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马鞍山“白菜心”发展模式浅析

2022-07-15 13:15陈麦池屈桂春朱梦承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银山绿水青山

陈麦池,屈桂春,朱梦承

(1.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2.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近年来,马鞍山市贯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形成并完善马鞍山“白菜心”发展模式。马鞍山“白菜心”发展模式包括全产业、全空间、全主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全”发展策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五态相融、人居环境“生态城市、美丽乡村”双轮驱动、“旅游+文化+乡村+生态+三产”产城融合等“525”转化路径。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1]。安徽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持续完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功能。编制了《安徽省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着力打造全国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安徽样板、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大屏障、着力培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区、着力厚植安徽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底色“四大战略”定位[2]。2022 年,安徽省全面展开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安全屏障的“四廊两屏”建设,实施新一轮的美丽长江(安徽段)经济带高质量提升工程。马鞍山市更是一马当先、勇立潮头,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必须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把生态优势全面发挥出来,真正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精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发展样板和“白菜心”发展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而言,应明确生态资源产权,推行生态资产核算、确权和定价等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如补偿“绿水青山”的维护成本,变现“绿水青山”的组成要素,尤其是重点依托生态资源发展大旅游和大健康等产业,放大“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然而,总体来说,就我国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方面,学术界在理论层面尚缺少系统研究,各地在实践层面虽展开了积极探索,但相关实践经验仍亟待系统总结和科学归纳[3]。靳诚等[4]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国家政策的起步、探索、发力等发展阶段,认为未来的研究在多学科理论建构、多元化调查评价、多样化价值核算、系统性实现路径等方面亟待深化探索。

根据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其主要可分为公益性生态产品(包括各种非收费类型的保护区、水体、城乡绿地、城市公园等)和非公益性生态产品(包括各种收费类型的自然风景区、国家公园、生态公园等)两大基本类型。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必须依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来完成。2021 年4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梁八柱”顶层设计,要求到2025 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 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马鞍山实践

近年来,作为“江南一枝花”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福地”为目标,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先试,全力打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两山”互通转化通道[5],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继含山县、和县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当涂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2020 年8 月,马鞍山市荣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14 年,马鞍山市开始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先后出台了《马鞍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总体规划(2016—2020 年)》《马鞍山生态强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和《2017 年生态强市建设工作要点》等。2018 年8 月,“生态福地”成为马鞍山市的重要城市定位和城市建设重点。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指示,马鞍山市当前正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样板和“白菜心”发展模式(见图1)。

图1 马鞍山市主要生态产品

3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白菜心”发展模式

周一虹等[6]通过对甘肃陇南油橄榄、甘南草原旅游、庄浪梯田、酒泉风电、张掖丹霞地貌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研究,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以生态产品价值识别、价值凝聚(锁定)、价值创造(交易)、价值实现(分配)为路径的生态价值实现模式。马鞍山市因地制宜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全产业、全空间、全主体实现其生态产品价值,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逐步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白菜心”发展模式。

3.1 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五态相融

对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特别注重“山水林田湖”五态相融,并以主体、价值、产业、交易、技术、资金“六链融合”,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7]。马鞍山市优先编制科学的生态规划,通过保护连续自然的山水格局,贯通城郊乡一体化植被系统,构建了山水相依,山、水、林、田、湖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城市生态系统。实施江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还湿、天然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以“林长制”推动“林长治”,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

3.1.1 水和湖

“一江两岸”的马鞍山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生态进、生产退,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走出了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新路。

3.1.2 山和林

《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 年)》遵循“生态福地”的城市定位,规划设计了长江两岸防护林带工程,以及退耕还林、退建还林、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的“四退四还”工程,明确城区绿化增美、镇村绿化增绿、绿色长廊建设、森林提质增效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系绿化拓展、山场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体验八大创森重点工程。

3.1.3 田

马鞍山市地处皖江地区圩田区,尤其是“江南第一圩”的当涂县大公圩现有超过20 000 hm2圩田。当涂县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当涂)经济带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大公圩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生态护坡25.3 km,清淤疏浚河道141.4 km。按照规划水系等级和水系连通的要求,以及水系淤积状况,对护乌水系、青黄水系、青陇水系、新圩水系、中普水系、杨陶水系及双桥大沟、塘南大沟、大陇大沟等水系进行整治和疏浚。

