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亮 马成成 易澳龙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湖南皮影戏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舞台艺术,其艺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据现存的史料分析,湖南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中晚期,经过了多次的融合交流、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湖南皮影戏。湖南皮影戏在清朝时期极为盛行,当时主要起到教育作用,那时的人们受教育程度很低,皮影戏便将道德礼仪、历史故事等融入戏剧当中,通过这种轻松有趣的消遣活动学习了知识,除了教育功能以外,湖南皮影戏还有着媚神祈福的宗教作用。湖南皮影戏的起源和巫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皮影戏中包含着大量的驱邪敬神的内容,用于婚丧嫁娶、传统节庆等。但随着现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皮影戏已日渐式微。湖南皮影戏的表演只需要临时搭建一个小型的舞台,演出的主角是由皮影戏表演者制作的“皮影角色”,演员们则是在幕布后面控制着皮影,并配以乐器演奏和唱腔,精彩纷呈的表演就以这种小而美、简而精的形式呈现出来[1](图1)。
图1 湖南皮影戏《火焰山》
湖南皮影戏是乡土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结合的果实,其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高度,并且来源于乡间,审美门槛低,迎合了乡间百姓对审美和文化的精神需求,也因此包含了根植于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凝聚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是中国文化、湖湘文化的小小的缩影。湖南皮影戏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皮影戏在鼎盛时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是极具人气的消遣娱乐项目,并且还承担了祈福祭祀、道德教育和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如今社会环境的变迁,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大众传媒无一不对湖南皮影戏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原先对湖南皮影戏的需求已经消失,演出市场严重萎缩,使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存的湖南皮影戏民间戏班子相较鼎盛时期已大为减少,能接到的演出活动也以文化汇报、文化宣传性的为主,现在的皮影戏演出大多是出于保护、宣传传统文化的角度展开的,原本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仪式的皮影戏演出已不复存在。
当前湖南皮影戏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难关,不光是难以融入现代生活娱乐方式,就连皮影戏本身的继承也难以延续。当代人对皮影戏演出需求的消失,导致湖南皮影戏从业者能够得到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家庭收入,甚至基础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使得不少从业者们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转行。另一方面,因为皮影戏的传播受限,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皮影戏,也就更谈不上因为喜欢而去学习皮影戏了。再加上皮影戏的学习成本高、演出收入低,使有兴趣成为皮影戏从业者的年轻人们望而却步,更加剧了湖南皮影戏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困境[2]。除了民间力量以外,还有一些国营的专业皮影剧院,剧院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专业表演人员,也尝试创新过将传统湖南皮影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剧,但演出仍然局限于文化宣传性质的环境,对于发展湖南皮影戏的成效并不大。湖南皮影戏原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已经发生改变,其最主要的祭祀祈福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消失,表演功能也因现代新媒体和现代娱乐方式而失去关注。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全国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改变,因此湖南皮影戏想要重新融入现代社会也必须要做出改变与创新,才不会从现实生活中消亡,变成仅仅在博物馆里被束之高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
当前对湖南皮影戏的保护主要还停留在开展推广皮影戏舞台表演和建设皮影戏博物馆这两方面。湖南皮影戏推广演出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难以打动观众的内心,并且演出次数并不多,演出形式也以传统线下演出为主,能传播到的观众并不多,对于湖南皮影戏走入生活这一目标来说收效甚微。湖南皮影戏走入博物馆已经有不短一段时间了,但是绝大程度上仍然只起到收藏功能,展示、教育功能仍然存在着局限性。皮影戏作为一门活的舞台艺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人和其他演出道具只是这门艺术的一小部分,如果只是将演出道具像文物一样被放在展示柜里,那么观众将很难领略到湖南皮影戏的魅力[3]。所以湖南皮影戏的推广与创新要以当下流行的大众媒体作为其传播的平台,并且与数字技术结合,只有将数字技术的便捷性、交互性纳入湖南皮影戏的传播与发展中,才能摆脱其与现代生活脱轨的窘境。
