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洋静 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自引入我国以来,已经得到建筑行业的普遍认可,并已实现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诸多应用。如今BIM 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也在工程造价领域起到了突破性作用,为造价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巨大便利和效益。
BIM 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由Chuck Eastman提出“建筑描述系统”这一名称,直到1986年,Robert Aish 第一次使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定义BIM 的相关研究,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近十年来,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率先出台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大力推广BIM 技术的运用,技术使用率达到50%以上。
相比海外对BIM 的应用尝试,国内对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由台湾和香港地区进行应用研究,而后转入内地进行初步探索。 刘丽红等(2019)将BIM在国内的发展分为引入(1998-2005年)、尝试推广(2006-2010年)和快速发展深入研究阶段(2011-2015年)。随着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与完善,BIM 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阶段的使用不断得到深化和推广,并且向项目设计和策划阶段进行延伸。
宗姝(2019)总结出造价控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工程参与方的数据较难确定,二是前期工程估算不够准确,三是工程量清单的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处理。黄昱然(2019)也提出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缺乏全面性、信息共享缺乏协同性、造价数据于工程建设出现脱节的情况。而BIM 的运用将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大趋势。
现存研究普遍认为BIM 的应用将对工程造价管理起到突破性的作用。BIM 技术将整个工程建筑的全部流程和信息进行组合,以数字技术分化重组成为立体的建筑模型,使项目造价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廖忠波,2019)。基于此,BIM 技术成为了施工企业进行成本造价管理的主要手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唐凤斌,2019)。近几年,BIM 技术成功应用的案例也日渐增多,例如上海七宝万科广场、北京中国尊、深圳平安中心等,在深化设计、虚拟建造、预制加工和工程造价管理等环节充分运用BIM 技术;再如上海中心大厦BIM 运营管理概念的提出,对智慧城市和BIM 运维的发展有着阶段性的意义(胡宇琦&陈旭洪,2020)。
住建部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现阶段BIM 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但国内BIM 渗透率仍然较低,仅有10.4%企业对BIM 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推广,仍有25.5%的企业尚无相关计划。工程造价主要对相关项目建设中的费用进行评判、管理及控制,而BIM 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尚未成熟,实践过程中即有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造价领域的持续发展难以落地。
明确和解决造价控制过程中BIM 运用的重难点,是继续推进技术发展的关键。现阶段影响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技术标准与方法的缺失、人才与激励匮乏两大方面。
(1)技术标准与方法缺失
尽管国家及地方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BIM 技术的发展应用,但仍然缺乏完善的BIM 技术应用标准。2016年中国住建部发表《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提出了涉及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施工模型应用标准,对于项目中各阶段信息进行了定义并展示了模型应用的整体流程,但未明确表示具体的应用方法,阻碍了工程造价中BIM 的运用。
受发展时间的影响,相对成熟的BIM 软件均来自国外技术的开发,由于海内外工程项目标准的不同,我国软件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模型的建立尚未脱离CAD算量模式,不利于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其次,BIM 技术重要的是信息结合,信息的统一是其发展的关键。实践表明,项目参与者往往将技术应用局限于3D 模型上,通过不同的软件来实现结果,而忽略了信息的重要性。从项目决策到竣工,不同阶段造价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要求造价人员在BIM 早期造价和设计人员共同完成构建信息的定义,但现有的工程项目中很少做到这一点,信息的缺乏也使统筹管理的难度增加。
(2)人才与激励匮乏
BIM 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对计算机的运用要求较高,且BIM 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难以同时保证计算机与造价技术的熟练程度,为BIM 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挑战。
项目过程中,业主、承包商、设计方等参与者都是BIM 技术的受益者,而处于前端的业主是项目操作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看来,考虑到时间与资金成本,仅有少部分业主对施工企业应用BIM 技术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对BIM 技术的需求不足导致了该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和发展。
而且,在造价过程的技术应用上,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BIM 技术的运用对软件、硬件具有一定的要求,企业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对应的支出,甚至承担经济压力。因此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会放弃在造价过程中运用BIM 技术。
根据工程造价的业务内容,可以从不同阶段解读BIM 技术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在此基础可以得到该技术在工程造价不同阶段运用的深入情况,从而为提高BIM 技术在造价过程中的参与度提供借鉴。
项目BIM 应用成熟度阶段划分:
根据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工程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成熟度评价导则》,BIM 技术应用的成熟度评价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和运维三个阶段应用该技术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各类工程项目为评价对象,按照一定的指标、权重与流程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标准得到的评分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将BIM 应用成熟度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单一信息输入输出、部分信息协同共享、系统信息集成、项目生命周期综合集成、项目生命周期协同商务信息集成。其中,前三个阶段BIM 的应用效果将会对造价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故本文主要针对前三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1)单一信息输入输出
