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辉
(阜南县湿地管理中心,安徽 阜阳 236300)
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阜南县境内淮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115°34′56″~115°55′30″E,32°25′34″~32°37′49″N。湿地公园总面积7 054.47 hm2,其中湿地面积占6 761.71 hm2,湿地率达95.85%。湿地公园由王家坝闸始,经蒙河分洪道至曹台退水闸止,整个流域呈带状狭长型,2015 年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公园对蓄水、补给地下水、净化水质、调节地区小气候、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景观结构等具有显著功能,并因洪水的季节性冲刷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此处水面宽广、草木丛生、野生动物集聚,保留着原始生态环境,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是众多鸟类的栖息、繁殖地及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为摸清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的本底情况,加强该地区湿地鸟类多样性保护,2019 至2020 年在湿地公园内开展了野外鸟类多样性调查监测。
湿地公园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径上,每年都会有大量鸟类迁徙经过此地。根据鸟类分布、习性等特点,在综合分析湿地公园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位对鸟类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对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濒危鸟类,加以关注和记录。同时,统计相应物种出现的数量、生境条件和集群特征。
调查时间分为冬季(2019 年12 月~2020 年2月)、春季(2020 年3~5 月)、夏季(2020 年6~9 月)、秋季(2020 年10~11 月),每个季节调查1 次。调查选择在晴朗、风力不大(一般在3 级以下)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累计调查不少于4 次。
1.3.1 样线样点布设
鸟类调查以样线法、样点调查法为主,结合分区直接计数法。鸟类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各种生境类型,鸟类重点分布区应增加调查的强度。根据湿地公园自然条件和植被特征、按照全面性和重点性原则,设计了8 条样线和8 个样点,基本覆盖湖泊、河流、农田、城镇绿地、居住地等生境,对于面积较大、生境类型较单一的区域适当减少样线数量。
1.3.2 鸟类分布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查询、访问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来确定物种的分布区。近5 年内有人捡到某种鸟类或存在某种鸟类出现的确切证据的,或野外调查发现某种鸟类的活动痕迹,或听见其叫声,认为该物种在该调查样区内有分布。
1.3.3 鸟类栖息地调查方法
结合鸟类种群调查进行栖息地调查。发现鸟类实体或活动痕迹时,在标明栖息地类型的基础上,记录鸟类或活动痕迹所在地经纬度、生境、植被类型等栖息地因子及干扰状况和保护状况。
1.3.4 鸟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
对陆地林鸟采取样线法进行调查,单侧宽度定为50~100 m,样线长度1~2 km。调查在天气晴朗、风力不大的条件下进行;调查时间为清晨或傍晚;步行速度一般每小时1~2 km。行进期间记录物种和个体数量,根据《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野外数据记录。
对湿地水鸟采用样点法进行调查,样点半径视开阔程度确定,样点间距不小于200 m。采用直接计数法记录,以观察到的鸟类实体为主,统计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以5、10、20、50、100 等为计算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每个样点2~3 人合作完成。
所观测到的物种参照《安徽鸟类图志》[1]对物种进行鉴定,鸟类的分类地位、学名和中文名参照《中国鸟类系统检索》[2]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3 版)》[3]。
按照以下方法,计算相对频度、相对数量、相对时间、相对空间、重要值等指标。
相对频度=(某种鸟出现的样线数/总调查样线数)×100%;
相对数量=(观测到某种鸟的个体数/观测结果数量最多的鸟种个体数)×100%;
相对时间=(观测到某种鸟的调查次数/总调查次数)×100%;
相对空间=(某种鸟有分布的样线数/设置的总样线数)×100%;
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数量+相对时间+相对空间)/4。
根据重要值判断物种的分布情况,重要值大于0.75 为优势种,大于0.5 为常见种。
1.3.5 保护现状调查方法采取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相结合,记录各调查单元鸟类受到的主要威胁及保护现状。
1.3.6 鸟类种群特征分析
物种多样性与均匀性指数是研究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栖息在不同生境中或同一生境在不同的时间内鸟类群落内种类的多少和各种间个体数的分布均匀性,是测定鸟类群落丰富度的指标。在此,将它们引用来比较鸟类在不同样线物种数的多少及各种间个体数的分布均匀性变化。Shannon-Wiener 指数测物种多样性:
式中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S 为总的物种数,Pi为第i 物种个体数与所有物种个体总数的比值。
Pielou 指数测均匀度: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为最大均匀条件下多样性指数,即H'max=lnS,S 为总的物种数。
