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J山口水库右岸变形体稳定性分析与探讨

2022-07-15 11:10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状黑云母后缘

王 旭

(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水库正常蓄水位646.0m,总库容2.22×108m3,坝高94m,电站装机220MW,属Ⅱ等大(2)型工程,为混凝土双曲拱坝。

库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与阿尔泰山南麓接壤部位,地形受构造作用控制,北东高西南低,海拔高程500~1350m,相对高差200~500m。

库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阿尔泰组(D2a)灰色—灰黑色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厚度5725m,变形体位于该岩组内。

库坝区在区域构造上属阿尔泰褶皱系的克兰地槽褶皱带内,主要发育NWW向断裂,距离库区较近的为科沙哈拉断裂、冲乎尔—塔尔浪断裂及海琉—冲乎—盐池断裂。枢纽场地50 年超越概率10%基岩峰值加速度0.10g,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 变形体基本地质条件

经现场地质勘察及航、卫片解译分析,在库区共分布二处变形体(HP1~HP2),其中:HP1 变形体位于大坝上游库区右岸1.8~2.4km;HP2 变形体位于大坝上游右岸2.6~3.2km。变形体后缘高程775~913m,距库水位相对高差129~267m。变形体自然坡度35°~40°,局部陡立。变形体区大多基岩裸露,岩性为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产状305°~325°NE∠35°~45°,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倾向坡外。

2.1 变形体成因分析

根据2015 年8 月10 日卫片的地形地貌中可看出:HP1、HP2 所在边坡上、下游侧及顶部有凹槽状地形,形成一连续宽“U”型倾向坡外的古变形体,推测该变形体形成年代久远,经过漫长的地质建造及风化剥蚀作用,古变形体的轮廓及变形遗迹均已模糊,地表显示不清,因此在前期勘察过程中未发现该古变形体。

根据2016年5月12日~2019年10月2日卫片地形地貌中可看出:HP1、HP2 所在边坡上、下游侧及顶部有凹槽带边缘出现拉裂缝,形成一连续“U”型簸箕状倾向坡外清晰轮廓,为古变形体产生新的复活。根据水库2015 年11 月底~2019 年10 月库水位曲线图对比分析,2016年4月25~28日库水位平均骤降速率4m/d是导致HP1、HP2古变形体产生复活的主要原因。

2.2 HP1变形体工程地质条件

该变形体位于大坝上游右岸1.8~2.4km 库区右岸,该段河谷走向SE,为顺向谷,后缘高程775~913m,距库水位646m高差129~267m。变形体自然坡度35°~40°,局部陡立。变形体前缘长约600m,宽460m 左右。变形体表部分布有6条切深15~25m的冲沟。

岩性为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产状305°~325°NE∠35°~45°,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倾向坡外。岩石揉皱较强烈,片理发育。黑云母片岩中,云母含量占70%~80%,遇水极易软化,强度低,该层是控制变形体底面的主要岩性。

主要发育NW向、NE向两组构造:①NW向断层:断层延伸长多大于500m,产状305°~325°NE∠35°~75°,带宽0.3~1.0m,压性,带内主要为碎裂岩。②NE向断层:断层延伸长200~600m,产状45°~80°NW/SE∠50°~70°,带宽0.1~0.5m,压性,带内主要为碎裂岩。

变形体后缘顶部为单薄山脊分水岭,无汇水面积及补给条件,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变形体分布6条小冲沟,未发现有裂隙水或泉水出露。

2.2.1 变形体形态特征

根据本次地质勘察成果,该变形体位于大坝1.8~2.4km 右岸岸坡,地表自然坡度32°~45°,变形体顺河长约600m,最大高差267m。前缘宽约650m、中部宽约600m、后缘顺河宽约420m,在平面上呈扁平的簸箕型。