湖南皮影戏的历史源远流长,包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了乡间百姓最纯朴、最炙热的审美情趣和民俗文化。湖南皮影戏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中包含了绘画、剪纸、雕刻、演奏、声乐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丰满复杂的综合性艺术,拥有丰富的艺术、历史、宗教等文化涵义。湖南皮影戏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融于血脉深处的乡土之情,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风席卷了国内,形成了一种稳定发展的“国潮”文化。“国潮”文化的“国”指的是具有中国符号、中国精神的中国文化,而“潮”所表达的则是当下的流行元素和时代背景。现如今,国潮文化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国潮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国潮文化的成功基于的是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以及当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欢与回归。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步提高,缺乏精神内涵的创作已经无法再获得共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开始乐于为文化价值买单,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人们追求文化归属感的必然结果。这也让更多的创作者们开始反思,选择有丰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进行创作,努力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价值。国潮文化的风靡提供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现代大众传媒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也为湖南皮影戏数字化贡献了有迹可循的方向、方法。
随着当代数字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数字插画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步成为了现代视觉传播的重要媒介,许多独立数字插画作品也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40多年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的数字插画设计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不少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出现了抄袭和模仿的痕迹。盲目地崇拜西方绘画风格,并不能满足中国群众的审美需求,反而导致了市场上出现大量低廉、劣质、缺少文化内涵的“精神快餐作品”。中国插画设计的振兴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创作灵感、吸收养分,展现中国传统民族特色。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再创作,来防止传统的消亡,避免创新的枯竭。因此将传统文化遗产与当代数字流行媒介所结合,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的火苗、帮助文化遗产的传播,还可以丰富当代数字媒体媒介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要使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将湖南皮影戏与数字插画相结合是湖南皮影戏数字化工作中极具前景的一个领域。
2.3.1 皮影戏造型特色及风格融入插画 皮影戏作为平面的视觉艺术,其造型特色和风格元素具有着能代表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的美学特征,以其作为创作题材,并加入当代元素,运用现代插画创作手法,可以达到一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传统符号与现代技法组合,既表达了文化属性,又不会与现代趣味脱轨,能直观地在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流传,既可以改善市场上大量乏善可陈的插画作品引发的视觉疲劳,又可以保护、发展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在实际数字插画创作实践中,对于湖南皮影戏的借鉴主要体现在运用湖南皮影戏中所特有的色彩、造型风格、装饰手法等设计形式,并加以当代插画设计的审美需求和应用环境,以及现代数字技术,进一步丰富作品,引导着湖南皮影戏数字化真正地走入人们的生活中。
2.3.2 皮影戏用色规律丰富插画的色彩体系 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会影响艺术风格,湖南皮影戏生动精巧的造型,就深受湖湘文化审美习惯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在造型规律、装饰手法和色彩特征上与其他皮影戏流派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湖南皮影戏用色大胆明快,多用饱和度高的基本色作为画面主色调,并且十分善于使用对比强烈的互补色为画面增加冲击力,追求浓郁鲜明的色彩表现[4]。湖南皮影戏的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将这种用色规律融入进插画艺术的色彩体系中可以丰富插画作品的精神内涵、增加作品的地域特色。
2.3.3 皮影戏戏曲角色提升插画文化 皮影戏是戏曲的一个领域,其人物造型深受戏曲角色造型的影响,皮影戏人物和戏曲一样被分为生、旦、净、末、丑5个角色,人物服饰也同样跟随戏曲身着戏服,脸部则为戏曲脸谱。皮影戏的造型可以形容为用绘画和剪纸呈现的戏曲角色,并用独特的手法加以艺术再创作。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皮影造型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剪纸是皮影制作工艺中很重要的一项,因此皮影的造型也和剪纸一样因工艺受限,塑造轮廓时一般表现人物的侧影。在刻画细节时也大量使用了剪纸艺术的阴刻、阳刻和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用镂空来表达线条,形成了皮影戏阴阳结合、虚实相交的艺术风格[5]。将影人的戏曲造型融入插画创作中既可以赋予作品中国精神,又能提高作品的文化高度。
2.3.4 皮影戏装饰技巧充实插画造型手法 湖南皮影戏对戏曲角色的描绘有着强烈的概括性与夸张性,通过简化描绘对象,除去复杂繁琐之处,只保留描绘对象的基本结构;再将其角色的特征以夸张的手法进行处理,强调造型的结构,放大突出角色的特点和性格,整体造型传达出一种简洁扁平、强调特点的画面效果(图2)。这种“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造型手法与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所推崇的遗貌取神、忘形得意的逻辑相一致。
