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亭君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民办高校逐渐拔地而起,并在三十多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完善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满足社会教育需求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以来,高校办学机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民办高校数量增多,对于教师数量需求也更加强烈,但社会上对于公办高校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上海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也导致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较为缺乏,从而造成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缺乏稳定性。近年来,民办高校新入职教师职业归属感的缺失也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这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对吉林省民办高校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展开研究,以期发现造成其职业归属感不强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加以改善。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归属感;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7.045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增加,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办学和教学质量,获得了社会认可,为社会培养出了各类优秀人才。民办高校在高校改革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民办高校数量的增加,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数量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提出教师地位,维护教师基本权益。由此可见,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成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归属感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只有加强其职业归属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内在动力的产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1 教师归属感对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1.1 教师归属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感情基础
归属感也称为隶属感,指的是个人自居被团体或者组织或者别人认可和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教师归属感指的是教师在所处学校和同事、学生在长期交往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乐于将其融入组织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归属感是教师全面和自主的工作积极性的凝聚,同事也是教师对于学校整体感受和教学工作的深层反映。心理学家也曾对归属感展开研究,认为缺乏职业归属感的人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对于高校而言,如果高校教师缺乏归属感,那么教师在对待工作的心态上便会产生“打工人”的想法,被动的进行工作,同时也缺乏责任感,也无法真正的提升其教学质量。对于新入职的民办高校教师而言,首先要建立起职业归属感,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对教学工作也会更加认真负责。只有认同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学宗旨,并坚信学校能够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才会在工作中拥有不断向前的动力。由此可见,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对于教师工作能够良好开展的重要性。
1.2 教师归属感是民办高校师资稳定的保证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也呈现出较大的流动性特征,而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无疑对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创建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合理的人才交流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当前民办教师队伍的“流进”和“流出”并不均衡,不仅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对于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也十分不利。而造成教师流动性强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教师缺乏归属感。教师这一职业在高消费时代无疑也面临着相应的生活压力,为了解决后顾之忧,也会考虑往体制内发展,获得“安全感”的保障,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开始流失,从而造成了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不稳定性。因此,教师归属感对于保障高校师资稳定性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3 教师归属感是促进其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教师归属感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教师归属感越强,更热爱工作和学校,对于工作的态度也会更加认真,这对于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都有很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有归属感的教師能够从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和目标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和管理决策当中,具备主人翁的形态,同时也具备了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工作精神。
2 吉林省民办高校新入职教师职业归属感现状
2.1 新入职教师存在打工者的心态
当前吉林省民办高校在和新入职教师合同签订年限上一般是1-3年,新入职教师也可以在结合到自身实际情况下对年限进行修改,如果出现违约现象,合同条例中也并未有明显的说明要追究其责任的条款。此外,在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户口、党组织关系上也并未严格要求说要加入学校,可以仍然选择保留在原单位或者是原籍。虽然这类宽松的入校招聘条件能够为吉林省民办高校吸纳相应的人才,但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相应的拘束而导致大量的优质教师流失。新入职教师不仅没有主人翁的心态,反而会认为民办高校主要是靠关系,也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也展现出一种打工人的心态,将当下在民办高校任职当成是一个过渡和跳板,从而造成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
2.2 新入职教师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和吉林省公立高校而言,吉林省民办高校在教师福利待遇、职称评选和社会认同感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多新入职教师往往只是以民办高校为跳板,想在积累了经验和时机合适的情况下选择进入公立高校当中。此外,很多新入职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一味地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但对于自身教师质量和水平以及如何提升自我上缺乏相应的规划,也正是由于缺乏规划,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也大大降低。
2.3 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落差
我国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地位,但社会上也仍然还有很多家长、学生认为传统的公办高校才是重点高校,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重视程度也仍然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也正是由这类偏见,让吉林省民办高校的很多新入职教师也在心理上承受着相应压力,会认为其教师地位得不到认同和重视,造成其心理落差。此外,吉林省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培训机会相对而言也较少,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培训的费用较高,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教师即使想参加培训,但培训名额少,这也让很多教师在其中缺乏其职业归属感。
2.4 新入职教师很难融入集体
