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抗结核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2-07-18 07:2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抗结核结核病

王 彦 芳

(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 濮阳 457000)

肺结核作为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耐多药肺结核(MDR-TB)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的显著特点。目前临床针对MDR-TB虽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治疗体系,但诸多前沿报道强调,除药物因素外,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均与抗结核效果密切相关[1]。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强调,临床上,MDR-TB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因机体内外循环功能异常、机体处高分解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其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100%,不仅造成患者生理储备功能下降、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及免疫功能障碍,成为增加患者生命体征恶化风险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是影响患者抗结核效果,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0例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干预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护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MDR-TB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MDR-TB相关诊断标准及规范;(2)所获取的患者病历资料能够满足本研究需求;(3)将本研究目的、方法等内容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者;(2)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3)合并免疫及代谢性疾病者。确定病例样本后,予以患者随机分组,分为C组和C+Y+M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见表1。

表1 C组和C+Y+M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

1.2 方法

1.2.1C组

C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调适、指导合理用药、健康宣教、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预防等。

1.2.1C+Y+M组

C+Y+M组30例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护理,具体干预措施:(1)营养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患者营养保健与支持指南》强调:营养保健和支持可以作为结核病患者治疗的原则和推荐。临床护理中,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予以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动态筛查,根据评分结果,NRS≥3分者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护理[3]。首先,结核病患者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根据“能量需要=基础能量消耗×活动系数×应激系数×体温系数”公式,计算患者每日能量需要,一般摄入能量为35~50kcal/(kg·d),摄入蛋白质1.2~2.0g/(kg·d)。并根据食物成分表,为患者配制合理的营养结构,满足机体营养代谢所需[4]。然后,在食物的选择上遵循高蛋白、低纤维素、高维生素的原则,保证患者摄入的食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提高患者营养水平。最后,通过对患者营养水平的动态追踪,针对单一饮食干预不能满足营养支持效果的患者,可遵营养师医嘱,给予静脉补充和肠内营养粉等干预护理,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同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类会导致人体对于胺类物质的处理能力下降,患者服用该类药物期间尽量少食用胺类物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金枪鱼、沙丁鱼等。另外,微量元素补充为营养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中在检测患者微量元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微量元素饮食补充方案,或遵医嘱应用镁锌钙维生素 D复合补充剂。以调节肠道微量元素吸收途径中的多种蛋白的结构或表达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肠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机体营养水平。(2)免疫调节。临床护理中,从患者的行为方式、生理功能及应激刺激等方面着手,实施综合性的免疫调节干预。①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邀请患者共同参与健康管理决策,让患者在明确自身在疾病康复中的职责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自觉建立有益于康复的生活行为方式。指导患者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睡眠质量,以促进机体循环代谢功能的稳定。加强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的及时监测,指导患者在了解血脂、血压、血糖控制对免疫调节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自我管理方法,预防“三高”,提高机体免疫力;②提高生理储备功能。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史,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医嘱合理建立静脉通路,予以患者适当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5];③预防不良应激刺激。加强患者胸痛护理,积极预防创伤应激刺激障碍;指导患者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免疫功能

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

1.3.2炎症因子

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集血液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3.3抗结核效果

护理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统计痰菌阴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免疫功能

护理前C组和C+Y+M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C+Y+M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高于C组(P<0.05),见表2。

表2 C组和C+Y+M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2 炎症反应

护理前C组和C+Y+M组血清IL-1、IL-6、TNF-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C+Y+M组患者3项指标均低于C组(P<0.05),见表3。

表3 C组和C+Y+M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比较

2.3 痰菌阴转率

护理3个月及6个月后,C+Y+M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依次为66.67%、86.67%,均高于C组的50%、73.33%(P<0.05),见表4。

表4 C组和C+Y+M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比较[n(%)]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MDR-TB率高达8.3%,占全世界总数的13%,而我国每年新发现肺结核患者100万例,MDR-TB患者高达10万例,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6]。目前临床上针对MDR-TB的治疗虽已形成了较系统的抗结核方法,然而结核作为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抗结核治疗效果是药物与患者自身健康管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的指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发挥自我效能对抗疾病的效果,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效应,进而改善预后[7]。国内外前沿文献报道指出,结核病的病理机制形成、发展与机体营养状况呈现双向关系,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促进疾病的康复[8]。2021年,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临床上结核病患者中总体上有88.6%伴有营养不良,而自抗结核药问世以来, 结核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营养不良的合并发生是其疗效差的危险因素之一[9]。同时,临床上大多数MDR-TB患者合并免疫力低下,造成结核杆菌的入侵和繁殖扩散。且有临床研究报道证实,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的肺结核者,其临床症状较免疫功能正常的肺结核者重,治疗难度更大,愈后较差,复发率较高。因此,营养改善和免疫提高为MDR-TB的防治护理提供了新路径[10]。

本研究中,结核病作为消耗性疾病,长期的病程影响下,大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病灶的修复。而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包括营养状态评估、营养结构调整及微量元素补充等,提供给患者足够的营养供应,提高机体生理储备功能,对结核菌的根除及病灶的修复奠定体质基础。同时,营养支持护理下大量蛋白质的补充可发挥抗结核药物的载体功效,提高血药浓度,进而提高抗结核效果。在免疫功能调节上,细胞免疫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出现明显下降[11]。同时,结核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抗结核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临床护理中通过免疫调节可有效抑制结核杆菌的侵袭和繁殖,且能够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调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提高抗结核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C+Y+M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高于C组(P<0.05),C+Y+M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均低于C组(P<0.05)。即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的联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更好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另外,在整体预后中,护理3个月及6个月后,C+Y+M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依次为66.67%、86.67%,均高于C组的50%、73.33%(P<0.05),即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的联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结核治疗效果。因此,于MDR-TB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抑制效果,进而提高抗结核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抗结核结核病
红芪免疫调节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TLR4–MyD88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仙人掌多糖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