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蕊
冯占山通过了我加微信好友的请求。这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尖山农场原场长,用一张自己穿着民族服装的照片做微信的封面。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蒙古族汉子。当得知我要采访他时,他笑着谦虚地表示,自己已经不是青年了,他还热情地为我推荐了一位青年典型,希望我多多宣传别人。直率、朴实、谦逊,这就是我对冯占山的第一印象。
沉下身子,埋头耕耘,这是冯占山在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基层管理区工作10年的真实写照。10年间,他一心扑在土地上、扎根在基层中,用雷锋精神书写着奉献者的大爱人生。10年间,他是老黄牛,更是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让两万农民工增收8亿元,让116户家庭摆脱了贫困。
2009年,冯占山被任命为尖山农场场长。虽说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仍然心系贫困家庭。在任期间,他协调投入贷款资金一千余万元,使在册困难和低收入家庭脱困脱低率达100%。在冯占山的带领下,尖山农场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精耕细作,通过科技集成、体制创新和产业化经营,使尖山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在垦区排名第一,不仅生动诠释了现代化大农业的丰富内涵,职工群众也在传统农业升级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搭上了“致富快车”。“农业的出路在产业化,只有市场、龙头、基地紧密连接,才能让农业的产出最大化,‘多条腿’走路,才能真正实现百姓增产增收的目标。”冯占山一直带领职工群众在奔向更富裕的道路上努力求索。
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下,农场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把资源重新进行了整合,组建起“新城镇”。“新城镇”还搭建起全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学、看病路程都在3公里以内,建起了居民文化广场、商业中心,还开通了专门去种地的公交车。新的变化孕育着新的机遇,农场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冯占山微信选用的封面照片
尖山农场厚厚的荣誉簿上,凝结着以冯占山为代表的农场人的汗水和心血,作为“全国旱作农业排头兵”,尖山农场在黑龙江垦区西部美名远扬。冯占山担任农场场长后,三年间,农场粮食产量从8.17万吨增加到16.7万吨,人均纯收入从9867元增加到22879元,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从垦区第47名一下跃升至第3名。截至2014年,尖山农场“三代”(代耕、代种、代收)作业面积近一百万亩,为国家年增产粮食1.5亿斤,带动农民增收1.9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冯占山的带领下,尖山农场先后荣获“垦区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重要贡献奖”“省级生态乡镇”“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国家农机化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全国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场”等荣誉。冯占山也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黑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三年绿化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发展永无止境,探索永不止步。在冯占山的主导下,尖山农场投资3.2亿元购入农机具,建设“四大中心”,使农场粮食平均亩产增加246公斤,亩均效益增加394元;创建国内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科技园区和黑龙江省最大的农用飞机航化站,率先实现全田立体化作业;创新土地经营模式,组建农业合作社;拓展垦地共建新领域,实施“场县共建”。
2012年,他在黑龙江农垦系统首次提出和地方农村开展区域共建,建立省内独创的“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林业、畜牧业合作社经营,先后成立了山德奶牛养殖、亿盛生猪养殖、生态鸡养殖等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在股份制奶牛区,科学养殖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场实现牧业产值3.88亿元,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冯占山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道路,在国内首创“农工商”发展模式,建成占地6万平方米的北大荒豆制品公司,这些可贵的探索和成功的经验,都收录在由他撰写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中。
冯占山(右)在基层调研
在创业中富民,在创新中强场,在创优中跨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冯占山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统筹优势,不断激发广大农场职工的动力和活力。他带领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谋划创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设立专项党建基金等办法,广泛延伸社区、街道党组织的触角,第一时间汇聚民情民意,增强基层堡垒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强,发展的势头就强。放眼尖山农场场部,文化长廊、休闲景区、各式新型住宅交相辉映,宽敞的大广场上,老年人舞姿翩翩,孩子们嬉笑打闹,富裕起来的人们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
老百姓的日子富了,馮占山的日子依然忙碌,“不再是青年”的他有着不输青年的闯劲和干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他斗志昂扬,迈上新征程。
冯占山(左)在大豆收获现场调研
(编辑·蒋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