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果
摘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机构在实际运作期间,非常关注“短缺药品”问题。为了避免短缺药品引发严重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中央和地方政府等形成联动机制,在制定针对性的短缺药品防范机制和管理策略之后,降低其对疾病预防和治疗造成的影响。本文从“短缺药品”的定义和分类内容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做好短缺药品防范和管控工作进行全面探讨,在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的基础上,促进社会整体稳定发展。
关键词:短缺药品;防范与监管;药品供应;沟通协作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药品可获得性不断提高,但是无形中也使药品供应链变得非常复杂,不仅会对一些药品供应链的抗短缺能力造成影响,也会增加产生药品短缺问题的概率。一旦产生药品短缺问题,就会对药品供应链中的各方利益造成影响,如降低药品制造商的声誉、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药品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等。现阶段我国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非常关注药品短缺方面的问题,制定和颁布具有系统性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政策,为我国医疗药事管理人员高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
1“短缺药品”概述
1.1定义
在对“短缺药品”的定义进行分析期间,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统一定义,如需要将监理完善的相关管理机制作为基础性依据,并要保证具备针对性的短缺药品防范和管控措施,要求监管部门充分考虑短缺药品的具体影响范围、时间、供不应求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之后再对“短缺药品”的定义进行确定。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精准掌握药品短缺信息的上报范围,也能为后续提高短缺药品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将美国、欧盟、我国现有的“短缺药品”定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了解到实际界定期间涉及供求矛盾、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内容;我国具体发布的“短缺药品”定义中,还将药品的临床重要性、替代药品的可用性能内容融入到评定标准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区分药品短缺的局限性。不可否认,我国药品短缺具有“局部性短缺”的特点,进而将“短缺药品”的定义归纳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3个及以上省份的对某一种药品的需求、预计需求超出供给能力时,就可以判定存在药品短缺的问题。
1.2分类
在对短缺药品进行分类过程中,将短缺药品在临床使用中的必要性作为分类依据,具体可以分为一般性药品短缺、医疗必需药品短缺两种类型。“一般性药品”通常是指临床中有可以替代的同类型药品;“医疗必需要药品”是指用于治疗、预防重要或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除去此种类型的药品不具备充足的可替代药品进行治疗。
2短缺药品防范与管控策略措施
2.1做好分类分级管理工作,针对性处理药品短缺问题
对于不同类型的短缺药品而言,不仅会涉及不同的治疗领域,也会受到自身临床重要性的影响,对公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需要结合具体短缺药品的种类进行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短缺药品防范效果,就要充分应用分级和分类管理方法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也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短缺药品管理机制,在提高短缺药品管理水平之后,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将美国和欧盟的短缺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作为依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对于短缺药品的分类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药品,在后续全面考虑临床重要性、替代药品的可用性之后,结合最终的短缺药品分类判定结果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通常状况下,在精准判定短缺药品的种类之后充分应用分类结果,以此来决定后续采取监督管控行为,如不仅要保证满足我国政府在短缺药品方面提出的政策内容,也要突出管理灵活性,从而体现出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后续降低短缺药品对公共卫生体系造成的影响提供保障。
2.2着重开展短缺药品监测工作,做好报告体系建设工作
现阶段短缺药品问题防范工作备受关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患者等,在短缺药品预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供应链中处在“上游”地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或是预警药品短缺;药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敏感性,真正做到及时察觉药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医疗结构需要承担药品短缺监测职责,在及时上报短缺药品的各类信息同时,保证信息具有精准可靠性。
为了保证药品短缺监测和报告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将医疗结构作为的短缺药品的主要监测点,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在发挥短缺药品信息上报主体作用期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处理,并且在处理问题期间会花费较多时间,这样就会增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和工作压力。基于此,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我国医疗机构作为药品的使用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短缺药品信息监测方面的监测作用,不断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在于静药品短缺方面的责任意识;细致划分药品短缺信息上报的各项要求,从而保证与之相关的利于主体都能够参与到短缺药品信息上报这项工作中;药品监管部门逐步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避免产生中断生产等问题。
2.3建立短缺药品清单,提高短缺药品防范效果
从短缺药品分类体系的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在临床发面具有较高价值、不可替代的药品在治疗疾病方面非常关键,这些药品一旦产生短缺问题将无法第一时间获得替代药品。在实际开展药品短缺防范和管控工作期间,为了降低造成的损失,需要积极建立短缺药品清单,如全面考虑短缺药品的临床价值、替代药品的可用性等多个方面内容,同时我国药品监管部门也要重点关注具体清单中标列出的临床价值高、不可替代的药品。此外,还要全面结合我國现有的定点生产、常态化储备政策,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补贴。
结束语:
综上,公共卫生体系运行状况会受到药品短缺问题的影响,这就要将短缺药品防范和管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全面分析短缺药品的定义之后,总结产生短缺问题的原因,制定多元化问题处理方案,满足医疗机构义务人员提出的药品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姜宁玲,王长青.部分药品短缺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2]赵静,王德志,杨晓颖,梅丹,张翠莲.近年我院药品短缺情况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药房. 2020(29)
[3]张翠莲,梅丹,李大魁.我国应对部分药品短缺的策略初探[J].中国药房.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