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翔,陈雅萍,卢彩萍(通信作者)
1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6);2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门诊药房为医院重要综合性科室,不仅应提供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还应充分告知患者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以促进病情好转,提高院内整体医疗质量[1-2]。但传统门诊药师的工作多以保障药品供应及正常发放为主,对于处方审核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及时纠正处方内不合理用药现象,故存在较高的不合理用药风险。而随着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逐渐增多,国家也督促各大医疗机构加大处方审核力度,将处方审核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度。《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明确指出,药师为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可借助信息系统辅助进行处方审核,且所有处方均需审核通过后再进行划费及调配[3-4]。我院采用的天际合理用药软件为当前较为先进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可在临床医师开具处方后立即进行审方,及时查找出不合理用药处方,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拦截及反馈,待处方修改合格后方可正常调配,该系统还配备专岗审方药师,利于与医师在线沟通,协助处方调整,以进一步提高用药合理性[5-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处方前置审核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未行处方前置审核的92 413张门诊处方作为实施前,另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医院行处方前置审核的93 514张门诊处方作为实施后。
实施前均由药师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事后点评。
实施后均采用天际合理用药软件进行处方前置审核,具体如下。(1)工作模式:将天际合理用药软件对接院内信息管理系统,架设本地服务器,并保存基础数据库,充分整合临床药品使用相关信息,为医师提供事前提醒、事中干预、事后分析的工作模式;天际合理用药软件的核心在于药品规则数据库,包括基础通用数据库、自定义规则库、精细化规则库及立体化规则库,可向其中嵌入药品说明书相关信息,包括用法用量、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该软件依据系统规则对处方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性判定,判定依据参考药品说明书及《药典》《医院处方管理办法》《中国国家处方集》《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医院处方管理点评规范》等,并提供规则开放编辑权限,由院内专岗药师实时维护。(2)处方审核内容及依据:天际合理用药软件实行“8+2”审核模式,内容包括适应证、禁忌证、重复用药、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特殊人群、药物过敏、医院规定、用药监测,处方开具后由系统逐一审查上述信息,及时警示不合理处方,若出现致死、致残等严重处方则行刚性拦截;同时,由于临床药品不断研发,处方前置系统规则库也需持续进行维护,由专岗药师定期更新系统内药品说明书及国家最新法律法规,若出现非通用规则现象,还需提供循证依据,再由院内药事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3)处方前置审核流程:处方前置审核流程主要为两审两拦截,临床医师提交处方后,由嵌入医师站的合理用药软件进行迅速审方,若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高速智能引擎可在0.03 s内将结果反馈至医师处,若医师认可审核结果,则返回处方开具界面进行相应调整,判定为合格后直接进入打印处方环节,之后缴费、发药;若出现严格不合理或严重违反院内规定的处方,则可由系统直接拦截,使得该类处方无法开具,强制进行处方修改;在处方前置审核中,若医师不认可系统审核结果,可继续进行处方提供,进入药师审方环节,开起人工审核,待药师与医师沟通后,确保处方无误方可继续进入下一环节,且系统内可设置等待药师响应时间,若药师未在设置时间内对问题处方进行响应,则处方可于医师端成功提交。(4)药物专业化培训:审方药师在处方前置审核中占据重要地位,需充分强化审方药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整体专业素养,并定期进行药学知识考核,确保审方无误,且需进行天际合理用药软件使用相关知识培训,保证其熟练操作系统,以及时进行处方审核结果反馈,避免过多耽误门诊就诊时间。
(1)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实施前后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率。(2)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比较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前后不合理处方构成变化,包括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禁忌证用药、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3)处方前置审核情况:统计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后的93 514张门诊处方中系统预审拦截处方数、医师主动返回修改处方数、药师审核处方数、药师干预处方数、干预后返回修改处方数。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不合理处方率为1.20%,低于实施前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实施后重复用药、禁忌证用药率分别为13.55%、0.45%,均低于实施前的17.1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比较[张(%)]
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后的93 514张门诊处方中,预审拦截处方4 156张[4.44%(4 156/93 514)],医师主动返回修改处方2 345张[56.42%(2 345/4 156)],药师审核处方2 243张[2.40%(2 243/93 514)],药师干预处方542张[24.16%(542/2 243)],干预后返回修改处方489张[90.22%(489/542)]。
门诊药房为处方调配工作的重要科室,通过处方审核、调配及药品发放等一系统步骤,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但随着临床药品的不断更新,加之部分临床医师未能及时更新自身药学知识,使得处方开具过程中易出现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给药等一系列不合理用药情况,且部分医师接诊时未能充分考虑个体情况,亦可增加用药不合理风险。而不合理用药不仅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甚至可增加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影响医院整体形象,阻碍医院可持续发展[7-8]。
处方审核是确保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判断是否符合当前患者疾病所需及药物使用规范性,确保用药合理性。但传统门诊药房处方审核多以事后点评为主,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事后虽可查找出不合理问题,并督促医师改进,但难以及时拦截错误处方开具,仍存在一定用药风险[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不合理处方率及重复用药、禁忌证用药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处方前置审核上线后的93 514张门诊处方中,预审拦截处方数4 156张,医师主动返回修改处方数2 345张,药师审核处方数2 243张,药师干预处方数542张,干预后返回修改处方数489张;提示处方前置审核在门诊药房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及时拦截问题处方,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风险,促使院内医疗质量持续升高,且系统智能化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药师负担。处方前置审核是一种新型药学管理模式,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审方软件,结合医院自定义审核规则模块,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处方审核效率、准确性,且规则能灵活调整,及时补充更新,有助于医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精细化药事管理;相较于传统事后处方审核,处方前置审核为事前审核、事中干预、事后分析,能及时拦截医师开具的问题处方,督促其尽快修改,从而将风险拦截于处方形成前,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亦可实现全处方事后点评,利于查漏补缺,了解院内问题,针对性改进,并可逐级拆分至科室、药品、医师,精准定位不合理用药行为,以提高院内医疗质量[11-12];同时,对于系统提示不认可的处方,医师可及时联系审方药师,进行双重审核,以避免系统错误判断,进一步保障用药合理性,且该工作模式下先审方、再付费、后发药,能减少患者反复奔走,提高患者满意度;药师专业素养在处方前置审核中也起到关键作用,若自身药学专业知识欠佳,则会出现超时漏审查、误审等现象,临床还需加强对审方药师的专业培训,使其增加药学知识储备,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审方的准确性,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缺陷,难免出现漏洞及不合理现象,还需药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持续更新系统内规则,确保与时俱进,方可更为全面、快捷及准确地审方,阻止存在安全隐患的处方开具。
综上所述,处方前置审核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及时查找出不合理用药处方,并加以反馈,以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