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高消费”的表现形式及化解之道

2022-07-19 09:43吴维煊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低龄消费观校服

吴维煊

由于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在二孩、三孩政策放开后,生育率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稳中有升,相反年轻人的生育愿望还在呈逐年下降趋势。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这符合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但是,当上升幅度超出合理区间,人们因为“养不起”而放弃生育权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养孩子经济压力太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家長人为因素导致的养孩子成本的增加,远远超出合理的上升幅度,由家长之间相互攀比而导致的儿童高消费现象较为普遍。

一、低龄高消费的表现形式

低龄高消费不仅源于家庭经济上的宽松,也源于“富养”理念支配下的生活标准的“高配”。 低龄高消费现象在县城小学就存在,城市越大,这种现象越多。小学生中高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饰上的低龄高消费

脚穿市场售价达四位数的球鞋的小学生不是个别,非名牌不穿的小学生也不是个别。十来岁的孩子,服饰十分高档,在穿搭上模仿影视明星,对名牌及“限量款”如数家珍。据调查,有的家庭由于小学生身体长得快,服饰更新快,家长在他们服饰上的高消费,仅这一项每年至少要花费10万元左右,这样的消费标准是绝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的。

(二)饮食上的低龄高消费

为何小胖墩越来越多?每当谈到这个问题,人们都是一边倒地将问题推给孩子缺乏体育锻炼,每天运动一小时得不到保障。运动量不足,只是小胖墩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饮食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在饮食上,部分家长由于不差钱,为孩子购买大量高档零食作为课间点心食用。这部分儿童在课间吃着高档零食,既容易引起同学之间的攀比,又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及引发肥胖。

(三)电子产品上的低龄高消费

笔者亲历这样一件事,参加一亲戚的婚礼,在笔者拿出国产手机准备录制婚礼视频时,被一位小学生(亲戚的孩子)制止,该小朋友说:“舅妈,快把手机收起来,你的手机不是苹果牌子,我都觉得丢脸了。”我问:“你为啥觉得丢脸啊?”该小朋友说:“我有好几个同学都用苹果手机。”由此可见,小学生中,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比牌子、比价格的现象不是少数。

(四)课外兴趣班上的低龄高消费

很多家长特别重视课外兴趣班,孩子上兴趣班的年龄不断前移,有的家长甚至为两三岁的幼儿同时报了几个兴趣班。社会上的各种兴趣班充分利用家长舍得在幼儿身上投资的心理,孩子年龄越小,在课外兴趣班上的消费越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及幼儿园,一个孩子报多个高收费兴趣班的现象在中等以上城市几乎是常态。部分家长将学费昂贵曲解为人生高贵,什么课程价格高就报什么课程,并以在兴趣班上的高消费当成相互攀比的资本。

(五)在互联网上的高消费

部分被“富养”的儿童,他们不仅在吃穿用上高消费,还有大把的零花钱。当父母监管不到位时,部分儿童由于缺乏判断力,用极高的消费额购买昂贵的游戏装备及在直播间打赏,成为各类互联网商家营销攻略中的优质客户。在部分小学生中,购买什么样的游戏装备,成为儿童间攀比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炫耀的资本。虽然很多网站对儿童上网进行了限制,但是,很多限制只是表象,那些缺乏监管的儿童可以轻易破解各种限制。

二、低龄高消费对儿童人生观的负面影响

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消费观又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低龄高消费对儿童人生观的影响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成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

在生活中高消费的人,无论是穿的还是用的,更新都特别快,大半新的物品就被他们大手大脚地扔掉了,因而高消费的人大多有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如果儿童从小就养成高消费的生活习性,就不会有勤俭的意识,不会有珍惜物品的意识,也不懂得珍惜他人的辛勤劳动,极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坐享其成、好吃懒做的坏毛病。

(二)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虚荣心理

高消费的人大多有一种优越感,特别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少年儿童,由于他们的吃穿用都是高档次的,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们极易在同学中炫耀自己的高配置。在他们炫耀自己的高消费时,那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会要求家长满足自己的高消费需求。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在相互攀比中走向疏远,亲子关系在不断的高要求下衍生很多矛盾。

(三)形成不健康的消费欲望

少年儿童长期处于高消费生活状态时,会对绝大多数生活在理性消费状态的人持鄙视态度。他们看不起大多数人的勤俭,看不起大多数人通过辛苦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看不起大多数人不买名牌奢侈品。诸多的“看不起”,极易造成消费观的扭曲。消费观扭曲的人,一旦家庭生活状态发生改变,满足不了他们的高消费欲望时,他们就适应不了消费水平下降的生活,可能会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校合力制止低龄高消费现象

低龄高消费现象虽然出现在少部分儿童中,但其影响力却很大。无论对高消费少年儿童本人还是其他同学,炫耀与攀比的心态和言行会影响同学间的团结,扭曲消费观与价值观,甚至对学校德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制止儿童高消费行为时,家校必须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一)制止低龄高消费的学校作为

