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霞
药房发药是处方发药工作中指导患者按照规范要求用药的关键环节,药师在发药过程中需要在药品的包装盒上面用清晰的字迹标记好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一些需要口服的药物,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师的嘱托合理用药,保证适时、适量和适宜,确保药物能够充分发挥疗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药物用法是药师最基本的工作,除了一些常规药物的用法,还有两种类型药物的用法需要特别交代:第一,特殊剂型的药物。在发药过程中,医师需要向患者介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比如气雾剂与喷雾剂的用法和要求,缓释、控释与肠溶片这些类型药物不能咀嚼、压碎或是掰断,应当整粒吞服。因为制剂类型的药物具有不稳定性,部分药品与溶剂需要分开包装,在发药时要临时调配。高锰酸钾片不能内服,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入适量水,将其溶化为淡淡的粉红色溶液,而后服用,并且不宜长时间放置,避免药物失效。第二,特殊给药途径的药物。医师要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口含片,先将药物放在唇颊之间或是舌头下面,不要立即咽下,不能饮水,应静等其自然溶解在口中。外用药需要提前说明直肠用还是阴道用,或是用于滴注眼睛、鼻子还是耳朵等,在使用多种类型的滴鼻剂时,要提前告知患者先滴适量的水性制剂,稍过片刻再滴油性制剂。药师应指导患者涂抹扶他林软膏过程中需要轻轻揉搓一段时间,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针对一些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药师要保持耐心,反复为患者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直到其真正理解和记住为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给予文字材料。
1.结合时辰药理学指导患者最佳服药时间,如降压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机体血压的节律通常表现为“双峰一谷”的曲线形态,即夜间2~3时处于低谷,清晨觉醒前后血压迅速增高,上午6~8时和下午4~6时出现两个高峰,然后再缓慢地下降。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一样都有着明显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约有20%左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即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甚至高于日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死亡大多发生在清晨血压迅速增高的时候;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弱、消失或逆转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较大,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增高,程度较重。因此,降压治疗不仅要降低升高的血压,还应恢复紊乱或消失的昼夜节律。
对昼夜节律尚存在的患者,降压药不宜在临睡前服用,避免引起夜間血压过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可持续作用24小时的降压药宜在每天早上服用1次;短效的降压药,如:尼群地平片、卡托普利片以清晨1次顿服较好,如清晨1次顿服效果不满意,可在14时左右加服1次。对昼夜节律减弱、消失或逆转的患者,除考虑整个24小时内平稳降压,还需在临睡前加服1次降压药以恢复其昼夜节律;对于清晨觉醒前后血压增高严重的患者,应在夜间或早晨(最好不超过6时)服用降压药,减少清晨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发生。
2.结合药动学与药效学特征规划合适的用药时间,如降糖药。双胍类药物容易给患者的胃肠道造成刺激,因此最佳服用时间是进餐中,也可在进餐后立即服用。葡萄糖甘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服,未进餐时不宜服用该药物。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的最佳服用时间是进餐前的20~30分钟,患者若在服药后未按时进餐可出现低血糖反应,若在服药后过早地进餐或在餐后服用该类药物,降糖效果不佳。
总之,科学的用药指导是药房发药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不仅关乎着药物疗效的发挥,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药房药师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与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沟通,进而科学地指导患者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