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杨桥古镇民居民宿化改造研究

2022-07-18 06:04:18崔苏豫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民居民宿古镇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传统村落的振兴发展受到了重视。对乡村闲置民居进行改造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不但能够促进乡村旅游业和乡村经济发展,还能激发传统村落空间的活力。文章对传统村落杨桥古镇民居进行分析,从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究杨桥古镇民居民宿化改造的意义,提出杨桥古镇民居民宿化设计的可行性思路,为江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民居民宿化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杨桥古镇;民居民宿化改造;地域特色;景观空间设计;室内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4

0 前言

杨桥古镇是江南传统村落之一,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古镇内现存南杨桥、东虹桥等古典桥梁,留有洪家大院、保丁寺等古建筑遗迹,古色古香,江南特色浓郁,整个村落发展潜力巨大。但如今,村落“空心化”问题严重、原住居民外迁,生活气息逐渐减弱,传统文化气息流失、不合理翻修等问题日益严重,古镇的整体发展急需寻找一个突破点。

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杨桥古镇的旅游产业是促进杨桥古镇多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将闲置民居改造成民宿,可以吸引游客的目光,能有效促进杨桥古镇的文旅发展,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对现有民居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在建筑材料、空间改造、室内装饰等方面融合地域元素进行规划改造,也能够改善古镇的整体精神面貌,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古镇文化。

1 研究背景

以现阶段杨桥古镇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政府资金支撑、当地文旅开发公司引导、依据乡村振兴政策发展旅游业是改善杨桥古镇萧条现状的可行方式[1]。杨桥古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本土居民的大量迁出导致原有的生活方式退化、劳动力缺乏,从而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管理民居。剩下的居民多为老人、小孩,缺乏村落建设意识,难以配合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开发。二是大量房屋闲置,没有人员维护的房屋出现破败、倒塌。运用现代化的建筑形式翻修部分民居,又会使其与古镇整体民居的建筑风格不符,导致古镇民居不能发挥提升村落形象、传递村落神韵的作用。三是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活用问题。

由以上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开发闲置民居是促进杨桥古镇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对现有的民居进行改造,既能利用闲置资源,减少花销,将资金重点运用在改善民宿空间、改善民宿细节上,又能加强民宿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古镇整体的居住环境,带动古镇其他产业发展。

2 楊桥古镇民居现状

杨桥古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境内,民居以南杨桥及周边的商铺为核心分布,基本上为明清时期的古宅建筑(见图1)。

古镇房屋由外至内,年限逐渐递增,核心区域为明清时期的古典建筑,大多年久失修。现有民居多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入门为平房结构,内部为院子和二层楼房,院落占地面积较小,厅堂前设有便于采光通风的天井。院内常种植桂花等古树。院子侧面为木梯,供居民行动。临水民居还有檐廊,提供休闲观景区域。

杨桥古镇相比常州其他乡镇来说属于偏远地区,乡镇内基本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较少。大部分民居无人居住,尤其是古镇中心地带,呈现较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2]。商业街遗留下来的茶馆、染坊无人打理,久而久之,古镇核心区域生活气息流失,整个古镇显得十分萧条。同时,古镇内的基础设施疏于管理与固定维护,缺乏路灯、水道、绿化等基础设施,从而导致古镇空间缺乏人气,公共空间丧失活力。此外,由于年久失修、雨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民居出现墙体侵蚀严重、屋顶坍塌等问题。虽然政府对民居的修复作出了相关规划,并投入大量资金,但修建而成的崭新的大门、具有现代气息的民居并不能很好地与古镇融合,影响了古镇的整体风貌。

3 杨桥古镇民居民宿化改造的意义及原则

3.1 民居民宿化改造的意义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杨桥古镇虽然处于常州偏远地区,但周边城镇交通发达,能够为杨桥古镇带来大量游客。杨桥古镇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水路发达,风景优美,村落的原生态风貌保存相对完好,没有过度开发的痕迹,适合利用民宿民居来发展带动古镇自然资源优势。

从环境方面来看,对杨桥古镇现有的民居进行民宿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宿装修费用,同时也能减轻装修材料对古镇环境的污染。对现有民居进行改造设计,也是民居功能创新开发的体现。必须运用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感受古镇的景色,让民宿景观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真正融入古镇中,建立与当地民居、民风的空间联系,更自然地表现古镇特色。在合理改造民居的过程中,周边普通民居也可得以修缮,从而提升整个村落的地域风貌。

