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文华
(天津美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2150)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在城市规模扩张中累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公园的内涵必将随之改革、发展和丰富。由于我国城市绿地总量和品质特色不足,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愈发迫切。建设幸福家园,将城市公园格局作为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性配置,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善治和文化传承宣展的重要场地。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与环境发展委员会为应对环境恶化和社会冲突而提出的发展理念,呼吁“在起支撑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不仅要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而且可以为后代的需求带来展望”。在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中,城市公园建设要满足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统一融合共同发展,在追求持续发展中体现出经济成效、生态稳定、社会和谐,从而达到整座城市全方位的持续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迈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方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
后工业景观设计体现着工业文明的记忆,蕴含着个性化的场所精神。利用工业遗存中既有的自然修复,结合人为干预进一步实现生态化、景观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通常采取保留工业遗存、场地遗址的方式,选择部分具有利用价值的建(构)筑物,经过二次设计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通过缝合、填充与串联的方式满足新的使用需要,将观赏、交通、娱乐、演艺、展示和购物等功能重组到设施与建筑物中,以此取得场所与设施的再生。简而言之,即后工业景观设计延续工业发展脉搏,是从工业留存中探索工业文化历史,将历史与现代文化及设计理念相融合,让城市建筑在发展中获得新生。
金华东媚公园项目地处金华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位于金东区海棠东路以北、环城南路以南、武义江以东,项目用地性质为城市公园绿地与广场,定位为金华众创小镇发展规划的公园用地。项目包括公园及留学生创业园、运动中心、服务中心、乡贤馆(保留建筑)、公共卫生间、地下停车库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对于改善金华市金义新区整体环境和提高新区生态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树立新区形象、加大投资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为城市确立文明、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改善金华市金义新区的环境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从而带动新区的全面发展。建成后,着力营造“泛人才”展示与互动带,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引领的核心,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聚集高地。
金华东媚公园项目总用地面积102 044.6m2,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土方整平、硬化铺装、活动场所系统、上下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电气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园林建设等工程。
本项目从2014年开始招标,到2021年工程竣工,历时7年。在7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经过设计团队和开发商、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面研究,反复商讨计划的实施和改变;根据环境和施工现场面临的问题进行多次会晤商讨,参考GB 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要求,明确建设中绿地环境建设方针,确保建成后绿地覆盖率达75%以上,建筑商业楼严控规模占地2%以下,广场硬质设施铺设面积在15%以下,透水铺设面积约90%,使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在85.3%,污染率年径流削减75%,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生态化、节能低碳等设计要求。
以“高质量建设和美金东,高水平打造希望新城”为主题,大力实施实业新区、创新强区、生态立区、人文富区四大战略,从城市到工业、旅游到农业、科创到人文三大产业布置方向,不断推进东湄未来中央区建设。在本次城市公园绿地设计过程中,具体通过创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布局、在绿化上精细植物品种配置、在智慧城市上创建信息化高效活动场地与多元化融合休闲走廊等来体现和展示。
2.1.1 空间布局设计
