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融、五创”教学创新与实践
——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2022-07-20 08:51董垂锋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高阶教学内容专业

董垂锋

(广东白云学院)

一、课程概况

《商业空间设计》是面向我校[1]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2],68学时,4学分,开设在本科三年级上学期,承接《室内装饰制图》《环境设计CAD》《室内三维效果图》等课程,同时为后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备技能,对专业技能养成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起核心支撑作用。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企业对岗位的需求,以从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按照行业企业项目完成的工作流程,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展开教学[3]。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讲授商业空间格局与规划、设计原则、设计程序、 设计方法[4],并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实训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商业空间方案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方向提供更多选择,培养适应于新时代要求的高阶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情

1.学习内驱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低

从以往对学生了解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故以应付态度对待本课程学习;部分同学缺乏自我效能感,学习内驱力不足,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前置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差

在专业前置课程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较好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理论知识薄弱,空间思维能力较差,有好的设计想法,但难于设计表现,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软件掌握不熟练。

3.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习效果不一

从对学生的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存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学习需求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

4.缺少主观能动性,思辨创新能力差

全民网络时代,各种信息交织庞杂,学生容易丧失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缺少主观能动性,习惯被动接受。

(二)教情

1.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

教师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固守封闭式教育,缺乏对话式教育[5],学生被动机械接受知识,教师忽略学情。

2.产教脱节,局限教材,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知识体系陈旧、单一,缺乏紧跟市场时代性。

3.仅着眼专业知识,忽略价值引领教育

教师教学过程中,仅着眼于教材专业知识传授,忽略情感价值引领的思政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

4.教学局限于课堂,课前、课后缺乏教学沟通、交流

教学空间局限传统教室课堂,学生仅在课堂上才能见到教师,与教师沟通、交流学习,缺乏课外教学沟通、交流反馈媒介。

5.课程考核评价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期末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来实时检验教学成效。

三、课程教学“痛点”

通过前述课程教学实际中学情、教情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四大教学“痛点”问题:

(一)“教”与“学”的矛盾

教师忽略学情,固守传统课堂,着眼教了什么,而忽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实施满堂灌的封闭式教学。

(二)人才培养供需矛盾

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紧跟行业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出现错位关系,产教脱节。

(三)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矛盾

如何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合思政教育,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深化教学内涵,立德树人[6]。

(四)“知”“思”“创”并行矛盾

教学只重“知”的维度,忽视“思”和“创”的维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对网络流行文化盲目崇拜和模仿,缺少思辨创新,无法应对未来挑战。

四、教学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一)创新思路

课程组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信息化技术时代为背景,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以金课“两性一度”为标准,以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痛点”问题出发,以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五融、五创”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是专业知识与课程融合,创建三维课程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融合,创建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内容;三是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融合,创建“六环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四是将线上与线下翻转课堂融合,创建“同步、异步”学习空间;五是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融合,创建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图1)。

图1 “五融、五创”五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自绘)

(二)具体举措

为解决前述教学“痛点”问题,本课程具体改革创新实践措施如下:

1.重新制定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组紧跟市场需求,走访行业一线,对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我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学情现状作为目标问题导向,重新制定了本课程三维教学目标。

2.重构教学内容与建设课程资源

本课程以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心理品格和情感道德的养成,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效果不一的问题,依托超星尔雅平台,建设了多元、多维、开放的线上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1)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岗位的需求,以从事“商业空间设计”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重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三个教学模块,分别对应项目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设计方案表现阶段,适应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矛盾问题[7]。

(2)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本课程相关思政元素,全方位搭建思政融合知识网络,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矛盾问题。

(3)多维、开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基于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本课程依托超星尔雅平台,建设了多元、多维、开放的课程数字资源,包括指导性教学文件、教学章节课件、重难点微课视频、练习测试题库、拓展资源五大板块。应用微信、学习通、QQ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实现教与学并最终达成学习目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实现传统封闭课堂向对话开放课堂转变。

3.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为全面提升学生高阶创新应用能力,本课程构建了“六环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线上线下两个维度的学习空间,导学、导思、导创、导练四个环节构成。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完成单元测试,达成低阶知识目标;课中教师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案例教学及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实施学、思、创、练教学环节,达成高阶知识、思辨创新、技能养成、价值塑造教学目标;课后学生线上完成拓展任务,实现知识体系建构(图2)。

图2 “六环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自绘)

4.重构教学评价体系

本课程构建了具有积极导向的形成性全学程考核评价体系,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评价能力,实现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性考核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重在突出过程性考核评价,实施反馈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促教,以评促学[8]。在终结性考核评价部分还邀请企业导师一同参与评价,以企业标准来衡量学习成果。

五、效果与推广

(一)课程教学创新效果

1.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课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以信息化技术为背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新文科”建设理念、以及金课“两性一度”为准则,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并建设丰富的课程数字资源,使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环节连贯一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体验和需求。课程先后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说课竞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交流竞赛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团队发表本课程建设相关教研论文5篇。

2.学生学习成效显著

学生学习投入度提升,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明显增强,专业知识、应用技能、思辨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课程项目作品多次在省级专业竞赛中获奖,并多次参加行业展览,获得一众好评。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竞赛获奖累计有20余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2项,获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

(二)推广应用价值

1.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受益面广

本课程教学创新实施以来,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专业学习期间,学生广泛参与合作企业设计项目开发、专业学科竞赛、设计作品展演等活动。2019-2021年,学生设计作品被企事业单位采用的30多项,在社会各类设计竞赛中获奖百余项。

2.人才培养成效明显,毕业生质量高

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专业技术技能优秀、实践创新能力强”,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8%,90%学生就业于珠三角创意产业单位。

3.教育同行充分肯定,社会广泛关注

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以来,专业公众号及学院网页多次报道了本课程相关教学活动,获得了同行教师的充分肯定,部分教师已借鉴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同时还选取了本课程优秀作品进行参赛参展,教学成果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六、教学反思及未来规划

(一)教学反思

本课程经过“五融、五创”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程、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单一课堂向多维课堂、教师中心课堂向学生中心课堂的有效转变,但在小组互评机制及考核评价指标量化方面还存有一定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量化考核指标,细化小组互评指导办法,深化教育内涵建设,赋能学生成长、成才,做一名优秀的专业设计师,传播中国设计,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二)未来规划

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考核体系,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编写配套教材;加强课程线上数字资源建设,紧跟学术前沿和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实现多院校优质资源共育共享;及时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高阶教学内容专业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