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朗茨·舒伯特是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文章以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舒伯特的生平经历和这一钢琴鸣奏曲的创作背景,重点分析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难点,从不同的演奏技巧出发,探讨应对这些演奏难点的策略,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演奏;曲式分析;演奏难点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3
0 引言
弗朗茨·舒伯特虽然在艺术领域富有成就,但英年早逝,他在短短的31年内,创作出上千部作品,其中包括了22首钢琴奏鸣曲。与前人相比,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旋律歌唱性更强,力度对比更为显著,在舒伯特逝世后,这样独具个人特色的钢琴奏鸣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早期至中期衔接的代表作品,这首钢琴奏鸣曲的旋律具有歌唱性和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对钢琴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更高。演奏者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演奏《A大调钢琴奏鸣曲》等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1 舒伯特的生平与《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1.1 舒伯特的生平
弗朗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学派的奠基者,虽然家境贫寒,但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小学习钢琴等乐器。舒伯特17岁时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特》谱曲,这也是他的首部歌曲杰作。自此以后,舒伯特开始了艺术歌曲的创作。舒伯特的代表艺术歌曲有600余首,还有三部声乐套曲和多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被世人誉为“伟大的交响曲”。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大多选用海涅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优秀诗作,基于不同诗人诗歌的语言特色创作不同的旋律[1]。就钢琴奏鸣曲而言,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能够传达诗歌意境,极具个人特色。舒伯特有着极高的天赋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但长期贫困的生活严重影响了舒伯特的身心健康。年仅31岁,舒伯特就逝世于维也纳。
1.2 《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花费了大量心血创作出的经典艺术作品,备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大调钢琴奏鸣曲》。舒伯特十分崇拜贝多芬,在学习贝多芬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早期旨在突破传统,故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旋律歌唱性较强。中期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融入了许多民间音乐素材,更好地将音乐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使乐曲的故事内涵“更上一层楼”。舒伯特晚期的创作手法更为娴熟,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完美结合,对德奥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早期至中期衔接的代表作品,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与歌唱家朋友在旅途中为旅店老板女儿创作的一首曲子。全曲共四个乐章,演奏时长约20~30分钟。这首钢琴奏鸣曲表达了舒伯特对旅途中美好景色、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
2 《A大調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难点
2.1 呈示部(1~47)演奏难点
《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1~20小节为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第21~47小节为副部主题,其中主部主题的调式调性为A大调,副部主题的调式调性为E大调。
