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柳 林闫喜东 汪润东赵淑梅李 伟
(1.白城市种子管理站 吉林白城 137000;2.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3,全国有2/3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水稻的增产与稳产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2]。化肥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3],其贡献率为20%~60%[4]。但长期化肥过量施用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和增产效果[5-6],造成了环境污染[7]。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轻简化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化肥投入量[8],同时提高了水稻品质、产量与经济效益[9-11],采用缓控释肥料进行一次性施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及肥料的利用率[11-13],减少因传统施肥方式造成的肥料淋失与挥发损失[14]。丁艳峰[15]等采用侧深施肥技术一次性施肥,减少25%的氮肥用量,水稻产量仍保持增加;司洋、胡凤桂[16-17]等在控氮稳钾的情况下,减少磷肥用量10%~20%获得的效益最佳;吴良泉[18]等的研究表明,东北单季稻区氮肥最佳用量为116~156 kg/hm2,磷肥最佳用量为64~70 kg/hm2,钾肥最佳用量为45~59 kg/hm2。本试验通过与常规施肥对比,采用侧深施肥技术一次性施肥,在减少20%氮肥用量情况下,明确不同配方缓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轻简化、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于2020年4~9月在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田进行,该地区位于北纬45°37′、东经122°47′,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生育期有效积温约3 200℃,降雨量665.5 mm,日照时数2 200 h左右,无霜期153 d。试验地耕层土壤平均理化性质:碱解氮100.1 mg/kg,速效磷15.6 mg/kg,速效钾80.2 mg/kg,有机质含量2.1%,pH 6.5。
供试水稻品种为吉粳816。生育期147 d,需≥10℃活动积温2 950℃左右,属迟熟中粳常规水稻品种。供试肥料为普通尿素(N含量46%)、磷酸二铵(N含量18%;P含量46%)、硫酸钾(K含量50%);缓控释掺混肥料按NPK含量不同分为4种:①21∶15∶16;②22∶13∶15;③27∶12∶13;④28∶12∶13。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100 m2,3次重复。共设置5个处理,T1:常规施肥;T2:侧深施缓控释掺混肥料(21∶15∶16);T3:侧深施缓控释掺混肥料(22∶13∶15);T4:侧深施缓控释掺混肥料(27∶12∶13);T5:侧深施缓控释掺混肥料(28∶12∶13)。T1处理按照当地施肥习惯管理,总施肥量氮为175 kg/hm2、磷为100.0 kg/hm2、钾为100.0 kg/hm2,氮肥按底肥∶返青肥∶分蘖肥∶穗肥为1.5∶3∶4∶1.5施入,磷肥作为底肥全部施入,钾肥按底肥∶分蘖肥为6∶4施入;T2~T5处理总施氮量为140 kg/hm2,插秧时一次性施入。苗床及田间其他管理同常规施肥。具体氮磷钾肥施用量见表1。
表1 各处理氮磷钾肥施用量(单位:kg/hm2)
1.4.1 水稻茎蘖数调查每个小区由四周边际向内延伸5~10行,选取连续10穴并作好标记,在各处理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进行一次茎蘖数调查,并做好记录。
1.4.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在水稻成熟期,各小区选取3点,测量1 m2内水稻穴数并收获,脱粒测水后按14%水分折算实际产量。各小区选取3点,调查每点连续10穴穗数,根据平均穗数每点取1穴收获用于室内考种,测定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
采用WPS 2019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采用SPSS 22.0进行显著性检验。
由附图可知,与T1处理茎蘖数比较,T4处理在返青期、分蘖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生育时期差异不显著,T2、T3、T5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差异均不显著。T4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高茎蘖数,在成熟期T4处理茎蘖数显著高于T2、T3处理,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生育时期T2、T3、T4、T5处理间茎蘖数差异不显著。而T1处理的成穗率最高,为83.94%,T2处理成穗率最低,为68.59%,T1处理成穗率显著高于T2~T5处理,T2~T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附图 不同处理水稻茎蘖动态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间的穗长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其表现趋势为T1>T2>T4>T3>T5。T4处理的每平米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4处理的每平米穗数分别高出T1、T2、T3、T5处理2.80%、17.65%、25.50%、25.50%。各处理间的穗粒数、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每穗粒数以T2处理最高,高出其他处理1.2~15.7个,结实率以T1处理最高,高出其他处理6.1%~18.6%。T3处理的千粒重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千粒重显著高于T5处理,T1处理与T2、T4处理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表现为T3>T1>T5>T4>T2,除T3处理高出T1处理0.67 t/hm2外,T2~T5处理分别比T1处理低0.33 t/hm2、0.13 t/hm2、0.07 t/hm2。
表2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稻谷按市价2.9元/kg计算,所得产值表现为T3>T1>T5>T4>T2,与T1处理产值相比,T3处理增加1 934.3元/hm2,T2处理减少965.7元/hm2,T4处理减少385.7元/hm2,T5处理减少194.3元/hm2。与T1处理相比,T2~T5处理减少了追肥人工成本300元/hm2,而T2~T5处理的肥料成本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45.3%~11.5%,T2处理的成本最高,分别高出T1、T3、T4、T5处理615元/hm2、196.9元/hm2、651.1元/hm2、683.3元/hm2。与T1处理相比,除T3处理纯收入增加1 516.2元/hm2外,其他处理纯收入均不同程度的减少,T2处理减少幅度最明显,为7.6%。
表3 不同处理间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侧深施缓释氮肥能够提高水稻产量5%~7%,减少氮肥施用量25%~30%,同时减少施肥作业次数,达到省工、省肥、增产的作用[19]。本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缓控释肥料(N、P、K含量为22∶13∶15)处理产量最高,为8 670 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高出670 kg/hm2,其他处理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侧深施缓控释肥料处理随着磷钾肥施用量的减少,千粒重显著降低,其中侧深施缓控释肥料(NKP比例为28∶12∶13)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40%~7.94%;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一次性施肥节省了劳动成本300.0元/hm2,但肥料成本增加了231.7~915.0元/hm2,其中侧深施缓控释肥料(NPK含量为22∶13∶15)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且明显高于常规施肥1 516.2元/hm2,其他处理均低于常规施肥。
综上所述,在氮肥用量减少20%的情况下,侧深施缓控释肥料(N、K、P比例为22∶13∶15)所获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最高,为采用侧深施肥技术的最佳肥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