从经济方面来看,合理的民居民宿化改造能够激发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动力,利用古镇闲置的民居资源增加当地居民的收益,提升居民的经济水平,有助于使迁出的本地居民重新迁入,从而增加劳动力,为杨桥古镇后续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从文化方面来看,杨桥古镇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杨桥古镇留存的舞马车、赛灯笼等传统技艺,以及特色名菜、古画古籍等都可以融入民宿特色经营领域,让游客能够体验到古镇传统文化与人文风俗,获得丰富的民宿体验[3]。

3.2 遵循整体规划、生态环保的原则

民宿改造需要具有整体意识,要合理把握民宿的结构建造、材料选取、景观营造、周边环境搭配、基础设施、心理感知等多种因素。在改造设计民居之初,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特征等信息,并且分析民宿所在地的相关问题,将信息整合运用到民宿改造设计中,从而实现民宿设计与当地环境的协调。

在设计中,生态环保也是一种重要理念。生态环境是民宿能否吸引游客、给予游客休闲感受的关键。好的环境不仅能够让人愉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游客消费。因此,在民居改造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在保留原始自然风光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满足乡镇的绿色发展要求[4]。

3.3 遵循因地制宜、符号提取的原则

在民宿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是呈现地区原生态风貌的有效方式。改造民居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地域的特质,即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最大限度地保留能给游客带来本土感受的元素,将地域特色更加鲜明地体现在民宿的各个空间之中,从而吸引游客的视线。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是指要求选取本土植物与建筑材料,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民宿细节中,使民宿的外部材质、色彩、造型较好地与周边环境融合,让整个民宿空间在朴素中蕴含精致。可结合当地特色植物元素,挖掘植物特性,延伸植物的美学价值,使民宿景观更加贴近自然。还可以通过深入调研,挖掘本地区的建筑特色、文化意向、景观意境,将其提炼为适用于民宿设计的元素符号,通过对地域元素的深入理解,合理利用本土元素,让民宿设计能够更好地衔接地区的过去与未来,为游客提供舒适、自然的交流空间。

4 杨桥古镇民居民宿化改造思路和方法

4.1 响应政策号召,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首先,要积极响应乡村旅游相关政策,以保护古镇原有文化为核心,适度发展旅游业,为民宿发展提供支持。古镇需要调整业态,利用现有的建筑、文化资源,开辟文旅特色道路。其次,依靠寺庙、杨桥捻纸博物馆等传统文化遗迹,开辟展示民俗、复兴传统的活动,开展杨桥庙会,定期举办踩高跷、调龙灯等娱乐活动,使传统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引导游客参与体验。再次,合理开发和利用原有的商铺,发展集特色小吃、特色茶饮、传统工艺制品为一体的商业板块。在民宿周边开设酒坊、茶厅、农家菜馆,丰富游客的住宿生活。最后,在民宿改造上,严格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以保护古镇传统为主,兼顾地域文化的动态传承,让民宿在保留村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为游客展示自然、真实的日常生活。

在古镇内,要加强交通系统、水路建设、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舒适、贴心的游玩环境。梳理古镇内部的道路,对古镇道路破损严重的地方进行修复。加大对河道船只的通行管理,避免发生船只碰撞,引发安全隱患。在古镇公共区域须设置公共卫生间、路灯、指示牌、垃圾箱等基础设备,开设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帮助。加强水上环境保护,解决河道堵塞、水路不通的问题,还要加大河道水质监测力度,规定古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引导居民合理排污。

4.2 融入地域特色

在杨桥古镇的民居改造中,地域特色主要在民宿景观设计、民宿建筑设计、室内空间改造这三个方面体现。

游客在选择住宿时,首先会观察民宿的周边景观,选择最能体现地方风情的民居。因此,在民宿的景观空间中,要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杨桥古镇地处江南,民宿景观可以江南风光为主,营造水乡的婉约之感。总的来看,景观空间的塑造主要是民宿周边景观设计与庭院景观设计两个方面。

杨桥古镇民居多位于小巷,入口空间有限,所以在民宿入口处可以保留“人”字形的石路,放置小型盆栽装饰景观,合理引用附近水道的活水,挖凿小型水景,利用潺潺水声表现空间的朴素与自然。门口可放置特色灯笼提供照明。杨桥古镇现有的民居中有四合院、三合院、联排等多种院落布局[5]。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院落的结构特点,在改造中适当加入符合院落结构的休闲娱乐、生活体验、观赏景物等功能区域,与民居建筑风格相适应,把控庭院的造景材料、基础设施、植物栽种这几个方面。造景材料可选取古镇本土的石块、瓦片、木头、竹子。在庭院道路铺装上可以运用“人”字形砖块、青石板营造古朴的感觉。在庭院设施上可以保留土灶、天井等原有设施,在庭院门旁可以放置木制躺椅、木制家具、秋千等休闲设施,在露天处可放置小型石缸养殖观赏鱼,添加小石凳、竹椅供游客休憩,做到民宿生活与当地居民生活紧密联系。在庭院角落可种植农作物,既能提供休闲体验,又能让农作物成为庭院造景的一部分,同时搭配当地的农耕工具装饰庭院,能增添朴素的生活气息。由于庭院面积较小,因此在植物造景上可选取盆栽、吊篮作为主要装饰,在墙边选取一到两种植物种植,如竹、芭蕉、木香等,营造庭院的幽深感[6]。在院落的拐角处运用竹子与石墙搭配,突出石壁粗糙的肌理感。