在此阶段,BIM 技术由建设项目的某一单一参与方完成模型的建立,并利用其模型信息实现部分功能,不存在外部交流和响应的功能。如利用BIM 技术进行设计、碰撞检测等,由单一的软件或模型完成部分功能,不存在共享数据库的概念,BIM 创建的模型也不存在信息流动。
此时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内部接受度尚低,在工程项目中的参与度并不高,且缺乏明确的技术应用流程与标准。同时,BIM 应用多停留在设计阶段,且主要以模型的展现为主,尚未实现后期成本控制的效率提升,限制了信息传递的准确度。
此类项目实施BIM 技术软件成本较大,耗费的人力多,得到的效果甚至不如传统造价控制。所以此类项目基本不考虑利用BIM 技术进行造价管理,仍以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造价控制。
(2)部分信息协同共享
有两个参与方以上共同创建一个BIM 模型数据库,但此时创建的BIM 模型信息并不能输出所有参与方想要利用的信息数据,部分参与信息输入的参与方并不能获得信息输出,信息流动存在着单向性,BIM 并不能实现所有功能。
信息开始共享是该阶段的重要特点,造价人员能够通过获取整合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来反映自身的工作职责,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对应的项目中,部分成员具备使用BIM 技术的能力,以及明确部分BIM 功能目标,实现小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此时,项目中的BIM 技术使用应当具备一定的标准,在造价控制中的应用方案、流程等出现一定的模式,对BIM 模型的精细度、信息完整程度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方面,电脑绘图的设计效率与精确程度提高,为造价人员提供更充足的时间与更准确的材料。另一方面,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能够被及时获取,为造价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具体而言,造价管理人员能够使用Revit、广联达等BIM 软件建立项目的三维模型,通过自动化算量工程计算出实体的工程量。在这个阶段,工程造价可以利用BIM 出量甚至是复核传统的工程量清单。此时,造价管理的工作在招投标阶段发生改变,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将不再是计算工程量,而是审核BIM 模型,同时完善工程量清单和审核清单价格。
(3)系统信息集成
项目建设过程所有参与方共同参与BIM 信息模型的建立,参与各方的信息需求都能够从BIM 模型中得到响应。建设阶段的所有功能全部集成在同一的数据平台上,项目建设的各方协同工作,共同维护和利用BIM 中的信息,完成自身职责。此时BIM 的信息流动在团体间形成闭合回路,不存在单向的信息流动。
该阶段,信息进行协同共享并逐步向系统信息集成发展,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始矢量化、初级数字化,出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3D 建筑模型设计。BIM 技术应用将达到高度统一的标准,除了配备完整的软、硬件,还具备完整的组织架构与合理的人员工作职责。
此时的BIM 技术不仅仅包括几何模型的信息、功能要求和构建性能,它还将一个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模型中,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过程信息。
在BIM 应用成熟度达到此阶段的项目上,造价工作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阶段,而将延伸并贯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造价工程师可以利用BIM 形成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实现对工程投资的跟踪与掌控;及时对工程付款、工程变更费用进行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发现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以及发现投资偏差并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等。
如今,信息化技术和思维已经逐渐渗透到工程建设行业之中,BIM 技术正在发挥其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促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城市更新、城镇化、地下管廊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仍有巨大的建设需求,为BIM 技术提供需求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对资源和环境的绿色要求提高,劳动成本持续增加,深化BIM 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外部制约转化为内部动力。
随着我国对BIM 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趋势。从项目规模来说,BIM 应用已经从早期的大型复杂项目逐渐转向一般项目的应用发展;从运行模式来说,BIM 咨询逐渐与监理、项目管理、造价咨询融合,向全生命周期发展;从应用阶段来说,工程造价中的BIM 应用将由设计阶段延伸至全过程。
未来,国家及地方政府机构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BIM技术应用标准,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普及,实现企业向全面应用BIM 技术转型。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将实现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同步计算,帮助项目人员迅速选定最佳方案。
工程造价领域将不局限于传统的BIM 模式,将提供通用、定制化的创新服务,结合后续的云端存储和信息升级变更等内容形成地区范围、全国范围甚至全球化的数据库。造价人员与设计、施工及业主方达到更加紧密的联系,出现能够全程协同合作的平台来共享多方信息与观点。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工程造价领域转型的到来,因此,我国造价咨询行业应当顺应趋势,抓住机遇,发展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专业化的同时,与项目管理、顾问服务等融合,寻求多元化发展。
政府及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对造价咨询行业的支持,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鼓励培养行业需要的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方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通过举办BIM交流论坛、线上课程、创新大赛等,不断增强BIM 技术的推广,表明其为建筑行业带来变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需求,开展相应的业务创新,将BIM 实施阶段向前、后延伸,最终扩大到建筑全生命的BIM 应用,与其他技术协同应用,形成“BIM+”新模式。
相关造价部门应当建立造价咨询行业的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和数据库资源,为行业提供数据和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在实施BIM 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工作方式和管理内容提前做好规划,优化项目进程中的使用标准,从而提高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