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生活:走进数字博物馆

2022-07-20 09:23:06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普适性典型性国家图书馆

张勤坚

暑假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希望总把自己束缚在家里,虽然,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惬意地窝在沙发里吃着冰淇淋(就是不想写作业)的日子很能消磨时光(更多可能是消磨了意志),但,只要有机会,大家还是很愿意走出家门,去看多一眼這个世界。

可惜的是,近几年因为疫情,我们确实少了很多外出机会,很多时候只能“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和VR技术的云逛展(街)、云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可接受的新娱乐、新生活方式。通过VR体验,与小伙伴一起参与虚拟的户外活动、看云上音乐会,或者一起“游览”某个神往已久的胜地,或将成为帮助我们摆脱社交隔离的有效路径,为丰富我们的暑假生活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叫《莫高窟》,很多年前我曾见过一个公开课版本的教学设计,大家一致认为课上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现场连线”知名敦煌学专家,我颇不以为然,至少从我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来看,这样“出奇”的精心设计并非最佳选择,因为这实在不具备典型性和普适性。所谓的典型性,就是必须具有示范意义,而我理解的普适性,就是大家都能学得来。违反了这两条,便都算不上我心目中的最好。时过境迁,现在还追求那种极致设计的课例已然不多了,但若要重新设计《莫高窟》,已经有了更多的可选项。

你想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敦煌莫高窟吗?我们不必亲临敦煌,因为现在有“数字敦煌”。“数字敦煌”把横跨十多个朝代的敦煌30个经典洞窟里4000多平米壁画全面数字化。进入“数字敦煌”,只要动动鼠标就能深入洞窟,了解那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数字敦煌”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几代敦煌人呕心沥血集体力量的结晶。这是我们每一位参观者都必须了解和尊重的。

我有一本关于敦煌的大型画册《世纪敦煌》,这是作者历尽艰辛搜罗百年前的敦煌影像,再在原地同一角度“重摄”后进行“世纪大比对”而成的画册。在这样的比对中,我们会发现有幸存的、消逝的、破损的、破坏(割去)的……我认为,在这样的百年对话里,就蕴藏着极大的教育价值。

除了莫高窟,不得不提的还有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的数字文物。国家图书馆最让人艳羡的是他们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十万余册免费开放的古籍,包含有众多善本和孤本,还有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故宫的数字博物馆更是高级得没话讲,他们的“数字多宝阁”高精度还原了一批故宫极具代表性的馆藏文物。去不了故宫博物院,就去这座线上3D博物馆饱饱眼福吧。故宫博物院甚至还专门建了“端门数字馆”,让那些难以登堂入内细致观察的古建有了“数字视角”,质地脆弱无法触摸的文物珍品也有了逼真的“数字样态”,可以让大家360度近距离赏玩,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深入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数字之钥”。

暑假里的生活,若是能和孩子们一起逛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顺便来一场数字信息与传统文物之间的今古对话,想必也是极好的。

猜你喜欢
普适性典型性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海洋通报(2021年1期)2021-07-23 01:55:18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6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西夏学(2018年2期)2018-05-15 11:26:38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