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红
传统根艺之“文道”,即文化内核是什么?
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以儒、释、道为核心,并把诸子百家和各民族特色文化融为一体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一种价值体系,它终要用某种具体载体去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和根艺,是体和用的关系。根艺同样传承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它也凝聚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并由此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西方文明以自信外向、自由个性为特色的海洋文明为主,讲求人定胜天、以征服自然为体。而“科学”本质上就是人类把控自然规律并总结。表现到艺术上,西方艺术无不映射出其固有的科学思维。也就是说,优秀的艺术大师必须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眼光,掌握解剖学、构成学等内在规律,把物象公式化、细节化,在其艺术作品精准的前提下表现主题。故有很多西方流传艺术作品做得惟妙惟肖、真假难辨,让人叹为观止!
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虽各有侧重,但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都是趋同的,讲求“天人合一”,即人和自然、人和人和谐相处。技法上都不求精准形似,但要韵到神似。根艺无疑是最接近自然的艺术,故根艺作为东方文化圈独特的风景线,它也同样传承着强大的儒、释、道的中华文化基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根艺首先是一门天趣艺术,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而“趣”是人的意趣。根艺原材来自最纯朴、最真实的大自然,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步审根,要求必须先理解自然才能诠释自然,把握自然才能师法自然。不同于“无中生有”,即在白纸作画,根艺为锦上添花。“锦”为自然美底色,“花”为作者画龙点睛之笔。天然根材的形质色纹本是上天赐予根艺最美的嫁妆,根艺人首先必须真正吃透自然美,在巧借自然美的同时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最美不过自然美,根艺之贵,贵在天然。真正的根艺大师不会舍本逐末,为炫耀自己所谓的巧夺天工之高超技艺,故意精雕细刻而虐杀天性。毕竟根艺不同于木雕,动刀过多,再雕得惟妙惟肖,看不见一丝本色原状,反弄巧成拙。
加工过程不仅要在技法上仿自然、像自然,因势利导,巧借天然,又要做到不露人工雕痕,更要在取舍构图上遵循自然美的法则。根艺是大自然的缩版,大自然和根材无疑是美的,但完美无缺者甚少,大多原状是杂乱无章的。艺人既不能望而却步又不能止于照抄,而要在理解上提炼,在提炼中运用。
千百年来,人类从蒙昧的大自然中不断概括出美的形式规律。摄影的裁剪,绘画的提炼,根艺的取舍,无一不是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掌握运用这一自然规律的过程。虽然艺术作品都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风格,但好的作品无一不是在潜意识中遵循了从自然提炼出的形式美的法则(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齐一与参差等)。无一不是点、线、面、体自然规律的熟能生巧的再组合、再运用。艺术创作不是凡天皆优,一律统统拿来,而是筛选凝练美丽,娴熟运用规律。简而言之,艺术源于自然,巧借自然(美的规律),又要高于自然。
根艺作品的创作首先要顺其自然,而太行崖柏本身具备根艺创作所需的各种潜质,它具备千姿百态的造型,它最独到之处就是因风化程度不同及加工技法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色彩,以及行云流水的黑线。
自然美为根艺创作的底板。根艺师的使命首先就是让它重放艺彩,如果根艺师无视眼前的自然美,处处标新立异,不管三七二十一,毁其形、灭其纹、去其色,全破再立,本身就是亵渎根艺。
《一望深情》(如图1)的主体是一对表达母子亲情的狐狸。小而尖的三角头部、修长的身体、粗大的尾巴,经过修剪后恰如其分地勾勒出狐狸的主要轮廓,其背部突出一耳,简约喻子,恰好慈母回首,且负且行,又一步一望,护幼之母爱可见一瞬,故名“一望深情”。
图1 《一望深情》 武卫红/作
此佳材的可贵之处就是其本身难得虎皮纹,但要学会巧磨才能使形象更为生动。当然不能均匀施磨,要掌握砂纸打磨的力度,磨得浅,则线粗而长,磨得深,则线细而短。故首先要巧借天然黑线,还要通过打磨分出线条的粗细、颜色的层次。身体毛发的线条要长而顺,显得身体修长,而头部线条要短而尖,显得干净利落。打磨还要兼顾色泽层次变化,背部的颜色磨得淡而亮,肚下的颜色要深而暗,线条的粗细及颜色的过渡要自然渐变……
根艺创作只有在理解自然的前提下才能驾驭自然,天然的“美”加上人工的“巧”,相得益彰才能创作出天人合一的优秀作品。
与道家不同的是,儒家讲求仁爱,偏重以人为本,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盛夏,我们在石阶上勤勤恳恳洗衣服,眼看远方一艘大轮犁着白浪逶迤而来,赶紧抱起一团湿衣,跳到高处的台阶躲浪……目送大轮远离,仿佛驾鹤西去,心下不免惆怅——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坐一次大轮,从上海去武汉玩一玩呢。那么豪华的白色巨轮,怕是可以装下几千人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君子之道。而对自然界万物常以物比德、借物言志。如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万事万物都赋予人格理想。
在根艺创作中,无论动植物还是景观,无论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其立意的最高境界都要归结到“人”的精神,使其迸发出生命的力量,挖掘出人生的哲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题即人的思想就是作品的灵魂。景生象外,好的根艺作品都以奇巧为先,引人入胜,但又不能一直停留在像猫像狗的童趣层面,而要体会作者更深层面的思想感情。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不仅刻在我们华夏子孙的骨子里,更刻在很多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中。
在传统艺术中,讲求形神兼备,其中,形点到为止,“神韵”才是作品的灵魂,而根艺本身是最有代表性的大写意。