民办高校新入職教师在进入到学校工作时,也是刚步入到新环境的状态,由于自身价值观念和社会经验缺乏等原因,也很容易导致新入职教师和骨干教师以及老教师之间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别,造成人际关系僵化的局面,在入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类,也很难真正地融入集体当中。而造成新入职教师难以融入集体的原因也还包括了以下方面:首先,学校人际关系层面较为复杂,新入职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以及同代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其次,有些新入职教师自身太过骄傲和固执;再次,和同事之间在职称评定、项目评审等方面产生矛盾。新入职教师在刚进入到高校后,处于教师中的最底层位置,不太善于发表自身的意见,也缺乏场合表达自身的观点。此外,也有部分新入职教师缺乏和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新入职教师在心理上孤独感加重,从而造成其很难真正地融入集体当中。
2.5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出现职业倦怠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苛刻,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吉林省民办本科类高校和高职类高校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不仅需要会教书、教好书,同时还需要花时间搞好科研。吉林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本身就较为缺乏,但高校教学任务过重也让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加。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而言,完全无法适应其工作节奏,很多教师都表示日常生活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新入职教师在进入高校之后,就面临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在新入职报道后,往往会被安排主讲课程,有的甚至会被安排到一个学期有几门主讲课程。不仅不能让教师有职业归属感,反而增加了其职业倦怠感。此外,教师还要面对“学生评教”的压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水平,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新入职老师大多是青年教师,也很难在学生当中树立起威信,而评价机制的设置更是增加了其心理负担,造成其职业倦怠感加深。
3 提升吉林省民办高校新入职教师归属感的对策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其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同时和民办高校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提升吉林省民办高校新入职教师职业归属感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现,结合到上述吉林省新入职教师队伍职业归属感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提升新入职教师职业归属感。
3.1 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增强新入职教师荣辱感
吉林省民办高校在建设上要注重提升学校内涵,展现出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新入职教师提供和展示学校生机蓬勃的发展景象,同时各个高校还可以结合到高校特色和专业长处,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对于新入职教师,要多开展集体活动,让新入职教师能够尽快融入新环境和新生活,有利于增强新入职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多关心关爱新入职教师,让新入职教师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温暖,同时也感受到学校具备的内涵,从而让新入职教师产生归属感,增强新入职教师的集体向心力。
3.2 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只有不断完善学校民主管理体系,让新入职教师感受到自身是学校的重要一员,才能够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因此,学校可以建立起和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管理体制,例如将职称评选和福利待遇制度等公开化,教学领导也应当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及时传达教学思想,让新入职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其次,通过民主管理制度,让新入职教师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感受到自我工作的效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责任感。
3.3 关注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新入职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在刚入职的一到三年之内可能都会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相应的迷惑和迷茫之处。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知识增长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新入职教师在刚进入到学校工作,也有适应的过程,也会遇到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负面情绪会对让其对职业发展有消极的态度,可以多向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请教,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科研等多个工作方面多进行指导,及时帮助新入职教师解除疑惑,从而帮助新入职教师能够及时地调
整其工作心态,同时也能够建立起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其职业归属感。
3.4 重视教师身心健康,营造人文团体环境
高校除了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之后,也需要注重对新入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进入到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状态中,也需要对其进行调节。新入职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处理人际关系,面临科研和教学等压力,很容易让教师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当中。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关心关爱,建立完善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机制,对于新入职教师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让新入职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爱,营造人文教学的环境,互帮互助,提升教师安全感和归属感,缓解其压力。
3.5 提升教师薪资待遇和后勤服务,增加教师的满意度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提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到吉林省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对教师的待遇情况来看,吉林省公办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断提升,而民办院校的教师薪资待遇涨幅并不明显,导致很多新入职教师将现阶段在民办院校的工作当成跳板,民办高校的不稳定性让新入职教师感觉到危机感,从而职业归属感降低,因此要为民办高校新入职教师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要制定出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在科研方面,要实行多劳多得和奖励的原则,从而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其职业归属感。此外,还要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新入职教师能够无后顾之忧,在稳定和有利的后勤保障之下,不断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归属感。
4 结束语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现代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入职教师很容易在高校中缺乏职业归属感,因此要呼吁国家和社会加强对于民办高校的重视,同时民办高校也要提升其自身内涵建设,帮助新入职教师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多关心关爱新入职教师,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在福利待遇、科研等方面的帮助,提升新入职教师职业归属感,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纯.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之浅析[J].山西青年,2018,(07):2728.
[2]崔久岗.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1214.
[3]马光菊,李汶.心理契约论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的研究[J].学园,2018,(29):11.
[4]张敏,乔春梅,韩立梅,等.浅谈独立学院教师的责任感、归属感、自豪感——以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8,(0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