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2022-07-16 09:04赵淑芹东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营分中心
管理学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耕地整理土壤

赵淑芹 东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营分中心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加剧了耕地的保护难度。为了有效防范耕地面积减少,确保粮食安全,国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在农村区域开展土地整理,在有效增加耕地使用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及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地整理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确保土地整理后的耕地得到有效使用,必须重视对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的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在土地整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增加高产和稳产田比重,提高整体耕地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整理项目及耕地质量相关概念概述

土地整理,也就是土地整理或者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活动的开展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作业活动,开展土地整理来消除或者是控制作物立地条件,完善农业种植基础配套设施,进而实现存量土地的盘活,有效补充土地资源,并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达到藏粮于地的作用。土地整理项目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对土地的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壤进行改良,平整土地,对土地整理区域内的道路以及沟渠等进行规划,进行废弃土地的复垦,以及划定地界并确定权属。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流程方面,主要包括了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施,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技术研究,评估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使用,开展项目招投标管理,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的现场控制等一系列的内容。

耕地质量,主要是对耕地各种性质以及综合状况的反映,主要是反映耕地的生产能力、耕地所处环境状况优劣、耕地土壤能力以及经济质量等情况。具有较好的耕地质量,一般来说主要是指耕地可以有效保障农作物的成活,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农作物产量有所保证,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或者是土壤退化问题的出现,维持耕地的产能以及生态环境水平。耕地质量评价,则主要是依据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分析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后耕地质量所进行的评估,重点评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是否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产,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从整体上评估分析土地整理项目是否科学适当,并对土地整理项目具体开展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监督,并为土地整理项目的继续开展实施提供优化调整建议,以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

二、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评价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原则方面,应该重点突出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主导性的要求,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土地特性较多,因而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影响耕地质量的关键主导因素;二是坚持稳定性的要求,土地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会受到自然条件、环境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因而在评价方面应该确保评价体系的稳定性,可以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相应的借鉴指导;三是坚持生产性的要求,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具体实施方面,应该重点突出影响农作物生产的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等一系列的因素;四是坚持可操作性的要求,对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应该便于采集和使用,能够对耕地质量情况进行具体的反映。

在耕地质量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主要是从地貌、土壤、气候以及生产条件方面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在地貌条件的指标选择上,主要是选取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地表岩石露头度、水土流失度等相应指标;在土壤条件的指标选择方面,主要是选取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和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位、障碍层次、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pH值水平、全氮磷钾含量、土壤容重以及土壤空隙状况等相应指标;在气候条件的指标选择方面,主要是选择降雨量、干燥度、气温、光照时间、无霜期等相应指标;在生产条件的指标选择方面,主要是选取排灌设施、交通便捷性等相应的指标。

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具体开展实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进行地形特征分值的计算分析,主要是结合实地调查以及地貌图确定地形部位、田面坡度以及地形特征分值等相应指标;第二,进行土壤性状分值的计算,其中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应该在评价单元进行提取和修正,耕层地质则应该结合不同地方的土地典型剖面来确定,土体结构、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元素以及pH 值应该结合农业部门所提供的土壤值以及不同地方的测土配方资料等确定,土壤性状分值则应该结合不同指标分值采取加权求和的方式进行计算分析;第三,进行耕作条件的计算分析,灌溉保证程度主要是对灌溉率进行赋值,田块状况主要是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数据,来综合分析耕地形状规整程度、田块的平整程度、田块规模等情况来进行测算,田间道路通达程度则是基于耕地的道路面状线状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此外结合评价单元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耕作距离、农田的防洪标准、林网化程度、田间输方式等相应指标,计算耕作条件分值;第四,进行土壤健康系数的计算,其中灌溉水环境质量系数主要是综合地表水监测的样点数据,健康状况系数则可以采取累加模型,依据灌溉水环境进行计算;第五,进行生物特性系数的计算,主要是明确耕地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来进行计算分析;第六,进行耕地质量指数的评价分析,主要是采取连乘积法进行计算,综合对于土壤的地形特征分值、土壤性状分值、耕作条件分值以及健康状况系数、生物特性系数综合确定测算结果,进而明确耕地质量具体情况;第七,进行耕地质量等别的划分,综合分析具体的耕地质量指数,将耕地质量等别具体划分为优、良、中、低等不同的等别。