《A大调钢琴奏鸣曲》呈示部主部主题结构紧凑,4小节为一句,句法结构清晰,调性稳定,在此基础上使用调性变化推动音乐的发展,使主部主题结构内部有明显的不同。舒伯特在织体上还另外创作了两个声部,同时也因为底下声部的丰满,演奏过程中还需要将旋律与伴奏的音量有机融合,使伴奏与旋律更为融洽,听感更好。连接主部主题4小节的是两句旋律向下移动三度的模进旋律,这一部分的旋律整体力度明显更强,所以演奏过程中这一小节的连接对演奏者的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左手一小节旋律,再快速转为右手旋律,最后加上似回声一样的重复结尾。
为了提升《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的演奏效果,在演奏练习的过程中,有时会采用复调练习的基本方式。首先,单独唱谱高声部的旋律,并通过左手加踏板练习,使旋律与节奏更为连贯。其次,中声部的长音单独练习后,往往会与旋律同时演奏,需要将高声部从和声中单独摘录出来,同时借助节拍器,保证节奏紧凑与乐句的变化。但这样的演奏练习方式很容易使演奏者出现踏板使用混乱、厚重的问题,在减少踏板时容易出现旋律不连贯的问题。
副部主题属调E大调进入,主属调的调性与主部主题有明显的差异,另外,织体变成了三连音节奏的分解和弦,音区上移,中声部和声音层明显减少,使《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内部结构对比明显。副部主题在8小节的基础上补充了4小节,使整个副部主题推动音乐发展,直到最后让人感觉归于平静。从副部主题的乐谱和演奏效果来看,舒伯特对节奏重音非常重视,这也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演奏乐曲最后一句时,p(弱)、pp(很弱)等力度下的重音一定要谨慎,这是演奏《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一大难点[2]。
2.2 展开部(48~79)演奏难点
第一乐章的第48~79小节是展开部,展开部的调试调性为#f引入-调式不断游移-#c调结束。展开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48~56小节)在主调平行小调#f小调上引入主部材料,主要使用倒影移位对位手法。第二阶段(第57~65小节)是一个连接,使用八度加厚的上行音阶材料。第三阶段(第66~79小节)属于副部主题展开,卡农等副调手法与主调织体交替出现。
展开部主题的展开更重视和声的色彩,与呈示部相比,展开部主部主题和谐的和声色彩更强调冲突,具有特别强烈的复调色彩。展开部的连接是大段的八度音阶,这是《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最强的部分,演奏该部分的难点在于复调中左手的八度旋律连奏。
进入副部主题后,情绪立即转为p(弱),再由高音奏响副部主题的发展。自细线处分割后,副部主题大体上是高低八度的重复,这一部分乐曲在高潮之后便归于平静,如何更好地呈现这一感觉是演奏的一大难点,也是最考验演奏者技艺的地方。
2.3 再现部(80~126)演奏难点
与呈示部等部分主部主题最大的不同是,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再现部主部主题第88~91小节的连接,从右手旋律转变为左手旋律,这一部分的结构与呈示部是一致的。相同的旋律下,这一部分的风格与情感与前面有明显的不同,这是再现部主部主题演奏的一大难点。再现部副部主题转入E大调,旋律位置与调性改变,但与A大调上的旋律相比,副部主题旋律更为宽广,演奏时的一大难点在于需要控制好演奏力度。尾声部分开始处有长达4.5拍的休止,然后再最后一次奏响主题旋律,从而升华主题。这一部分的演奏难点在于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音色的控制,在日常练习过程中,要练习音色控制;在演奏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和以不同速度触键,要善于利用手臂的力量改变音色。
3 应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难点的策略
3.1 呈示部
演奏者在演奏呈示部前应确定指法,尤其是在处理手指节奏这个难点时,需要演奏者深入了解呈示部各部位的演奏技巧和表达的情感,演奏前要明确各个部分的指法。正常情况下,中声部大多使用一指与二指,部分乐曲需要大拇指同时按住两个音阶。演奏者固定指法后,需要注意连奏,在日常训练中也要反复练习,掌握演奏技巧,减轻指法对奏鸣曲演奏效果的影响。例如,在四指起键的同时贴键下落手掌关节,从前一手指起转移至后一个手指的落,同时左手加入少量的踏板,保证主部主题演奏时唱歌性的连奏。
在演奏副部主题时,要始终注意节奏重音与乐曲整体的规整性难点,演奏者在演奏前要标记好节奏重音。在演奏第20小节时,应着重处理好节奏的减缓与加速,更好地完成不同主题之间的过渡,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这首曲子所要传递的情感。在演奏副部主题第32小节时,可以利用突慢来突出副部主题C句的结束,在呈示部结束部分也可以稍微放缓,利用ppp(最弱)力度作弹性节奏处理,表明呈示部的结束。
另外,部分演奏者可能难以兼顾两只手,强行对齐时会出现重音打乱句子线条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找到放松的状态,如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演奏过程中要保证手臂与部分手指处于放松状态。为了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兼顧两只手,在日常练习中,演奏者要加强高抬指训练,在下降后快速放松,演奏过程中注意放松小臂,根据节奏及时调整呼吸,并将这一练习过程拍摄下来,便于演奏者明确呈示部副部主题不同力度大小和变化范围,也便于演奏者根据所听到的声音判断演奏力度,使演奏中乐句过渡得更为自然性。