3.2 人居环境“生态城市- 美丽乡村”双轮驱动

3.2.1 生态城市驱动发展

马鞍山市大手笔推进“四大体系、八大工程”建设,实施城区绿化增美工程,打造“城市绿肺”;实施镇村绿化增绿工程,打造“生态乐园”;实施水系绿化拓展工程,打造“城市客厅”;实施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打造“生态画廊”;实施山场造林绿化工程,打造“生态绿盾”;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打造“生态添彩”;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打造“生态卫士”;实施生态体验工程,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高效的“生态游园”。随着“面朝大江,鸟语花香”的马鞍山市滨江“外滩”生态客厅打造,以及滨江新区、郑蒲港、江心洲生态度假区等项目建设,通过长江这条黄金生态水道,发展水上生态旅游,马鞍山市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水上旅游枢纽。

3.2.2 美丽乡村驱动发展

近年来,马鞍山市摆脱传统的农业发展道路,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开辟了将绿色农产品、休闲观光旅游以及生态农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中国河蟹之乡”“葡萄之乡”的当涂县大公圩大陇乡,探索高效水产、特色水果、绿色水稻和乡村旅游的“3+1”模式,积极发展“一蟹两虾”和土著鱼开发,着力打造现代农林业,建设生态型农业乡镇[8]。

3.3 “旅游+文化+乡村+生态+三产”产城融合

3.3.1 文旅融合

马鞍山市充分挖掘长江水文化资源,开发江心洲国际生态旅游岛,突出“山、水、诗”等特色,整体开发长江沿线的采石矶、霸王祠、天门山、长江文化湿地公园、宝积山、江心洲等,打造具有马鞍山市文化特色的长江观光旅游带。以“运动休闲”为主题,将运动元素有机融入马鞍山市生态旅游产业,把濮塘、横山打造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集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运动休闲基地。

3.3.2 农旅融合

根据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马鞍山市大力建设农业观光景点。如当涂桃花村、示范园区台湾花博园等,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本土的文化景点及文化遗产有机衔接。实施“生态+旅游”,紧扣生态主题,马鞍山市三区三县的乡村旅游逐渐形成了以农家乐、采摘园、温泉洗浴、休闲农庄、乡村酒店、观光农园等产业为主体的观光、休闲、赏花、采摘、体验和趣味郊游等活动系列;同时,着力打造“七彩乡云”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品牌[9]。

3.3.3 产旅融合

产业融合进一步加深,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和教育等产业相融合,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体育旅游等应运而生。除马钢9 号高炉开展工业旅游之外,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处于矿区生态修复阶段,绿化与复垦相结合进行矿坑回填,改造成人工湖,制作凹山玢岩型铁矿数字虚拟展馆,规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依托横山景区、蒙牛现代牧场和石臼湖大公圩,博望区不断开展低碳体育运动、生态湿地旅游、牧业与渔业旅游。和县和含山县以温泉资源为核心,整合场地内山、湖、林、田、寺、关、村、俗等众多资源,以人文景观及生态景观为依托,建设生态骑行绿道系统,配套观景平台、自驾车驿站、骑行驿站、徒步驿站等设施,打造皖南最美道路。

4 发展建议

4.1 开展生态价值普查评估,科学编制马鞍山市生态产品供给规划

按照“两山”理念,开展全市生态价值普查,做好确权、登记、核算与评价工作,开展综合性自然生态区划工作。确定全市范围内生态价值实现优先领域,科学编制马鞍山市生态产品供给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生态产品供给重大工程及监测工程,组织开展典型地区生态价值实现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政策体系、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等。探索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社会化、长效化等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的生态价值实现思路,建立专项化生态价值实现基金。

4.2 构建生态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机制

为有效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试点和推广马鞍山市“白菜心”发展模式,一方面,应参照国家标准计划《生态系统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指南》(20201654-T-469)和浙江省级地方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DB33/T 2274-2020),将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法、代替成本法、旅行费用法等成熟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综合应用在相关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中,结合马鞍山市情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另一方面,有序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试点工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机制与有效路径,采取多元化模式和多样化路径,科学合理地推动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4.3 创新区域生态一体化合作机制,完善“白菜心”发展模式

创新区域生态一体化合作机制,如长江、石臼湖等生态保护地,可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合作。对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在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加快建立跨地区跨流域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4.4 借鉴“湿地银行”“耕地银行”制度,试点组建大公圩圩田保护银行

借鉴国内的“森林生态银行”“耕地银行”等制度,试点组建大公圩圩田保护银行,制定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分类清单,开展当涂县大公圩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河湖、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乡镇的“六生”试点及其推广,构建和完善“生产标准化、产业精致化、经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绿色化”的皖江圩田生态价值模式。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银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马鞍山市“激光再制造”企业的独门绝技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我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