(1)后缘、侧缘形态:变形体具有明显的后缘拉裂面,呈“圈椅状”,上游高下游低,后缘高程775~913m,后缘最大河拔333m,后缘长度约1300m。

(2)底面形态:为查明该变形体底面的分布位置,本次在变形体上Ⅰ-Ⅰ′剖面布置ZK3、ZK4 钻孔,Ⅱ-Ⅱ′剖面布置ZK5、ZK6 钻孔,各钻孔揭露底面深度在15.8~16.55m 之间,变形体内岩性为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而变形体底面岩性为黑云母片岩,厚度2.0m。

2.2.2 变形体结构特征

根据ZK3、ZK4、ZK5、ZK6 钻孔岩芯资料及Ⅰ-Ⅰ′、Ⅱ-Ⅱ′、Ⅲ-Ⅲ′、Ⅳ-Ⅳ′、Ⅴ-Ⅴ′等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分析,该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三层:

(1)变形体上盘:该变形体上盘垂直边坡厚度11.0~20.6m,平均厚度15.8m,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其中斜长片麻岩厚度15~45m,黑云母片岩厚度2~5m,岩层产状305°~335°NE∠30°~45°。强、弱风层厚度14~16m,物探横波波速Vs=210~450m/s。

(2)变形体底面:根据该变形体后缘拉裂面和钻孔岩芯揭露,变形体底面岩性为黑云母片岩,一般厚度1~3m,平均2.0m,产状305°~325°NE∠30°~45°,片状—鳞片状结构,云母富集,岩质软弱,遇水易软化,物探横波速度Vs=100~200m/s。

(3)变形体下盘:根据ZK3~ZK6钻孔岩芯揭露,变形体下盘岩性为灰黑色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夹黑云母片岩,产状305°~335°NE∠35°~45°,岩体较完整—完整,物探横波速度Vs=700~900m/s。

2.2.3 变形体体积

(1)断面法计算:根据1∶2000 实测地形图,结合现场地面地质调查、钻孔及物探测试资料、典型地质剖面图综合分析,HP1 变形体总面积20.3×104m2,平均厚度16.2m,总体积约为329×104m3。其中:HP1-1变形体体积为206×104m3;HP1-2变形体体积为123×104m3。

(2)CIVIL3D 三维方法计算:将6 条剖面、变形体侧缘及后缘三维空间点导入CIVIL3D 软件,根据提供的三维变形体底面确定变形体方量。计算变形体总方量为296×104m3,其中HP1-1 方量为185.1×104m3,HP1-2方量约110.9×104m3。

2.2.4 变形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

(1)变形体岩性与结构组成。变形体上盘:岩性以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夹薄层黑云母片岩,产状305°~325°NE∠35°~45°,局部∠50°~60°;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倾向坡外,边坡坡高129~267m,自然坡度35°~40°。变形体底面: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片岩,片理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倾向坡外,底面倾角35°~38°。变形体下盘:岩性主要为斜长片麻岩,产状305°~325°NE∠35°~45°,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倾向坡外。

(2)变形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

①根据前期BRJ 山口水库坝基岩块、岩体原位试验结果:岩块天然密度2.69~2.70g/cm3,饱和密度2.72~2.80g/cm3;自然吸水率0.18%~0.24%,饱和吸水率0.21%~0.27%;单轴饱和抗压强度55~64MPa;饱和抗剪强度C值0.8~0.9MPa,ψ值0.9~0.95。

②根据本次变形体ZK2、ZK4 及ZK6 钻孔揭露底面黑云母片岩岩芯取样颗分成果分析,粒径大于80mm含量占17.3%;5~80mm 含量占69.9%;5~0.075mm 含量占11.2%;粒径小于0.075mm含量占1.6%。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E综合判定,该变形体底面结构面属岩屑夹泥型。综合分析建议:变形体HP1、HP2 底面抗剪强度,水上c′=0.05~0.08MPa,f′ =0.45~0.50;水 下c′ =0.01~0.02MPa,f′=0.35~0.40(见表1)。

表1 HP1、HP2变形体上盘、变形体底面及变形体下盘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2.3 HP2变形体工程地质条件