一位俄罗斯犹太裔音乐家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会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声音效果,浪漫主义学派对钢琴踏板的要求是较为严格的。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踏板使用错误会严重影响演奏效果。因此,在演奏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等钢琴奏鸣曲时要特别重视踏板的使用,要合理地运用踏板表达作品的风格与情感。《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抒情性的旋律特点尤为突出,为了保证乐曲的连续性,需要使用踏板,演奏过程中要重视每一小节拍子应用一个踏板。演奏第2小节第3拍时要将踏板抬起,避免影响右手上行音等音色效果。进入副部主题后,演奏者一般只需在强拍位置上使用踏板,每一个和弦都需要换一个踏板,确保和声线条清晰。呈示部副部主题第34~37小节为左手旋律且为重拍,需加入踏板。第46~47小节音量较弱,演奏过程中要重视弱音踏板的使用。
3.2 展开部
针对展开部主部主题复调中左手的八度旋律连奏这一难点,一般需要演奏者小臂带动手掌横向移动,演奏出清晰的断奏,同时左手要与右手紧密配合,要尽可能保证双手弹奏的主题旋律一致,避免双手不配合而破坏联奏的效果。在慢练八度音程时,演奏者的肩膀手臂应尽量放松下来,但也应注意手型不能完全放松,手腕起伏力量要集中于一指与五指上,贴键要快速触键[3]。在练习与演奏渐强八度音程上行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对健强的声音与情绪有良好的控制,对手腕的耐力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保证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浪漫的特色风格。
展开部的首句因右手的旋律由弱起小节进入,所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呼吸,在有重音记号的部分应加深和弦的语气,左手进入旋律时,也要使用慢触键贴键的方式,避免弹断左手的旋律。在展开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演奏者应变化和比较音量与情绪,第一阶段第一句在p(弱)的力度范围,下一句的力度仅持续一小节后减弱,而在结尾部分则需要渐强。第二阶段8个小节的强奏,力度层次要合理分配,每句第一个音可以利用快速键弹声的方式,而八度的上行则应用手臂横向运动的惯性调整演奏效果,要避免在演奏前两句时用过多的力,从而在第三与第四句高潮部分,没有足够的力度将乐曲推向高潮。
进入副部主题后,演奏者演奏时要重视左右手共同负责两个声部,在不同声部相互交替时,左右手的力度要与触键保持统一。在演奏第70小节时,可以适当改变力度与触键,在这一小节第3拍可以作渐强处理,在下一个小节则转变为慢触键。在第72小节位置,左手一指承担旋律E、B的弹奏,同侧手力量的中心需要给到这一指。
展开部副部主题音乐的力度急转而下,转变为弱,右手慢下键,左手的和弦与旋律要错落有致,所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重视踏板的使用方法,用音后踏板并在小乐句起手之前放得干脆利落,让音乐起到回归温暖的效果。
3.3 再现部
演奏者进入再现部后,因为之前已经演奏过高潮部分,所以已经无法演奏出同呈示部一样平和内敛的效果,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发挥想象力并定期完整弹奏,要在重复的旋律中层层削弱力度,最后归为平静。在128节之后的尾声有目标地放慢节奏,突出慢而弱的感觉,在右手弹奏单音旋律时,长关节发力,另一只手和弦时,应该借助大臂自然带动小臂下沉。
4 结语
钢琴奏鸣曲流行于古典时期,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既有古典钢琴奏鸣曲的特色,又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就《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而言,歌唱性的连奏、复调与八度的演奏、力度的控制与情感的呈现是几大难点,演奏者在演奏前应把握好乐曲的特性,演奏过程中要注重力度与节奏,同时合理利用钢琴踏板更好地呈现乐曲。
参考文献:
[1] 王昭君.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简析:以第一乐章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5):98-99.
[2] 吴驰.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问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1):166-169.
[3] 张柳洁,米克拉依·艾山.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难点分析与解决: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J].黄河之声,2021(15):150-152.
作者简介:卢云祎(2001—),女,河南濮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