1)设计方针——建筑、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留创园的改造是本项目的重点,公园以留学生创业园为核心,其他配套设施以服务公园及留学生为主,按照“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标志性”的定位,将东湄公园打造成富有文化特色和绿色生态、休闲舒适的公园。本项目的建筑设计策略注重建筑与人的和谐共生,建筑以一种谦和的态度融入环境,通过灰空间的营造,与自然融为一体。内院的嵌入弱化了建筑和环境的界限,打破了建筑的边界。建筑的空间和尺度充分考虑了人的心理感受,一些木制材料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亲和力。而那些被人遗忘的工业遗迹,还在默默述说着曾经的历史,希望在本案例能够保护工业遗产,传承我们的文化,保存我们的记忆,向前辈的智慧和辛苦付出致敬。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秉承了匠人精神,联系着历史和未来。我们希望轻轻擦去它身上的浮尘,从而翻开新时代的篇章。
2)景观的理想构建——注重体验 本项目地块分为3个体验区:①“动脉”——运动的魅力;②“文脉”——文化的重塑;③“绿脉”——未来的憧憬。以上体验构成景观的理想构架,传递这片土地从过去到未来的魅力,激发并承载人们的梦想。通过对场地的充分解析,项目组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动脉”活动功能结合竖向构架而设,涵盖多样活动:骑行道+慢跑道+健身场地+趣味活动,塑造活力运动的魅力;惬游芳草地+欢聚草坪,塑造闲适运动的魅力,并打造多样亲水活动体验区。“文脉”印刻婺学的精粹,融于景观功能和设计细节中。用婺剧的色彩点亮场地活力,使文脉留存,让设计与时间对话,篆刻工业记忆。“绿脉”将生态环境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利用植物展现的形态、色彩和意境,美化整体建设环境,从而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带动金义新区旅游业发展,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
3)文化需求的设计方向——历史文脉的延续 本项目保留已改造完成的乡贤馆,建筑沿江灵活布局,形成错落的院落空间。与人力资源产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工业设计中心,共同组成“三园一中心”的整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结合公园从南至北“忆梦、筑梦、追梦”3个篇章主题,在时间轴上对金华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了充分的回顾和展望。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形式也由传统坡屋顶形式发展到现代玻璃幕墙形式,与公园主题相呼应。建筑立面采用褐色的红砖与深灰色金属板,屋面采用深灰色金属板坡屋面,以自然的材料与公园相协调。
2.1.2 植物种植设计
1)复层种植模式 在设计中充分运用相关生态学原理,分上、中、下3层对植物进行设计和搭配,建立稳定的植物景观群落。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导,充分反映当地树种特色,植物种植疏密适当,与建筑相融合。通过不同种类树木生长周期及季节颜色变化的配合,提高树种群落的可靠性,构建地带性质绿化群。如运用大乔木和色叶乔木作为整体树群背景,将花灌木配置到中间作为衬托,较矮小的草和花群落作为前景,使整体树群展现出井然有序、开合有度的植物景观效果,从而提高整体植物群落的观赏性和季节变化性,确保一年四季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2)植物的选择 结合绿化设计外形方正的配置要求和海绵设施植物的种植要求,确定本项目海绵设施内选用的植物种类。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条件,如环境水分、湿度、雨水径流量、水质情况等选择绿化植物种类,还需要根据当地土壤性质选择绿化植物种类,选择耐盐性、耐污染性、耐热性好的植物,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
文化不能远离生活,作为城市和社区的黏合剂,必须深入现实生活,迸发创意,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享受文化服务,为此,需要为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展示和演出提供经济实惠的空间。在统一流程机制下,建立智慧型园区设施,通过协同和调度的共享机制,将云平台带入设计中,以云平台为中枢,将周围建设融合并通过信息化设施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整体性、协同性、共享性的高效益城市。通过设立内外服务和管理机制,使城市面貌井然有序。通过创意、展示、体验、会议、办公等复合功能及业态,在金华设计与众不同的体验型公园,引入梦想概念,结合功能设置留创园、运动中心及服务中心,同时以咖啡厅等轻餐饮类产业作为配套服务,打造集休闲、工作、生活于一体的活力社区。
2.2.1 汇水分区划分
从整体项目性质、规模、定位和规划入手,结合实际场地情况,设立海绵城市设施。从上下排水系统、绿地系统、城市管道系统等多区域进行规划;从雨水的蓄渗、缓释和吸纳性等方面进行设置,控制城市雨水径流量,从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总控目的。综合考虑场地内竖向标高设计、道路分隔、将来可能的雨水管网布置、绿化景观布置、海绵城市初步布置意向,将本项目划分为9个区域(见图1)。
图1 汇水分区示意
2.2.2 雨水径流分析
依据景观竖向平面及管道高程平面预计雨水径流走向路径做出大致径流分析图,项目屋面采用外排水,排入绿化区域或断接进入海绵设施,地块内出入口设计地面标高均高于市政道路标高,地块内雨水可排至市政道路。
2.2.3 绿化及铺装深化
1)绿化 生物滞留设施应注重选择金华当地的植被。为满足景观视觉审美,海绵设施植物应与景观植物协调种植;滞留设施周边可用卵石收边,既加快雨水排渗,又增添铺装层次美感。
2)铺装 场地中道路采用双向排水方式,在贴近道路边设置植草沟,通过植草沟收集、放坡排至生物滞留设施中进行雨水收集和处理。
2.2.4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运用屋顶绿化,有效增加绿化面积,减少热岛效应。内院的设计让每栋建筑都能享受舒适的阳光,同时改善自然通风。建筑拆除下来的砖石等材料,可以用来铺设地面或制作景观小品,降低成本。
公园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有效拓展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化设计中减少铺张行为,通过加强城市公园的景观化、实用化、生态化等设计,将城市建设融入生态绿化景观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