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涯教育与心理课堂融合的实践思考

2022-07-18 06:04陈淑敏
高考·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涯心理职业

陈淑敏

摘 要:新高考模式下,生涯教育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中心理课堂与生涯教育在自我探索方面的相似性,将理论融合实践,并根据生涯探索理论,结合学生现状探索生涯教育在課堂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生涯意识学习内驱力课堂实践;高中生涯规划;心理课堂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涯规划的意义

新高考方案是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所做的准备。在学生的录取方式上有了多元性,高一学生面临分科,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面对十几种不同的方案,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仅凭几次成绩就定论未来的选科及未来专业选择,学生和家长都会比较惶恐,他们需要专业的指导和一些时间来做自我评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1]。因此,指导学生提前规划求学与就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校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现状

在课堂中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只有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认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一种十分模糊的单一化感觉性的描述,极少数同学能够马上说出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但无法深入探讨这个职业的性质、需要的技能,以及发展前景。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去了解父母的职业,了解父母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薪酬情况,以及父母对于自己职业的评价。通过对职业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对大学专业选择的思考。部分同学认真地去完成了,并与家长积极探讨了家长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等现实问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能够建立起立体的职业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结合现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及一些前沿的科学理论和国际发展视野,提出自己对现在职业的一些新的想法,比如是否会被替代,或者需要我们拥有哪些不可替代的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一、高二的课堂中与学生探讨职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客观上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让学生建立一种职业准备意识,将职业选择与学习建立链式连接,让学习与自己的职业期待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内驱力。此外,从探索职业开始,学生与家长逐渐建立具有成人意识的沟通形式,增加自主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高中生涯规划之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很多学生也会深陷于理想与现实的泥沼,认为理想总是遥不可及,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让自己的目标变得更加离散,不清晰。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在学业中容易受挫,生活交流的范围较为狭窄,加之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消极的情绪中,学生在学业上更难拥有成就体验。因此,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会因为种种失败体验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在咨询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思维过于狭窄,有一些歪曲认知,进而会与周围环境产生摩擦,产生情绪困扰。适当地引导学生向外探索,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缓解学生当前心理困扰,让他们拥有更立体的思维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了解周围的世界,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释放内在的能量,让他们拥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对自己的学业变得更加积极有动力。鼓励其为自己做一个短期的规划,学生的自我规划会比外界强加的目标意识更加有意义。此外,基于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寻找外在资源的支持,对其目标的驱动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内心强烈地需要认可和支持,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他们意义极大,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行为。

四、高中生涯规划与心理课堂的融合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调整与完善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心理课程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目标出发,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培养,全方面进行教学优化。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主题,能够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养体系,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教学框架,并且向着目标方向发展。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通过进行生涯规划,让学生有前进的目标。高中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安排适当的生涯规划课时,利用多维度的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快速学习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希望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更多的内容,并且建立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多维度有价值的教育管理,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教学发展。而且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学校应该利用多元化、智能化、丰富性的教学方式,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并且根据学生的心理分析,能够有效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这种教学管理的趋势,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进行目标性的调整,不断进行科学的指导构建,形成科学的发展趋势,保持规范性的管理趋势。

(二)提高家长与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视度

生涯规划在高中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家长在整个教育工作中,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对生涯规划有所重视,并且认清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家长座谈会,和学生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专业的参考研究。家长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关心,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对学生有明确的定位。而且在学生的生涯规划中,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生涯规划的作用,通过对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视。在各专业的发展中,应该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且对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解析,让学生能结合其中的信息,更好地考虑自身的发展,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够在当前的学习发展中,积极学习当前的内容。教师和家长一起共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让学生在新高考中可以取得好成绩。将生涯规划和心理课程教育引导进行结合,帮助学生调节状态,稳定发展,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教育指导下,快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新高考是学生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2]。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给予鼓励,重视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细化

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主题课程的教育培养活动,利用丰富的教育引导,能够围绕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其采取积极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细化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自己能够做什么工作,以及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阶段,不仅有充足的精力,还有远大的抱负。教师应该保持住学生的热情,通过积极的教育培养,能够发挥出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可以在多个方面健康发展。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能够快速增强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心理课程教育等,为学生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素质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体会到生涯规划和心理课程教育融合对自身的教育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专业性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行业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创造美好的愿景,让学生有奋斗的目标。从而在新高考的模式下,能有积极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课程教育培养体系。