结合相关资料和野外调查结果统计,湿地公园共计鸟类196 种,隶属于17 目47 科。其中雀形目鸟类科数最多,共24 科,占总科数的51.06%;雁形目、鸡形目目等15 目为1 目1 科。物种数方面,雀形目种数最多,共有87 种,占总物种数的44.39%;鸻形目、雁形目和鹈形目鸟类种数相对较高,分别有35种、20 种、15 种,占物种总数的17.86%、10.20%和7.65%。雁形目鸟类的种群规模最大;雀形目鸟类种群规模次之;鹤形目、鸻形目、鹈形目、鸽形目和目鸟类种群规模居中;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作为捕食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种群数量相对较低。湿地公园有鹰形目7 种、隼形目4 种、鸮形目6 种,表明湿地公园鸟类群落具备完整的食物网结构,生态系统较为健康。
湿地公园优势种鸟类为麻雀(Passer monta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家燕(Hirundo rustica)、 珠 颈 斑 鸠(Streptopeliachinensis)、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鹭(Egretta garzetta)、棕头鸦 雀 (Sinosuthora webbiana)、 斑 嘴 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灰椋鸟(Spodiopsar cineraceus)。
湿地公园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径上,湿地类型丰富,生境多样化,吸引着众多迁徙鸟类和越冬雁鸭类。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 年第3 号公告发布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调查到的湿地公园鸟类中,属国家Ⅰ级保护3 种;国家Ⅱ级保护23 种;根据《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安徽省重点保护的鸟类37 种;列入“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120 种;参照《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处于极危(CR)等级2种,濒危(EN)等级1 种,近危(NT)等级8 种,易危(VU)等级2 种,详见表1。
表1 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受保护鸟类情况
湿地公园有冬候鸟65 种,占总种数的33.16%,主要为雁鸭类、雀形目鸫科和鹀科鸟类,以及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鸟类;夏候鸟36 种,占总种数的18.37%,主要为鹭科、杜鹃科和卷尾科等鸟类;旅鸟56 种,占总种数的28.57%,主要为迁徙鸻鹬类、猛禽类、雀形目鹟科和柳莺科等鸟类;留鸟39 种,占总数的19.90%,主要为雀形目鸟类,如麻雀、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喜鹊(Pica pica)和灰椋鸟(Spodiopsar cineraceus)等。
湿地公园不仅是雁鸭类等鸟类越冬迁徙的重要驿站,还为鸻鹬类、猛禽类等鸟类在迁徙途中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此外,多样的生境类型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夏候鸟和当地留鸟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态类群,详见表2。
表2 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生态类群情况统计
从地理型来看,古北种137 种(占69.90%),占绝对优势;东洋种30 种(占15.31%),广布种29 种(占14.80%)。湿地公园鸟类以古北种为主,东洋种和广布种比例相近。由于平原区缺乏明显的自然分隔和地理屏障,区内亦有相当数量的东洋种和广布种分布,表明该地区鸟类区系兼具南北方过渡的特征,属于广泛的过渡地带。
2.6.1 湿地鸟类
冬季有大量雁鸭类群集于湿地公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和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小天鹅、白琵鹭等。从湿地鸟类数量组成来看,斑嘴鸭、绿翅鸭、白鹭等湿地鸟类数量最多;从频率来看,小鷉、黑水鸡最为常见;此外,鹡鸰、翠鸟、斑鱼狗等也是湿地公园常见鸟类。
2.6.2 农田村庄鸟类
湿地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地区有大量农田及村庄,广袤的农田生境和村庄孕育了大量与人类生活及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鸟类栖息。这些鸟类以留鸟为主,主要有喜鹊、麻雀、珠颈斑鸠、白头鹎、黑尾蜡嘴雀等。
2.6.3 阔叶林鸟类
湿地公园的河滩上,分布有大量意杨林,吸引了大量攀禽类、鸣禽类鸟栖息。此生境的优势种有喜鹊、麻雀、黑尾蜡嘴雀、棕背伯劳等。
将现场调查结果进行总结,通过频度、相对时间、相对空间和相对数量估算重要值,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湿地公园内重要值最高的鸟类为喜鹊和麻雀,重要值均为0.82,两者为优势鸟类;白鹭、棕背伯劳、珠颈斑鸠、八哥和小鷉重要值均超过0.5,为常见鸟类;常见鸟类中,仅白鹭和小鷉为水鸟,其余均为林鸟。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计算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见表4。从现场调查结果来看,冬季鸟类物种数和数量均显著高于繁殖期。5 号点和7 号点物种数和数量高于其他点,Pielou 指数以外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也要高于其他点;2 号点虽然数量最多,是因为调查时遇到乌鸦集群。综合来看,7 号点和5 号点的鸟类物种数和数量最多,保护价值高于其他点。
表3 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组成
表4 湿地公园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
