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导向,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容易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育人的现象。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新要求,有必要对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课程思政”就是在此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的综合教育理念,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知识,能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数据显示,高职院校课程约80%是专业课,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抓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助力人才培养。本文以笔者所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网络空间安全》为例,探讨和分析如何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为指南,推进落实网络空间安全课程思政,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伴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推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 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型黑客攻击手段也随之而来,大量企事业单位被APT(高级可持续性威胁)定向攻击,企业核心数据被盗、个人敏感信息泄露。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建设刻不容缓,已成为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建设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准确把握了网络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回答了事关网络发展的关键理论问题,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
网络安全为何需要放在与国家安全同频共振的地位?一言蔽之,居安需思危。2022 年2 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1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显然,互联网业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主权空间。网络空间如果不安全,将会直接影响国家网络主权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风清气朗,更符合人民利益。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明确指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天朗气清网络空间的共同追求。“我们要本着对社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5]”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谁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2015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等五点主张。2020年9月,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提出全球数字治理应遵循“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三原则[3]。近年来,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到《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国正在持续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的竞争,其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建设网络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3]。”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但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爱党、爱国、爱人民,是不是具备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来维护网络安全的道德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不够重视学生的安全素养培育,忽略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以至于许多学生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据报道甚至出现有学生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安全或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探索创新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实施途径,让学生深刻领会国家网络安全的内涵与意义,牢记网络安全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品质,包括爱国精神、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大国工匠品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载体,要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网络空间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群中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岗位。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1)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与部署;(2)主流品牌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3)系统漏洞扫描、分析与处理;(4)WEB 服务器与数据库安全管理;(5)基于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应急响应。通过课程学习,希望学生不但具备网络安全工程师及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网络理论知识,具有对一定规模网络进行网络安全渗透检测及评估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规划、设计与部署的能力,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意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安全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
构建与落实网络安全课程思政,需要从课程自身角度出发,以知识体系为基本单元,通过挖掘和梳理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将以往仅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理念,更新为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为核心,以能力培养和系统知识传授为重点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6]。纵观传统高职院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仍以知识传授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基于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要求教师改革传统课程体系,重点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到笔者所在网络安全教学团队,依据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理论指南,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7]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课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轴,设计了“个人系统安全—局域网安全—园区网络安全—大规模网络安全”四个逐级包容的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对应若干个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岗位需要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新闻报道、在线视频、案例分析等内容和形式隐性嵌入网络安全思政元素。注意到图1 所示课程体系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设计时可根据自身学情和教情进行调整。
图1 融合思政元素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
在具体落实“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时,首先要解决好理念层面的对接问题,即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育人价值。其次是根据优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这是解决课程思政的根本落地问题,经过我们的实践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般而言,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虽然每门课程内容和特点各异,但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通过分析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挖掘出其潜在的思政育人元素。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寻找这些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并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无缝衔接,努力做到专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并重,构建融专业技能、爱国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网络安全课程可开发的思政内容包含且不限于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大国工匠品质,有“网络安全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及安全、优质、净网、强国的新时期网络强国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校园已成为“00后”的天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包容,乐于尝试新事物,但忽视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对社会问题相对缺乏敏感或关注。因此,他们可能更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持一种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对于那种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说教”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是梳理各种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化整为零、分步推进的策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遵循分阶段育人原则。所谓分阶段育人,是指在教学安排上科学地设置分阶段教育主题,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使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从而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以《网络空间安全》课程为例,在课程伊始,是学生对课程的认知阶段,学生对网络安全世界既懵懂又向往,正是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最佳时期。该阶段可以加入“黑客、红客、骇客”等相关内容的介绍,用案例分析、人物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分析世界著名网络安全专家的专业素养和优秀品质,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界定自己将来的定位,该定位应该是正面且积极向上的。到课程学习中期,学生对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此时,要着重在专业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如在讲授密码学、病毒木马、网络渗透、入侵检测等专业知识点时,可以加入“MD5 破解、勒索病毒、僵尸网络、钓鱼网站”等内容,结合有社会重大影响的案例及热点问题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收官阶段,此时可着重加强爱国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暗网、棱镜门、长城防火墙”等培育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法》等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从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和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等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讲授“数据加解密”内容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邮箱、QQ 和支付密码等引入密码的安全策略要素,结合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日常应用阐释公开密钥、PKI 系统的知识,结合古今中外密码战争的历史说明密码算法的重要性等,目的是带领学生感悟科学方法的魅力,并愿意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建设网络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介绍病毒木马、WEB 渗透、网络攻防技术时,可结合2020 年3 月360 安全卫士所披露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攻击组织(APT‐C‐39)对我国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石油行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单位长达11年的ATP攻击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钓鱼网站、网络诈骗、网络渗透和不良网络内容等专题引导学生注意保护自身隐私和数据安全,能认识到学习“攻”是为了更好地“防”;通过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学习能认识到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也能深刻理解维护网络安全、风清正气网络空间的重要性。在课程实训教学时,可以组建网络安全协会、开设网络安全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为同学和需要的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和线上线下技术支持,通过志愿活动和公众号维护,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积极分享、乐于助人、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愈发重要,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在学习网络安全课程内容时,学生会接触到病毒木马、网络渗透等相关专业知识,但由于年龄、认知等原因,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网络安全工具的过程中很容易出于好奇心去攻击网络,窃取用户信息等,更有甚者会无意识地触犯法律法规。网络安全课程教师、甚至是工科专业教师责无旁贷,在“授业”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传道”,这里的传道可以具体理解为本文所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立德和树人的双重职责和使命。首先,专业教师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要切实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理论,提高他们对网络空间内不良网络内容的鉴别力和免疫力。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党的教育规范,客观辩证地向学生分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最后,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强化责任担当。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里所指的“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技能,而且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人格品质。一个人哪怕技能再高,如果道德操守败坏、责任担当缺失,也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需要以学生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培育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专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时,一方面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爱国精神、职业素养、工匠品质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上下功夫,特别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课程思政使高校教师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但对高校教师而言,要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还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我们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时刻注意将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要求相统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加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实现共同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为国家培养担当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