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和历史的浪漫加成,造就了黎耕老师身上‘科学的感性’。这是让我很开心的一门课。”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及其开设的《天文学史》课程,有学生这样评价。课堂内,黎耕在小教室里放眼大世界,回望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课堂外,他也像一代代天文官那样,守护着这片历史的星空。
2017年,黎耕加入《天文学史》课程授课团队,开始承担部分授课任务。作为一门具有通识属性的专业选修课,选课学生来自不同院系。黎耕发现,即便是本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选课学生,也有近半数没有天文学背景。“对学生们而言,天文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黎耕说,“我希望把更多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大家不只是听个热闹,而是能真正学到东西。”为了这个目标,黎耕在课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由于课程授课团队调整,黎耕开始独自完成《天文学史》的全部授课任务。每次课前,黎耕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准备,办公室、校车上,多是他备课、改幻灯片的身影。对他而言,一次3学时的课,等于一周的辛苦备课和近百张幻灯片的精彩呈现。
如今,黎耕和《天文学史》课程已共同走过五个年头。五年间,课程内容不断调整完善,最终编织成了由“天文学如何改变世界”开篇,从天文学的起源、革命讲到“观天巨眼”,再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一张由14个教学模块组成的知识大网。《天文学史》的课程属性已由原先的一级学科普及课变为公共选修课,向更多对天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开放。
(摘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2022年4月9日)
◆素材解读
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黎耕在大学开设的《天文学史》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冷门”课变成了“热门”课。考古天文学虽然缺少人们的关注,但它却有着很深的研究价值。黎耕用热爱、专注以及对科学的热情,让研究天文学史成為了一件很“酷”的事。从零开始,处处坎坷;开拓坚持,必成坦途。
◆适用话题
开拓精神 甘于寂寞 科学热情 做事专注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