出现遮挡交通标志、与地上地下电缆线路争夺空间等负面影响,甚至干扰人车通行。
施工环节是将设计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设计方案的落实程度,更关系到道路交通通行环境。行道树的施工种植环节一定要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明确道路等级,按照设计要求的种植池大小,深度开挖树穴,做到规范地开挖、回填、种植、支撑及施工后养护。若以上环节不规范,将可能导致树木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空间不足、倾斜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通行环境。如榕树的种植,需预留足够大且深的根系生长空间,否则将会出现根系无法伸展、树木重心不稳的现象,树木地上部分的形态就表现为枝干生长杂乱、树干生长不笔直、冠幅倾斜,势必埋下遮挡交通标志、破坏道路基础设施的隐患。
行道树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管理是否得当决定了其能否充分实现应有的价值。对行道树的养护管理,与其他类型园林绿地中乔木的养护管理有所不同。行道树的养护管理要首先满足道路交通和道路景观的需求,然后考虑树木的个体美和整体景观效果。(1)合理利用树木生长的年周期规律,做好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开展行道树的养护管理,适当控制树木枝叶的横向生长以及枝条的最低高度,若发现有遮挡交通标志或破坏道路基础设施的潜在倾向,应及早干预,将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以免对城市道路交通活动造成负面影响。(2)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做好水肥和病虫害的管控,避免出现行道树生长不良或对道路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下降等现象,造成树木枝叶形态异常,从而干扰道路交通活动。
行道树虽是道路的附属和依附,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本质上讲,行道树的存在是服务于道路交通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落实到道路交通的参与者。道路交通安全需要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其对交通安全的隐形、潜在的影响应得到足够重视,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需承担起辅助交通安全的功能,保障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人生安全、心理安全不受威胁和侵犯[13-14]。行道树对道路交通活动的负面影响是对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道路绿化应在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的美化和提升,规避道路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及相应的有害因素,使道路交通参与者享受到安全舒适的城市道路环境[15-16]。据实地调研及分析,肇庆市城市核心区端州区和鼎湖区行道树对道路交通活动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其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遮挡类、干扰类、破坏类、潜在隐患类。这表明肇庆市城市道路行道树的品质亟待改善提升,不仅要加强前期工作,也要重视施工环节的规范到位,合理安排管理养护,尽力减轻、规避、消除行道树对道路交通活动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道路横断面、所处位置、交通标志、地上地下管线状况等,采取合理的行道树布置与修剪养护方式[17],更好地发挥城市道路功能。
此研究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了行道树对道路交通活动负面影响的类别及其规避措施,并未采用分析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研究,也未从交通参与者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