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艳 娜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郑州 450042)
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医疗模式的代表性技术,人工CO2气腹建立后因机体儿茶酚胺及多种激素升高,导致患者处高应激状态,对呼吸、循环系统均造成影响,成为增加手术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1-2]。因此在人工CO2气腹建立的同时,需辅助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如维持患者手术体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尿潴留等护理措施,并在术后做好并发症预防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鉴于此,本文以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行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CO2气腹管理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炎手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确定病例样本后,予以患者随机顺序编号,根据编号结果将其分为C组和C+Q组各58例。再于统计学软件上予以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处理,差异比较(P>0.05),见表1。
表1 C组和C+Q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C组和C+Q组患者均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护理中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
1.2.1C组
C组58例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主要包括:(1)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胆囊炎手术的大致过程,讲解麻醉方式及目的,告知患者术中麻醉出现不适症状为正常现象,让患者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饮,且保证睡眠质量。(2)术中护理监测:巡回护士来回巡视,确保术中引流管通畅,患者体温、脉搏、心率等体征正常。(3)术后转移回病房,调整患者为平卧位,头部向一侧偏转,防止气管分泌物堵塞鼻腔;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包括上肢伸展运动、下肢屈膝运动、翻身运动,10个来回为一组,每组动作每天做3次,患者感觉疲惫立即停止运动。术后留置导尿管,切勿弯曲、折叠导管,实时查看导管中引流液的颜色及形状,以免堵管。
1.2.2C+Q组
C+Q组58例患者在C组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上联合CO2气腹应激管理护理,具体干预措施:(1)合理调整气腹压力:气腹压力与患者儿茶酚胺释放量及血液动力学密切相关,术中于患者CO2气腹建立前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准确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正常者设置气腹压力常规标准,即14mmHg;而针对自主通气效果不佳或合并心肺功能障碍者,需将气腹压力由常规的14mmHg下调至11mmHg,避免高气腹压力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循环功能障碍。(2)建立加温CO2气腹:低体温是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而CO2气腹建立时CO2温度过低是加剧手术应激刺激及影响患者动脉血气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中采用气体加温功能的气腹机,将CO2气体加温至37℃再予以气腹建立,使其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条件,维持基础的循环代谢。同时,在气腹建立后,加强患者低体温预防护理,如采用加温仪加患者手术所需的药液、冲洗液等进行加温,采用充气式升温毯予以保暖等。(3)预防CO2潴留:CO2潴留是造成患者PaCO2升高而诱发高碳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术中护理中密切监测患者PaCO2指标值,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PaCO2时及时警惕患者腹腔CO2过多,及时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沟通,将患者头胸部抬高约20°,促进CO2的排出,加强心肺压迫。同时,加强患者血气分析,增加潮气量,并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保证气道通畅。(4)预防腹腔感染预防:术后密切警惕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腔感染前兆症状,将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及时查看引流液的色、质、量,保证其引流通畅;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患者术后苏醒立即告知其手术成功,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家属与护士协同做好床前陪护,及时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给予患者面罩吸氧,促进CO2和O2的交换,加快建立气腹时胸腔中CO2的排出。给氧后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实时调整氧气流量,防止过度给氧,有利于缓解术后患者肌肉酸痛感。若患者疼痛难忍,可根据其情况肌内注射100mg曲马多。
1.3.1应激反应
于两组患者术前及气腹建立60min后,检测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
1.3.2循环功能
于两组患者术前及气腹建立30min后,检测循环功能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1.3.3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时发放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为护理技能、护理态度、护理及时性、护理全面性4项,每个项目按照0~100分标准,评分高低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成正比。
1.3.4CO2气腹后遗效应发生率
在术后1周统计两组患者的CO2气腹后遗效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双肩酸痛、腹胀,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气腹前C组和C+Q组患者血清NE、CO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后C+Q组患者血清NE、COR均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组和C+Q组患者血清NE、COR比较[n(%)]
气腹前C组和C+Q组患者HR、MA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后C+Q组患者HR、MAP均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组和C+Q组患者HR、MAP比较
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C+Q 组评分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评估分)
两组气腹后遗效应发生率相比,C+Q组显著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CO2气腹后遗效应发生率[n(%)]
随着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CO2作为良好的气腹介质,在满足手术术野要求的同时,CO2气腹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对手术效果、安全性造成的影响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3-4]。詹国红等[5]研究报道指出,CO2气腹建立因特殊的体位(主要表现在气腹后膈肌上抬、胸内压增加、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升高、心排出量下降等)、气腹压力、气体温度、气体潴留及腹腔内环境破坏等均是引起循环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应激刺激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有报道强调,腹腔镜手术特有的术中CO2气腹是影响静脉回流、诱发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及造成组织缺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增加手术应激刺激及加重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6]。因此,于腹腔镜手术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强CO2气腹管理对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7]。
本研究结果显示:气腹后,C+Q组患者血清NE、COR、NA均低于C组(P<0.05),C+Q组患者HR、MAP均低于C组(P<0.05)。可见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气腹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避免手术刺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这是因为C组实施常规护理,C+Q组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CO2气腹管理,从气腹压力调控、CO2气体加温、CO2气体潴留及腹腔感染预防等方面实施全面的气腹观察,即通过调节气腹压力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改善静脉回流,在增加血流灌注的基础上保证机体获得有效的循环供应[8-9];同时,气腹压力过高会导致膈肌上移,诱发呼吸障碍,通过降低气腹压力可增加呼吸道顺应性,保护呼吸功能。通过CO2气体加温可有效预防低体温,防止低体温对交感神经造成刺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而加重创伤应激刺激[10-11]。通过预防CO2气体潴留可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和气体交换功能,保持内外循环的稳定[12]。通过预防腹腔感染,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避免循环障碍及硬结刺激的加重[13]。
本研究还得到,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C+Q组评分显著高于C组,两组气腹后遗效应发生率相比,C+Q组显著低于C组(P<0.05)。可见常规护理联合CO2气腹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护理体验。这是因为手术期间患者未发生低体温、大出血等情况,术后引流管通畅,患者护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并发症少,且护理满意度高[14-15]。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护理中通过CO2气腹管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刺激,改善患者循环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后遗效应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