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2022-07-19 09:13汪婷婷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教学质量监控

汪婷婷,曹 海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0 引 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乡村建设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前几年大规模的办学和招生,导致教学中的问题愈发突出,教学质量一路下滑,学生就业能力明显不足。因此,针对地方院校开展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监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地方乡村建设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1]。

1 课程教学现状

从大学一年级的规划设计基础到高年级的各类规划设计,贯穿了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的教学在教学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课程体系不完善

规划设计类课程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主要有建筑设计1-4、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层层递进,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常常因集体备课、课程教研做得不充分、不深入,导致课程目标衔接不足,学生整体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同时课程的选择前后脱节或缺乏一定的关联性,使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

1.2 教学组织不严谨

课程都有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但有些教师未能严格执行,时有理论讲授课时不足的情况,有些老师授课时甚至没有教案作支撑,不以教学大纲为参照,依据自己的教学习惯与喜好,教学环节和内容安排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1.3 教学考核缺乏规范性,成绩评定方式

有片面性,过程考核不够完善

目前规划设计类课程都是以学生的设计成果作为期终考核的主要依据,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比较少,也没有详细、规范的课程考核标准。然而,完成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在一系列环节中下功夫,过程考核非常重要,有时学生的设计成果是否完全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老师也不能准确作出判断。此外成果的表现效果也无形中会影响老师的判分,所以这种“一案定成绩”的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成绩评判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 构建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设计类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关系到学生综合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量大面广、评价方式多样等特点。课程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程本身,还受到相关理论知识积累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建筑构造、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社会学等,学生做方案的过程会反映出他们对各类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以最终的大作业作为主要依据难免会有片面性。

同时,由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学生对课程学习时间、空间的管理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这对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都提出了挑战。因此,构建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使之能持续落实,对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构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尤为必要。

3 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目前各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方式,但就设计类课程而言,由于没有制定客观的标准,所以还是普遍存在规范性和系统性不足、监控不到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障等问题。其实,不同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规范、客观合理的质量监控制度,使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监控与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1 优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阶段目标

为实现规划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学大纲是灵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要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宏观认知课程体系,充分考虑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与衔接性,由任课教师协同专业负责人进一步优化,以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形成课程模块,建立各门课程的阶段目标,深入探索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在专业核心目标的统领下,精心选择设计题目,分解任务,使课程之间有关联性,并细化学习任务,提出考核方式,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热情[2]。

3.2 制定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和评分机制

规划设计类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完成课终的成果,需要在一学期或半学期的时间里经过一系列必要的环节,如前期调研、资料查阅、设计规范和法规学习、同类方案学习分析、前期分析、方案构思及方案表达等,老师会在各个阶段布置相应的任务。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过程投入,平时成绩就是依据作业或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定,然而平时成绩在期终成绩中的占比最多不会超50%-60%。同时在成绩评定的过程中,涉及一定的主观因素,仅仅由任课教师来评判会有失公正性,这就需要有合理的过程作业的评定标准来保证课终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图1 规划设计类课程目标及关系分析

标准的制定可以从制图的规范性、方案的合理性、成果的表现效果等几个方面考虑,规划设计成果考核评分标准如表1 所示。此外,最终方案需要经过几轮修改才能确定,因此,方案合理性的评定可以结合方案草图设计进行。

有了明确的课程阶段目标,再根据每个阶段的能力培养进一步细化学习任务,提出成果要求,根据每个环节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评分方式,例如,可以针对方案过程中的调研、草图等环节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如表2。适合规划设计类课程的评分机制,能够让考核更全面、更合理,也能使学生重视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3 制定教师评价标准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由于规划设计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尤为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教师的教学监控也是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方面。课程有效的质量监控还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师评价标准,进一步形成教学反馈机制。

对教师教学的监控需要从3 个层面实行,首先是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目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依赖学校的评教系统,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取决于对教师的印象或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喜好,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3]。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如每学期开学之初,利用校园网或其它平台向学生公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上课时再加以说明,让学生在课前清楚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大概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了让学生的评价尽量真实、客观,打消他们的顾虑,可通过网络平台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每周让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填写具体意见。学生层面的反馈与评价最能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应尽量制定客观全面的评价细则。此外,还可以开展公开评图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的评价,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或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设计的图纸进行评分,使学生的作业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一种呈现,无形之中也给任课教师增加教学责任心,促进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第二个层面就是同行的评价。同行评价的有效方式是相互听课,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形式化和客套化,失去了评价的意义。为了同行评价的客观真实,避免同行相互评价时的忌讳,可以在听课后,以召开教学研讨会的方式,针对教学活动让听课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4]。

表1 规划设计成果考核评分标准

表2 草图设计评分标准

第三个层面是院系领导的监督与评价。院系领导随机到课堂检查和听课,对教师教学起到监督的作用,促使课任教师能时刻做好教学准备。

3.4 课程教学环境建设与信息网络化管理

教学活动的智能化设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设施是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城乡规划专业是通过规划设计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课程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将学生作业以及教学过程建立档案信息,形成局域网查询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联网阅读图件资料、查询成绩,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结 语

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学校、专业教师到学生全方位树立教学质量意识、积极参与。只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足够重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极大投入,学生对教学信息反馈的全力配合,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召开有关课程质量分析会议,使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化,并得到持之以恒的执行,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同时,质量监控体系能有效运行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比如将教师的教学综合评价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教学考核等挂钩,才能真正实现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5]。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