五、生涯探索在高中课堂中的实践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整合了人在生活中的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由此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面貌。舒伯将生涯发展分为5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与衰退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开始对自我的兴趣、能力、价值观进行关注。通过学校活动及其他的社会性活动,对职业做一番探索,使自己的职业偏好更加具体化、特定化,了解自身的特点及周围的社会性资源来实现自己的职业偏好。

在高中的心理课堂中,自我个性、价值观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会带领学生结构化地做体验和感悟,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心理课堂中对于个性、气质、兴趣、意志、能力、价值观的探索与生涯规划中的“三叶草”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生涯“三叶草”即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所体验到的掌控感、快乐感和满足感,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支持关系,提升兴趣让我们持续发现新的事物,给生命注入玩耍和快乐的体验;强化能力让我们固化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有意义,得以掌控生活和工作,取得成就;稳定的价值观,让我们产生定力,足以抗拒诱惑,稳定内心,聚集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获得心理的平静与满足。兴趣产生快乐,努力产生能力,而价值观则帮助我们发现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将心理课的引导思路渗透在生涯教學中,可以更加细腻地带领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将生涯辅导的理论融入心理课堂中,让学生的自我探索更加有现实意义,让三者之间的联系呈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在高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中,设置的重点是唤醒生涯意识,适应高中学习,认识自我与规划。高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行为”“情绪调控”“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五大方面紧密结合。将生涯意识渗透在学生的平时生活中,利用课堂启发学生自我探索意识,能够积极主动了解高中的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并适当地调整好自己,不拘泥于自己理想化的预期中,形成与周围环境、人际的对抗。例如,在高中的第一节生涯心理课,引导学生制订高中规划并落实行动,课堂中利用图卡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近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群体中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个体,进而唤醒目标,让学生思考接下来你想要什么,你会如何进行转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和分享如何简化自己的目标,最后运用时光邮局的方式跨越三年的时间长度,给高中毕业的自己写一封信。接下来我们会运用心理课堂的方式加入入学适应、团体沟通等团辅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快建立班级归属感,营造安全宽容的氛围,同时融入生涯角色发展,以“建立自信”“如何成为优秀的自己”“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等为主题开展学习,提升自我。在高一下学期的生涯和心理课堂中,逐渐开始生涯角色定位,引导学生思考“我喜欢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如何找到我的职业星空”……带领学生进行外部环境探索,运用“家庭职业树”“寻找职业发展的外在资源”等主题探索家庭资源和外部支持,让学生直观立体地了解职业环境[3]。

为了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大学的专业特点,在高二的生涯心理课堂中,利用课堂5—10分钟时间,每堂课播放一个大学专业解读,了解这个专业的真相,改变一些自己对专业较刻板的认知,了解这个专业以后的发展领域、从事职业时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以及这些专业在哪些大学开设得比较好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不再简单地集中盯着几个社会广泛熟知的行业。甚至有一些学生,课下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具体了解感兴趣的专业,并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比较,在课堂的引导中,能够有结构性地制订出自己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书。在随后的课堂分享中,学生们会有很多精彩的发现,会和同学讨论,和教师讨论,仿佛已经置身在心仪的大学校园,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积极活泼、思维碰撞、充满期待的课堂氛围为忙碌的高中生活增加了一丝活力和愉悦感。

六、关于生涯规划实践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思考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敏锐地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最重要的是高考模式的变化和高考招生方式的多元化,准确及时地把握好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生。高中生学业压力相对较重,容易产生疲惫心态,对于变化的陌生的外部环境了解不多,容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产生回避行为。因此,来源于信任的教师、关心的家长的沟通和建议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引导者,相对于他人,他们更了解孩子的个性和整体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家长能够发展性去了解、认识大学及专业,对于孩子志愿的填报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意见。

结束语

教师是孩子们最好的守护者、陪伴者、启智者,更是他们的引导者,不仅在学习上、行为上、思想上进行引导,还要出现在他们对未来的规划途中,挖掘我们的认知资源,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少评价,多讨论,做一个温和而有智慧的陪伴者。

参考文献

[1]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315.

[2]黄中天,吴先红.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靖文,宋鹏轩,颜东升.我的高中生涯[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生涯心理职业
我的教书生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