在制止儿童高消费上,学校层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消费观培养纳入德育

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儿童道德养成的重要性,将培养儿童正确的消费观纳入德育。在对儿童实施消费观教育的过程中,重点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动画片、电影、小品及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儿童时期消费观跑偏会对人生造成哪些负面影响,深刻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儿童思考如何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境下,持有理性的消费观。

2.用高质量校服避免儿童在服饰上高消费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校服是宽松肥大、不分季节、不分性别、质量一般的运动装式。由于儿童的校服过于肥大,很多学校只在周一升旗仪式及全校性活动时要求统一穿校服,其他时间学生大多穿家里买的衣服,这给部分学生服饰上的高消费及相互攀比留下了空间。为了减少服饰上的高消费,应大幅提高校服的质量和美感,加强对校服款式设计的研究,设计出舒适美观、体现学校特色、彰显儿童个性、学生愿意穿的校服。在校服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穿校服,既能避免同学之间在服饰上的相互攀比,又能避免少数学生在服饰上的高消费。

3.用高质量餐食避免饮食上的高消费

绝大多数小学生中午都在食堂用餐,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伙食质量,为学生提供卫生、健康、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午餐,让学生吃饱吃好。对于少数由于身体原因需要在饮食上特殊照顾的学生,学校食堂应尽可能提供满足学生特殊需求的餐食。同时还要考虑到儿童的身体及饮食特点,在上下午各提供一次课间点心或水果。在学校基本服务有保障的前提下,出台禁止学生带零食到学校的规定。学生不把家里的食物带到学校,在校内统一就餐及加餐,对避免饮食上的高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避免上兴趣班的高消费

学校应在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的前提下,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以下午放学后这段时间为例,在这个时间段内,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及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的需要。例如:游戏活动类课程、文体类课程、手工制作类课程、社会公益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科学探索类课程、学科补习类课程等。同时还要引导家长基于孩子实际、发现孩子兴趣、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性为孩子报兴趣班。不把自己的兴趣及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更不要以土豪心态在报兴趣班上炫富、攀比。

(二)制止低龄高消费的家长作为

儿童持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及行为,是由家庭决定的。所以,制止儿童高消费,家长作用是巨大的。

1.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消费观培养及消费行为的养成与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一样,重要的教育场域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会产生“5+2=0”的结果。所以,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在与学校教育配合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深入了解學校德育教育内容,根据教材制定与学校教育同步的家庭德育教育规划;(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共育活动,并将活动中收获的观念与方法践行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3)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家长,要根据孩子所在学校及班级的平均消费水平,把自己孩子的消费水平确定在合理的区间,切忌因自己孩子的高消费对其他孩子产生不好影响。

2.营造良好的家庭消费观

孩子的消费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消费观的影响。所以,家长必须要重视家庭消费观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家里的财富是父母打拼来的,让孩子认识到财富是来之不易的,敬畏财富,珍惜财富。在家庭消费上,家长一定要用理性的观念和行为影响孩子,该花的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浪费,做好家庭开支计划。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化,家长在家庭消费中切忌不要用“打肿脸充胖子”的心理及行为,让孩子在物资消费上养成与实际不匹配的期待,更不要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借资消费、超前消费。

3.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些家长由于不差钱,在穿着上,非品牌不穿,三天两头买衣服,衣柜里有着几十年都穿不完的衣服;在饮食上,讲究吃大餐,且餐食浪费严重。这样的家长是很难培养出理性消费的孩子的。所以,家长要始终明确自己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一身份及职责,无论自己的经济条件多么优越,都要端正消费观,以理性的消费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不攀比、不炫耀、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消费、不在财富及消费上鄙视他人等。

(三)多方教育合力制止儿童高消费

任何教育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教育主体的密切合作。在低龄高消费问题上,更需要各方教育主体的密切合作。

1.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在消费观上的教育能力

少年儿童高消费的生活状态大多源于父母不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儿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要让家长的消费观回归理性。通过家长学校及学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对“富养”有清醒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富养”养的是高贵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而非金钱上的堆砌。还要让家长认识到,人生高贵与金钱无关,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切不可将财富用于炫耀。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生活本领。

2.与社会教育合力营造关爱儿童成长的消费市场

儿童高消费主要责任人是家长,但社会层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有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凡针对少年儿童的商品及服务,大多价格虚高。一节课几百元的兴趣班,定价上万元的服装鞋帽,收费高昂的儿童游乐场馆,其成本真的那么高吗?绝对不是。以服装为例,一直以来,青少年服装的市场售价都远高于成人服装。高额的定价中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爱心成本”,商家抓住父母爱孩子这一心理,将少年儿童服装定价远高于合理的价格区间。学校应加强与社会机构合作,呼吁相关企业或机构在为少年儿童提供商品及服务时,以关爱少年儿童为本,以营造社会良好风气为本,合理定价,减少中小学生高消费。

少年儿童,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爱少年儿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让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但是,无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富养,更不能让少年儿童在低龄高消费中迷失自我。

猜你喜欢
低龄消费观校服
正确认识消费
我的校服我做主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拟降低
低龄留学当慎行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