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露露 刘国红
摘要: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在子宫肌层呈弥漫性生长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及不孕等。子宫腺肌病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其治療方式有手术和药物治疗。临床上,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是药物结合辅助生殖技术,代表药物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子宫腺肌病的药物保守治疗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AD)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伴随周围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的良性疾病,但表现出恶性肿瘤的行为学特点。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及不孕等,严重影响到女性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发病机制不明确,多种学说互为补充,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1]。传统上,对于有症状的AD患者,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2]。目前该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保守性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本研究旨在对子宫腺肌病药物保守治疗进行综合概述。
1.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 COC)COC在体内维持稳定的雌孕激素水平, 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抑制排卵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使经量减少;对子宫内膜很强的孕激素作用可使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萎缩。抑制排卵和闭经可以降低前列腺素水平、环氧化酶-2水平和芳香化酶活性,并减少炎症。因此COC是痛经和异常子宫出血(AUB)妇女的首选药物[3]。COC的缺点是需规律服药如漏服或错服均有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并且有研究指出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遗传性血栓性血友病的女性静脉血栓风险,尤其是吸烟的女性。
2.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米非司酮为抗孕激素药物,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它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亲和力比黄体酮更强。另外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水平,使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下降,从而抑制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另外米非司酮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静止期改变导致闭经,并抑制孕酮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子宫体积缩小[4]。但长期服用可出现潮热、心烦、闭经等卵巢抑制症状,停药后可消失。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GnRH-a 作为一种促性腺激素的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为与体内的GnRH-a 受体结合,在短期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长期使用可使垂体的GnRH 受体下调,引起体内的低雌激素状态,使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萎缩。GnRH-a是目前所有药物中能彻底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药物[5],优势是起效快,治疗3个月内经量明显减少,痛经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但其作用持续时间短,主要副作用为低雌激素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及骨质丢失,长期使用GnRH-a,适宜反向添加治疗,以维持疗效并降低潜在的副作用。
4.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S-IUS)LNG-IUS是含有孕激素的T型宫内节育器,它可以释放20 μg/d 的左炔诺孕酮进入子宫腔,有效期达5年,主要经局部用药,使用期间释放的左炔诺孕酮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提升局部孕激素水平,下调雌二醇受体表达,降低子宫内膜敏感性,且可对子宫血管增生进行抑制,促进内膜及子宫腺 肌病病灶萎缩,缩短经期,减少月经量,还能减少子宫内膜前列腺素释放,从而缓解疼痛[6]。但其缺点是LNG-IUS放置后可有节育器脱落、下移、阴道淋漓出血及闭经等副反应。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LNG-IUS存放入宫腔,异物可致子宫内膜炎、女性盆腔炎等,使宫外孕几率增加。但也要研究指出LNG-IUS等比其他激素疗法更为可取,因为主要经局部用药,其在子宫内膜及邻近组织呈高浓度,而血清浓度较低,可减少其他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小结
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且子宫腺肌病依赖于雌激素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可联合用药控制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对生活的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瑶, 张茹, 崔乐乐, 等.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33(24):6067-6070.
[2]Di Spiezio S A, Calagna G, Santangelo F, et al. The Role of Hyste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J]. Biomed Res Int, 2017,2017:2518396.
[3]Heikinheimo O, Fraser I. The current status of hormonal therapies for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J].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7,40:111-120.
[4]Johnson N P, Hummelshoj L. Consensus on current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J]. Hum Reprod, 2013,28(6):1552-1568.
[5]张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妇产科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12(19):205-207.
[6]刘倩宇, 颜培玉, 高守阳, 等. 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37(04):9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