图2 湖南皮影戏角色造型
湖南皮影戏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外轮廓,而内部丰满繁复的装饰纹样和雕刻镂空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内部使用了多种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如云、水、龙、风等,并且通过将这些纹样进行对比与统一、节奏与旋律的构成,使其形成一种和谐生动的画面效果,反应了当时湖湘地区的审美趣味和手工艺技术。不光通过装饰纹样表达了视觉上的装饰和秩序,还传达了吉祥福禄的美好寓意[6]。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屡见不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
设计师王猛涛于2020年发布了为戏出东方年味礼盒设计的宣传插画,以及其画面衍伸的包装设计。宣传插画以皮影戏为创作题材,画面中采用了两种皮影戏角色类型,一种是直接沿用传统皮影戏角色造型,另一种是通过现代化改良的皮影戏造型。画面上面为4组传统皮影戏场景,4组皮影戏场景下层覆盖了画面的主标题,皮影戏小场景的构图、人物动态与下层覆盖的字体笔画相融合,既添加了字体设计的文化元素,还为画面丰富了层次性。画面中心是一幅5个小朋友在舞狮的场景,造型由传统皮影戏进行了卡通化改良,人物缩小了头身比,整体效果憨态可掬,人物内部依然使用了镂空做线条的装饰手法,但大幅度地简化了皮影戏内部的装饰纹样,保留了皮影戏特色的同时,又迎合了当代审美。背景中金色的“年”字的上半部分托起了整张画面中上部分的两套皮影戏画面,起到了突出强调皮影戏作为画面中心的构图效果。设计师巧妙地将皮影戏元素融入当代视觉设计的美学规则中,通过现代数字插画给观者传达了皮影戏的魅力(图3)。
图3 戏出东方宣传插画
戏出东方年味礼盒的包装设计十分精巧,将皮影戏道具以包装插画的形式直接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拆开前是精美优雅的包装盒,拆开后可以自行剪下拼接成皮影人物,并且配合包装外盒上的幕布搭成一个迷你的随身皮影戏台。既可以在家感受到皮影表演的魅力,也可以在拼接皮影道具时亲手感受皮影制作工艺,将文创与包装巧妙地进行了结合,既提高了包装盒的利用率,丰富了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还通过DIY的形式与消费者形成了互动,创造了消费者对皮影戏的接触途径,提升了消费者对皮影戏的认知与了解(图4、图5)。
图4 戏出东方年味礼盒包装宣传画面
图5 戏出东方年味礼盒皮影戏舞台
著名插画师隐身少女Alice于2019年为“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绘制了一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插画海报,其中皮影戏插画海报就将皮影戏元素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插画海报中(图6)。画面中使用了一组皮影小场景和抖音的logo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画面的上方是一个正在策马的影人,马的身体前倾,前蹄悬空,后踢踏在山石上,造型极具动态感,仿佛能看到马在奔腾的动作。马身下的山石树枝与抖音的logo相互穿插,增加画面的重心。画面右下角是一个同样面朝左边、脚下踩在山石上的影人在挥舞刀剑,脚下的山石将分散在画面两处的影人连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图6 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皮影戏插画
影人几乎完全按照传统皮影戏影人绘制,人物采用正侧面角度刻画,身着华丽的传统戏服,影人的刻画大量使用勾线和留白模仿皮影戏影人的雕刻效果,这种造型手法为画面增加了强烈的装饰感。画面中单个元素之间层次分明,相互穿插、相互遮挡,通过这种处理手法把原本由扁平元素组成的画面营造出了空间感。隐身少女Alica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于一张画面中,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文化正是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图7 为插画师刘明为支付宝和西安地铁移动支付APP绘制的一套宣传插画,描绘人们乘坐地铁的日常场景。插画内容为排队排到自己后,没有现金购票的尴尬场景,用诙谐幽默的画面描述了人们乘坐地铁时经常遇到的窘境。画面采用皮影戏的造型手法,配上淡雅的配色、丰满的传统纹样做装饰,呈现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清雅秀丽的视觉效果。将古老的皮影戏和现代人日常生活场景所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唤醒了人们对逐渐趋于快餐化的商业插画所产生的视觉疲劳。这种打破常规的结合不仅可以在信息量巨大的数字媒体上抓住观众的目光,还能提高作品的文化底蕴,为作品增加文化属性。
图7 地铁移动支付APP宣传插画
湖南皮影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淀与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湖南皮影戏原本生存的社会土壤已经消失,再多的保护措施也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因此想要使皮影戏重新融入社会,必须要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联的数字媒体、数字技术相结合。对于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要先分析其造型特征,了解其风格密码,再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进行艺术再创作,这样既能为当今数字化进程提供生生不息的创作灵感,还可以避免湖南皮影戏被时间所埋没,让湖南皮影戏得以延续和发展[7]。当前数字插画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中国风插画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和探索广度,皮影戏元素的注入,无疑会赋予插画创作更多的魅力与灵魂,让皮影戏沉睡许久的原始生命力焕发新的生机。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创新,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关系,历史风格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对文化生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