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高考结束后,便进入填报志愿和选择高校的准备阶段。如何填报志愿和选择学校,其中大有学问。人们往往重视和强调高校的层次、名气、专业和就业情况,很容易忽略其他方面。
近些年,全国高校加强分类和内涵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办学格局。既有学术研究型大学,也有大批应用型本科大学,有研究与应用结合型或复合型高校,更有直接面向市场和就业的高职院校。填报志愿和选择高校、专业时,考生可大致参考现行的大学排行榜、学科专业排行榜,但更要多观察、多了解、多研究,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包括查阅学校网页、听取学长介绍、向教师咨询,也可利用假期到校实地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先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考量自己是适合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教学管理、实务操作等。所以,考生和家长应全面审视高校与自身,综合考虑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现实与可能,理性作出判断和选择至关重要。(刘振天)
课题研究证书化,是指没有进行扎实的研究,以拿到结题证书为目的的功利化研究态势。这既背离教科研的本质,使教师的研究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甚至会出现数量与质量的倒挂,影响学校的教科研生态。为避免课题研究证书化,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祛除课题研究与利益的捆绑。学校要解决将课题研究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的问题,让研究者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研究出对教育教学有用的真成果。其次,学校教科研管理部门应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其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找到适合的研究项目,防止课题研究证书化现象的发生。再次,针对教师存在的课题选题太大,没有具体切入点,还过于高端,与实际教学实践不相符等问题,鼓励、引导教师开展与教育实践相匹配、接地气的课题研究。最后,严把课题鉴定关。在立项评审时要看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内容是否与工作实践相匹配。结题鉴定要对不符合结题要求的成果给出指导意见,让课题组调整思路、提高研究质量,对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终止研究。(吴维煊)
世界主要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在推进基础设施与数字设备的现代化,我国基础教育也应加速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信息化教学进程,建设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增加智慧校园的建设与使用,支持未来学习。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也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級。
首先,要从各中小学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数字化学习新范式,通过“跨校合作”“集体教研”“资源共享”等方式保证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流通,以“双师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保障教育数字化中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能够持续更新。
其次,要以培养具有数字化能力的人才为使命,发展一体化数字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数字能力框架和评估体系,关注学习者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需求,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字能力的培养。
最后,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新技术,通过云学习、云交流、云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探讨基础教育数字化的实施经验与改进对策,稳步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信教育领域数字化的变革将显著促进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加速我国教育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孕育,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字化水平。(徐显龙)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