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出三峡,一路向东,在宜都和逶迤而来的清江牵手。水汇两江,孕育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市——宜都。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近年来,宜都围绕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升级版,蹚出一条新型城镇化的宜都模式。
高坝镇青林寺村,地处清江库区,山灵水秀,风景宜人。村民几乎人人会猜谜,个个能承传,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谜语村”。依托独特谜语文化建设的青林谜镇,是国家发改委确认的37个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特色小镇。经过几年建设,青林谜镇文旅康养产业已初具规模,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的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和青林寺齐名的,还有架锅山、全心畈、油榨坪、全福河、双井寺……它们宛如田野上的一颗颗明珠,向人们发出热情的召唤。
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宜都系统推进以“县城品质提升”和“擦亮小城镇”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实施市乡村全域布局、全域贯通、全域擦亮,推动城镇全面更新提质,“一主引领、一带支撑、一区协同、一体发展”的区域布局加快形成。
同时,优化城乡全域空间资源配置,通过推动交通网、供水(污水处理)网、能源网、信息网、市场网等“六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红(红花套)高(高坝洲)”三产融合示范、“宝(宝塔湾)十(十里铺)”城郊都市休闲、“两溪(拖溪、丑溪)两桥(胡敌桥、望佛桥)”乡村旅游、百里生态茶廊、宜红古茶道……一个个乡村振兴片区,串联起全市123个村,催动城乡融合、两翼齐飞。
在宜都生活了67年的王钟益,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今年3月,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王钟益所在的小区被纳入改造名单,不仅全面改造了水电气网管道,还硬化了地面,安装了防护设施。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宜都总投资20.25亿元更新改造旧城,划定3.84平方公里老城区更新范围、划分六大片区,采取环境整治、复旧如旧、街景美化等形式,对16个老旧小区实行改造,整治节点环境12处,补齐了居民小区基础设施短板,整体提升了街区功能及宜居品质。
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城市最亮的名片。6月1日,总投资18553万元、占地面积35亩的宜都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啟用,极大提高了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
如果说医疗资源是一个城市的“家底”,文体就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总投资16.46亿元的宜都市市民活动中心,包括文化馆、融媒体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会展中心等重点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区文旅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图书馆、大剧院、会展中心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会展中心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夏明海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湖北省政府批复的《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宜都将重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等四大领域18项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