作为湿地公园主体区域的蒙河分洪道,是淮河汛期主要行蓄洪区之一,从设立伊始便肩负着防洪减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双功能”。湿地公园周边居民人多地少,区内人湿争地的矛盾早期已存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鸟类栖息地受到挤压。由于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湿地公园周边居民对湿地认知有待提高、保护意识有待增强。
湿地公园的水源主要来自淮河、谷河。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农业污染。湿地公园部分地块及周边区域农业种植使用化肥、农药,通过径流等不同方式,汇集到湿地公园。二是面源污染。每年6 月进入主汛期,汇集上游及周边大量泥沙、污水及其他污染物,导致主汛期水质较差。阜南县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每年10 月至翌年6 月,湿地公园主要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左右标准;7 月至9 月,保持在Ⅳ~Ⅴ类水标准。
湿地公园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呈现年内集中、年际变化大、丰枯交替的特征。湿地公园内旱涝交替,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频繁,洪水量大,但每次所蓄洪水均在洪峰过后不久便自然消退。人多、水少,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枯水期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过度、不合理的用水又使得湿地的供水能力受到影响,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正常的生态基流不足,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减弱,直接危及鸟类生存环境。阜阳市水文局在湿地公园内王家坝闸和钐岗两个水文监测点近4 年水文资料显示,2018 年5 月~8 月两个水文监测点平均水位22.3 m,其余月份平均水位21.5 m;2019 年常年水量偏小,月平均水位21.3 m;2020年7 月平均水位26.1 m,8 月平均水位23.7 m,其余月份平均水位21.7 m;2021 年7~8 月平均水位24.9 m,其余月份平均水位21.5 m。湿地公园中河流和库塘湿地面积987.26 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15%,余下洪泛平原湿地面积5 774.44 hm2中85%的区域高程都高于22 m。因此,湿地公园整体水资源偏少,影响鸟类生存。
湿地公园两岸林木结构单一且多由杨树构成,缺少混交林,少见有鸟类营巢现象。据调查,湿地公园内有林地面积为221.84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3.15%。乡土植被丰富度低,主要以荻柴、芦苇、菖蒲、淮草等为主,植被缺乏丰富性与层次感,制约了湿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物种丰富度不足,鸟类栖息地多样性较差。
一是发展杞柳编织等绿色产业,为湿地公园周边群众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二是开展湿地知识进村居、进学校等措施,做好周边群众湿地保护宣教工作,教育他们自觉加入爱护湿地行列。三是开展湿地保护社区共建工作,引导和吸收周边群众参与湿地巡逻管护,增强鸟类保护意识,逐渐减少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人为破坏。
根据湿地公园内的污染物来源、位置、目的,设置多种人工湿地措施,控制污染,形成湿地的人工生态滤场;同时通过汇水口截污、内源污染控制、上游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控制污染,净化水质。针对农业污染,大力提倡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畜禽粪污和秸秆还田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采取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等主要措施,降低农业污染;针对面源污染,加大湿地公园周边村庄治理环境污染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依托蒙河分洪道拓浚工程,开展水系连通、改造工程,合理配置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制定水利工程调度预案,发挥水利工程调节作用,统筹兼顾,维持河流、滩涂合理水位,满足湿地生态用水。在确保防洪和供水安全的同时,结合蒙河分洪道拓浚工程,按照原有的水文结构,贯通园内河流、沟渠,确保行水通畅,疏通供水补水渠道,使整个湿地水系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流动体系。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植物生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可以沿湿地两岸种植池杉、水杉、意杨、枫杨、薄壳山核桃、木槿、紫薇等乔灌结合植物,既可以美化湿地,又可以为水鸟提供巢穴和栖身之所。水域湿地可以成片种植芦苇、野菱、苦草等湿地植物,既提高湿地生态修复能力,又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水深0.5 m 以下,密集种植高1.5 m 以上以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湿生高草丛,如芦苇、香蒲、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红蓼、蒿等植物;水深0.5~1.0 m 区间,种植以叶形宽大、高出水面1m 以下的睡莲科、泽泻科、天南星科的挺水、浮叶植物为主,如荷花、睡莲、泽泻、芡实、金鱼藻、狐尾藻、黑藻、苦草、眼子菜、菹草等;水深1.0~2.0 m 区间,种植水面不稳定的漂浮植物和水下不显形的沉水植物,如金鱼藻、狐尾藻、黑藻、苦草、眼子菜、菹草、浮萍、满江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