根艺创作中,很多常人看来司空见惯的象形物,民间艺人借吉祥如意的主题寄托百姓的美好向往,而文人借物抒情,多表达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远大志向。通过改造美化根材,并赋意命名,借自然之美,把有限的“物”通过画龙点睛赋予“人”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以《独“鼠”一帜》(如图2)为例,老鼠在普通百姓的观念中是不值一提的小动物,其传统形象可用数不尽的贬义词比喻,如胆小如鼠、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
图2 《独“鼠”一帜》武卫红/作
《独“鼠”一帜》以鼠喻人,说明做人的道理:在世界上,不管你出身多卑贱,能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更不是自己的出身,而是自己的懦弱和自卑!世界永远属于不甘卑微而知耻后勇者。
任何艺术作品,特别是根艺作品,不能永远停留在“象”与“巧”的童趣层面,立意要高,要给予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寓教于巧,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激励他人,才是一件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佛家讲“无我”与“放下”,放下的是世俗的名利,抬起的是普度众生,唤醒的是世人的担当。
事实上,根艺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济世救生”,因为真正的根艺人是热爱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根。根艺家首先要拥有淡泊明志的心境。远离繁华,甘于坐冷板凳,凝神静气钻研艺术。其次,根艺人要有担当,通过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奇根以第二次艺术生命,并以作品为媒质,让迷乱于名利的人们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使人和自然倾心相诉,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故通过艺术感染他人,让自然复活,使世人禅悟,行善积德,也使创作者的人生价值得以升华,使观赏者的心灵得以净化。
释教对根艺家最大的意义表现在要端正做根的态度。从审根角度来看,根艺创作动机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在自然和艺术面前有所敬畏,力求完美。只有淡泊名利,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透事物的真相。
事实上,所有艺术都需要这种忘我灭欲的思想境界,静下心来,努力修炼自己,洞察社会,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比如同样是做根,功在施艺前的审根,一个满眼是钱的匠人,眼睛紧盯着市场,一生浮于名利必定出不来一件艺术品,只能停留在熟练工层次,最多出个好匠人。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走的是艺术之路,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具备坐冷板凳、宁静致远的佛家境界。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艺人在审根时更需要放空奢欲,提升修为,慢慢以心灵感知世间真相,上天自然会赐予你艺术的慧眼和顿悟的灵感。一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景物等自然而然从杂乱无章的原材中蹦出,这就是佛家的“相由心生”。
艺术家不一定都得信佛,但必须有一颗佛心,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苦心修炼,还得有拯救生灵的善心和使命。
在拿雕刀之前,大体有两种想法,一种题材以市场为主题导向,时时刻刻算计工时、效率和原材成本,故其作品最易成为程式化的商品。而真正的艺术品不计工时、不计成本,根艺师需要凝神静气,在充分利用自然美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精心谋划,匠心独运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
宁静才能致远,淡泊才能明志。功到自然成,根艺师在前人基础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突破,逐步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逐步以品牌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残荷听雨》(如图3)就是典型的以功见长,而非以料取胜,材料碎但意境佳。两片残叶为极难打磨的山桃木组合,荷花为太行崖柏,青蛙为黄杨木雕,底座为大理石浅盆。无论是从市场角度还是从根艺评价标准看,传统根雕绝大多数一木雕成,而杂七杂八的材料拼接一起成形,难登大雅之堂。但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不是亦步亦趋迎合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一切以突出主题为中心。此作品的突破之处,就是异质同构,借鉴盆景艺术,变传统减法为加法,变造型艺术为设计艺术,只要能更好地表达主题,艺术就能大胆突破取得进步。
图3 《残荷听雨》 武卫红/作
在两片败叶的烘托下,孤伸一枝残荷为主角,其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预示着渐入寒秋。细节上,躲在败叶下瑟瑟发抖避雨的青蛙小配角,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它使整个画面不仅有景色,更有温度、声音。而白盆为底,以水面托景,不仅延伸了茫然孤寂的空间感,更营造了“天凉好个秋”的意境感。此作品,经几次在全国各地根艺展轮回展出,赢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和竞相转发。
根艺创作,不能受市场的诱惑,不能盲目模仿别人,更不能受传统思路束缚,提升修为,精益求精,惜刀如金,心如明镜,才能渐入佳境,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台上技艺,台下文化,要想在根艺创作上有所成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艺术修为。根艺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息息相关。我们不妨在审根时引用佛家思想,放弃一切杂念,明心见性,透过表象看清根的本性。在立意选题时,用儒家以人为本的拟人手法,借根言志,以艺抒情,可最大限度地深挖思想内涵,而不是停留在象形表面。在具体做根时,要发挥道家尊重自然、诠释自然的长处,始要顺应自然,做要雕似不雕,终要回归自然,必能创作出一批批返璞归真又意蕴无穷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