该变形体位于大坝上游右岸2.6~3.2km右岸肘状凸岸斜坡,河流走向由近EW 转SN 向,坡顶高程945m,河拔350m,岸坡自然坡度32°~45°,基岩多裸露。变形体平面上呈“圈椅状”,后缘高程800m,最大河拔220m。

岩性为灰色—灰黑色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产状305°~335°NE∠30°~45°,岩石揉皱较强烈,岩石内片理构造发育,强、弱风化层厚度14~18m。

主要发育NW向、NE向两组构造:①NW向断层:断层延伸长多大于500m,产状305°~325°NE∠35°~75°,带宽0.3~1.0m,压性,带内主要为碎裂岩及角砾岩。②NE 向断层:断层延伸长200~600m,产状45°~80°NW/SE∠50°~70°,带宽0.1~0.5m,压性,面略弯曲,带内主要为碎裂岩。

变形体所在岸坡为凸岸,岸坡后缘整体平直,汇水面积小,受层面影响变形体两侧分布有小洪沟,降雨大部分沿洪沟排出至河道。

2.3.1 变形体形态特征

根据本次地质勘查成果,变形体位于大坝上游河谷2.6~3.2km 段右岸,距离HP1 变形体上游侧沿河距离200~800m,平面上呈扁平的簸箕型。

(1)后缘界线形态:“圈椅状”,后缘高程650~798m,后缘最大河拔160m,后缘长度约640m。

(2)底面形态:为查明该变形体底面的分布位置,本次在变形体上Ⅰ-Ⅰ′剖面布置ZK1、ZK2 钻孔,钻孔揭露底面深度在28.3~34.8m之间,变形体内岩性为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而变形体底面岩性为黑云母片岩,厚度3.0m。

2.3.2 变形体结构特征

根据ZK3、ZK1、ZK2 钻孔岩芯资料及Ⅰ-Ⅰ′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分析,该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三层:

(1)变形体上盘:该变形体上盘垂直边坡厚度28.3~34.8m,平均厚度31.6m,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母片岩,其中斜长片麻岩厚度一般26~32m,黑云母片岩厚度一般2~4m,岩层产状305°~335°NE∠30°~45°。强、弱风层厚度14~16m,物探横波波速Vs=250~380m/s。

(2)变形体底面:根据该变形体后缘拉裂面和钻孔岩芯揭露,变形体底面岩性为黑云母片岩,一般厚度1~3m,平均2.0~3.0m,产状305°~325°NE∠30°~45°,片状—鳞片状结构,云母富集,岩质软弱,遇水易软化,物探横波速度Vs=100~200m/s。

(3)变形体下盘:根据ZK1~ZK2钻孔岩芯揭露,变形体下盘岩性为灰黑色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夹黑云母片岩,产状305°~335°NE∠35°~45°,岩体较完整—完整,物探横波速度Vs=700~900m/s。

2.3.3 变形体体积

(1)断面法计算:根据1∶2000 实测地形图,结合现场地面地质调查、钻孔及物探测试资料、典型地质剖面图综合分析,HP2 变形体总面积6.8×104m2,平均厚度31.6m,总体积约为215×104m3。

(2)CIVIL3D 三维方法计算:将3 条剖面、变形体侧缘及后缘三维空间点导入CIVIL3D 软件,根据提供的三维变形体底面确定变形体方量。计算变形体总方量为280×104m3。

3 变形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前述表1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本次采用中国水科院分析软件EMU 计算:计算拟采用三组参数,按五种工况下进行变形体稳定计算(见表2)。

表2 不同工况下变形体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根据中国水科院分析软件EMU计算成果:正常蓄水位工况下,HP1变形体安全系数K=1.4~1.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HP2 变形体安全系数K=1.07,处于基本稳定—变形状态。

4 变形体的变形监测

4.1 变形体INSAR干涉雷达成果分析

本次InSAR 数据覆盖时间段为2014 年11 月~2020 年10 月。从地表形变速率图和沉降量曲线可以看出,各监测点沉降量变化分为三个时段:

HP1变形体2015年12月1日~2016年5月平均沉降量2.85mm/d;2016 年6 月~2018 年2 月平均沉降量0.29mm/d;2018 年2 月~2020 年10 月 平均 沉 降量0.09mm/d。表明2015 年12 月以来,HP1 变形体平均沉降速度1.08mm/d,变形体处于缓慢蠕动状态。

HP2 变形体自2015 年12 月1 日~2017 年10 月平均沉降量0.14mm/d;2017 年10 月8 日~2018 年4 月平均沉降量0.40mm/d;2018年4月~2020年10月平均沉降量0.07mm/d。表明2015 年12 月以来,HP2 变形体平均沉降速度0.2mm/d,变形体处于缓慢蠕动状态。

4.2 变形体现场监测成果分析

自2019年10月4日首次监测至2020年10月15日共监测8 次。依据监测成果进行分析,HP1、HP2 变形体各监测点水平位移量及垂直沉降量曲线可以看出:

(1)HP1 变形体:累计水平位移变形量为8.3~21.4mm;累计垂直沉降量为31.2~34.8mm;水平位移变形速度为0.02~0.06mm/d;垂直沉降变形速度为0.08~0.09mm/d。

(2)HP2 变形体:累计水平位移变形量为125.1~138.3mm;累计垂直沉降量为181.8~200.8mm;水平位移变形速度为0.33~0.37mm/d;垂直沉降变形速度为0.48~0.53mm/d。

2019年10月4 日以来,HP1变形体水平位移变形速度为0.02~0.06mm/d,垂直沉降变形速度为0.08~0.09mm/d。表明HP1变形体处于缓慢蠕动状态。

2019年10月4 日以来,HP2变形体水平位移变形速度为0.33~0.37mm/d,垂直沉降变形速度为0.48~0.53mm/d。表明HP2变形体处于缓慢蠕动状态。

5 结论与建议

(1)经现场勘察及航片、卫片资料解译,初步查明了变形体地质背景、分布范围、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变形体均为一中倾顺向坡结构库岸发育的变形—弯曲型古变形体,在水库蓄水运行水位骤降工况下,发生了复活调整变形。HP1变形体总方量约329×104m3,HP2变形体总方量约215×104m3。

(2)变形监测资料表明,2019年10月4日~16日以来,HP1 变形体水平位移上部、中部、下部变形速度0.02mm/d→0.04mm/d→0.06mm/d,说明为牵引式变形;各期监测水平位移速率0.038mm/d→0.033mm/d→0.03mm/d→0.020mm/d。可见HP1 古变形体变形趋缓、变形速率变小,处于缓慢蠕动状态。HP2古变形体2019年10月4日~2020年10月16日以来,变形体水平位移上部、中下部变形速度由0.48mm/d→0.53mm/d,说明为牵引式变形;各期监测水平位移速率0.408mm/d→0.396mm/d→0.39mm/d→0.36mm/d。可见HP2 古变形体变形趋缓、变形速率变小,处于缓慢蠕动状态。

(3)根据中国水科院分析软件EMU 计算成果分析:正常蓄水位工况下,HP1 变形体安全系数K=1.4~1.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HP2变形体安全系数K=1.0~1.07,处于基本稳定—变形状态。

(4)根据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INSAR 干涉雷达对变形体位移成果分析,HP1 和HP2 变形体目前处于基本稳定—变形状态。

(5)经初步分析,水库水位骤降是变形体变形的主要诱因,后期水库不宜水位骤降运行。

(6)持续对HP1、HP2 变形体的现场变形监测,完善变形监测体系,升级监测系统为自动化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变形体变形情况。

(7)针对可能的重大自然灾害、库水位骤降引起的变形体发生突发变形情况时,做好相应的工程安全防护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
产状黑云母后缘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后缘发散翼型在宽体客机机翼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新疆蒙其克辉长岩脉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区花岗斑岩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老鸭泉岩体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