此外,基于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耕地质量的评价分析,还应该注重对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尤其是结合不同区域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加耕地质量评价测评因素,确保耕地质量评价因素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加切合实际,并综合运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耕地质量的评价分析,并注重多方对比各尺度间评价结果的差异性,确保耕地质量的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参考性。

三、基于土地整理视角提高耕地质量的具体措施分析

确保耕地质量,关键应该强化对土地整理的控制管理,科学地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加强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严格落实土地整理项目各项技术指标,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水平

土地整理是对农村区域的水田林路所开展的综合整治,保持农村耕地保有量,提高耕地整治质量,在基础工作方面应该注重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整体规划。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规划设计方面,首先,应该坚持系统性统筹性的原则,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应该尽可能地坚持整乡整村的推进,尤其是加大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条件等基础条件较好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对于项目应该确保具备较好的新增耕地潜力,保证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有效增加。其次,应该注重做好农用地的后备资源调查,对于区域内的各类未利用地的具体数量、分布状况、质量权属等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完善的基础资料数据。同时,应该结合不同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尤其是结合耕地总量平衡以及占补平衡的实际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复垦以及土地开发。此外,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开展实施方面,应该注重坚持按照土地总体利用的规划以及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等具体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强化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论证分析,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强化对土地整理项目具体实施环节的管理

保证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应该针对项目的申报、计划、实施、竣工等不同环节,从严进行把关。首先,应该注重加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关制度建设,尤其是落实土地整理项目的法人制度、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项目实施合同管理制度,在具体的项目开展实施过程中,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规定,采取招投标或者是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确定。其次,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应该及时发布有关的情况公告,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监理单位严格按照土地整理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技术标准规定强化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特别是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监督,以确保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同时,在土地整理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确保土地整理数量以及质量基础上,还应该强化生态效益研究,积极探索通过表土剥离回填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此外,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应该注重跟进做好后续的管护管理,尤其是落实好基层各级政府在土地整理项目后续管护方面的工作责任,重点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各项基础设施以及设备的安全使用,对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积进行核实,做好土地的流转以及流转收益分配,开展耕地地力培肥,切实实现耕地质量的整体改善提高。

(三)完善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整理工程具体技术措施

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提高耕地质量,还应该完善土地整理工程具体技术措施,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在土地平整工程方面,应该结合不同土地整理工程类型区域的地形特点,以及田块布局来进行土地的平整,结合具体的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等来进行土地整平工程的规划布局,合理地设计条田的长宽,尽可能合理地调整填挖方数量,对于多余土方可以用于沟渠堤坝修筑。在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施工方面,灌溉标准应该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需求,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对于排水标准应该结合具体的自然条件、洪涝灾害等明确排涝标准;同时,结合实际综合确定降渍、防洪以及水质标准;在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布局方面,应该完善灌排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合理地规划泵站的规划和拆建。在田间道路工程方面,由于田间道路工程是农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交通运输、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等,应该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改进完善。在土壤改良工程方面,重点应该确保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阳离子代还量、土壤pH 值、土壤理化形状等指标满足相应技术要求,以确保土壤改良后的耕地适宜于种植多种农作物,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对于耕地还应该进行相应的翻耕以及土壤培肥,采取有机肥等进行土壤改良,以更好地保证耕地质量。在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方面,对于农田防护和生态系统应该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进行相应的布置,合理地布置农田生态防护林。

(四)强化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控制各项保障措施

加强土地整理工程管理,提高耕地质量,还应该注重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方面,应该注重保障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积极探索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来增加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审计监督,为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推进实施各项基础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开展实施,还应该注重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项目管理知识方法,对于项目参与方针对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要求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以确保其准确地掌握土地整理各项技术标准要求,从而更好地提升耕地质量。

四、结语

做好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评价,对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保护耕地资源,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明确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科学地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做好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管控,进而推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耕地整理土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土壤的平行宇宙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