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双线 以点促面

2022-07-18 07:25:05陈雯宇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6期

陈雯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进行单元学习设计,实现教学从关注课时向关注单元的转变成为必要。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针对以读写为主的单元,从教材编写的双线特点 入手,以点 促面 ,进行单元学习设计策略的尝试探讨。

关键词 单元学习设计 紧扣双线 篇章切入 比较迁移 读写融通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如何基于新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有效进行单元学习设计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大课题。在此,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针对以读写为主的单元,试谈对单元学习设计的一点思考。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教材单元主要由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四大部分组成,其中课文有单篇成课的,更多的则是多篇聚合;读写为主单元的单元导语基本由三个段落构成,主要对单元人文主题进行精要的阐发,并就单元的学习任务给出提示;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与单元导语相呼应,是“双线”的落实。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单元学习任务确定要紧扣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双线,结合课文资源的内容和特点来确定。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本单元是必修教材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共选取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无论古今都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及叙事、议论,或情景交融,或情理结合,体现了散文贵在有“我”的特点。综合以上因素,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为:

1.赏读美景,感受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思考,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知人论世,结合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手法分析,体会散文情境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

3.诵读品味,感受作品的语言的文辞、节奏、音韵之美。

4.读写迁移,借鉴写景抒情的手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尝试散文写作。

在立足教材、紧扣双线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同时,本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也聚焦到通过感受散文形象、品读散文语言,理解作者审美旨趣在自然景物的投射,进而提升文学欣赏和品味生活的能力。

统编教材以主题、内容聚合课文,形成不同于之前教材的“课”,带有了明显的整合性质。在以读写为主的单元的单元学习过程中篇章与“课”,“课”与教材单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有效抓住篇章,以点切入,有利于单元学习的落实。

情境是新课程高度重视的关键词,新课标中将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分为三类,即“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并提出“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建议。因此,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从篇章入手,综合构建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情境,将“学习课文”和“用课文学习”相结合,促进单元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五篇分为三“课”,第一“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寓情于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第二“课”《我与地坛》以自然为镜,照见生活,启悟心灵,得到人生领悟;第三“课”《赤壁赋》《登泰山记》为古代散文,一篇以景启智明理,一篇以景书写心怀。根据这样的单元篇章特点,本单元学习实施以自读课文《登泰山记》的学习为起点,重点帮助学生建构个人体验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为进一步推进“课”和单元学习张本。具体学习要点如下:

1.电视台要制作一部名为《有一种美叫泰山冬景》的文艺短片,请你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底本为这个短片撰写一段解说词。

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景物形象作合理化、個性化的再现,文艺短片解说词的设定要求学生在情景再现时关注语言的文辞之美、音韵节奏之美。

2.我们在游记写作时都会重点描写所见之景,但《登泰山记》却花了不少笔墨写自己从京师出发到登上泰山的经过,查阅与作家作品相关的资料,结合全文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这一要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写作认知,同时结合散文“我在”的特点,知人论世理解文本;“结合全文”提示学生将文章中登泰山经过与登上泰山后的景物描写结合来看,可以深入理解姚鼐描写泰山壮美雄奇之景不仅是赞美大好河山,更有士大夫遭遇挫折之后的自我肯定和持守,体现了知识分子寄情山水,以自然景物为依托抒写襟抱的民族审美心理。

这两个学习要点的设置旨在通过品读鉴赏、交流表达、分析探究等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热情,构建凸显学生个性化体验和发展语文学科认知的情境,为接下来的比较迁移,推进单元学习做好“热身”。

教材单元的文章围绕同一个人文主题,又呈现不同的视角和面相,在单元学习中由点切入,以点带面,撬动整个单元学习的展开可以采用比较阅读、迁移对照的方法进行。如上文分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课”五篇散文就体现了同一主题下各文本同中有异、关联互补的特点。不仅如此,比较迁移也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实践情境中检验已有学科知识能力,并进一步进阶提升的有效策略。

笔者在第七单元的单元学习实施中以自读课文《登泰山记》为点,对标落实了单元学习目标的前三个目标,在此基础上,由篇章到“课”,由“课”到单元,完成单元学习。实施要点如下:

1.古人登山临水各得其趣,姚鼐登上泰山观赏日出,苏轼夜游赤壁着意江水明月,找出《赤壁赋》中描绘水与月的句子,概括景物特点。

2.散文是作者抒写心灵的文体,姚鼐寄情自然,融情于景,请结合文本和与苏轼相关的资料探究《赤壁赋》所描绘的景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感思想,感受不同作家“与造物者游”的不同视角与旨趣。

3.与《登泰山记》的以时间为序展开不同,《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一问一答之间是怎样的思想交流。

4. 《登泰山记》和《赤壁赋》除了文章展开方式不同,语言表达也有明显差异,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你跟喜欢哪一篇文章的语言。

以上四点完成由篇章到“课”的比较迁移,在此基础上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自然情怀”作简单小结:李白有诗“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面对自然风物,作家不仅能发现美、欣赏美,有的作家还以自然为友,得到心灵的寄托抚慰,有的以自然为师,得到生命的思考领悟……随着两篇古代散文的比较阅读,学生对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基本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能力储备,基于此,可以大胆地将余下的两课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从读景物描写、读情感思想、读语言文辞三大方面入手,结合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三篇文章,开展学习交流,提出学习困惑,再集中交流学习总结,进而完成单元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之一,是以读写为主的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学习策略,也是达到单元学习“教-学-评”一致,切实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登泰山记》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就运用撰写文艺短片解说词的任务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以阅读、品读保障片段写作,以段文写作促进阅读理解,做到读写融通。教材在“单元学习任务”部分设置了散文写作训练,并在单元最后给出“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小专题解说,因此单元学习中可以在课文研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用好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丰富审美体验,学以致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进行写作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收获感和成就感。

[作者通联:江苏武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