杨桥古镇作为传统村落,民居本来就具有独特的古典韵味,所以在建筑外观上并不需要对原有民居做较大改动,可以在建筑材料上做出改进,即结合运用本土材料与新型材料[7]。现有民居的门窗、房梁大量运用木质结构,整体虽然能够呈现古朴的气质,显得整洁美观,但是由于雨水的侵蚀,木材很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可以在木梁结构处运用扒钉加固,及时更换腐蚀严重的木桩;屋顶的瓦片可以替换为新型材料,防止屋顶漏雨或是瓦片碎裂掉落的情况发生;房屋门窗内可设置可收缩的纱窗,让游客既能够开窗观赏水景,又能够避免蚊虫侵害。此外,江南地区湿润多雨,可对民宿的地面进行整体的防潮改造,运用碎土夯实,再铺上砖石等材料。

在改造民宿内部空间时,首先要思考基础功能,让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满足游客日常使用的需要。其次,民宿室内要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杨桥古镇本土居民的生活日常。可以将公共空间分为接待大厅、休闲品茶区等区域,在堂前接待处可添置具有本地特色的八仙桌、木凳,摆放具有古典岁月沉淀的老物件,在桌面摆放具有年代感的水壶、茶具,墙上放置古画、捻纸工艺品进行装饰。休闲品茶的空间可设置在靠水的窗边,让游客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窗边小桥流水的景色。在客房内,要保持白墙与原木的整体色调,不需要添加过多装饰,保持乡村朴素的风格。

4.3 开发特色休闲活动

丰富的民宿体验活动可以给游客带来新鲜感与满足感,因此,可以开设采摘、垂钓、划船观光、民俗体验等特色项目[8]。古镇内未开垦的田地可开展种植活动,种植得来的蔬菜可烹饪为古镇特色菜肴,让游客感受到古镇的特色风味。同时,可利用渔区水产基地,可开辟垂钓项目,利用民宿周边发达的水道开辟游船观光项目,让游客全方位观赏古镇的景色。另外,可在民宿内部开辟杨桥捻纸等“非遗”工艺品制作区,与古镇上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合作,提供专业指导,让游客感受到杨桥“非遗”文化的魅力,弘扬本土文化。

5 结语

杨桥古镇浓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去感受、去挖掘。传统民居民宿化改造能够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传承村落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对杨桥古镇民居的分析与对古镇地域特色的观察得出,在具体民居改造中要遵循整体、环保、因地制宜、提炼特色元素的设计原则,在民宿内外空间设计中融入当地居民生活情态;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做好民宿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本土资源开设多样的休闲活动,为民宿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杨桥古镇村落复兴,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席琛,徐怀业,段铭宇,等.金溪县荷溪村民居民宿化改造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22(6):31-34.

[2] 薛圣言,陈晶.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J].艺术科技,2019(12):12-14.

[3] 熊国伟.黟县:打造传统村落保护示范 留住最美乡愁[J].城乡建设,2022(11):31-33.

[4] 闵无非,杨妮,姜立婷.基于文化肌理重塑的乡村特色空间设计研究:以山东省海阳市后山中涧村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5):28-30.

[5] 王朋军.地域文化背景下山西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民宿开发策略[J].文化学刊,2022(3):99-101.

[6] 胡明明,郑术菊,杨守霞.地域文化背景下乡村民宿空间设计研究探析[J].安徽建筑,2021(6):8-9.

[7] 苏剑鸣,廖宜莉.传统村落半闲置农房的民宿改造技术难点研究:以安徽省黟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2):97-98.

[8] 文媛,张瑾,沈世伟.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社区感知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6):123-128.

作者简介:崔苏豫(2002—),女,河南商丘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居民宿化改造设计。

猜你喜欢
民居民宿古镇
苫也·未名海民宿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41:12
民居摄影
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3:44
民居书画
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2:14
民居智库
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 08:11:30
古镇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0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ROOM AT THE INN
古镇——镇远古镇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6
你是民宿达人吗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