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玮怡
(谷城县人民医院,谷城,44170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患儿在围产期因窒息而致其脑部出现缺血缺氧而对其脑组织造成损伤的疾病,其常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救治,则易增加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般利用早期亚低温治疗方式对此类患儿进行救治,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2]。但在临床上,由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已对患儿脑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死亡率较高,诊疗难度较大,所以在早期亚低温治疗中,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较高。预见性护理可通过对患者病情、基本资料等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其整体的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早期亚低温治疗中采用临床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观察组中女4例,男7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40.03±0.67)周;5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对照组中女5例,男6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40.01±0.65)周;4例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的患儿;2)经CT检查,均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遗传或先天性疾病的患儿;2)病情严重,诊疗过程中死亡的患儿。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即在诊疗过程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注意其呼吸状态,若其心率或呼吸状态出现异常,需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观察组的患儿接受预见性护理,护理方式如下:1)制定护理方案:首先,责任护士需对患儿的检查诊断结果和胎龄、娩出方式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评估、分析,预测在早期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诊疗和护理风险,并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方案。其次,落实护理方案,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实际的诊疗、护理效果,适当调整护理方案,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和处理方案。2)体温及生命体征监测:护士需定期为患儿进行体温测量,若其体温有快速下降现象,则护士需采取紧急应对措施,通过加盖保温毯等方式,帮助其保持较恒定的体温,若其体温上升,则护士需重视其血压变化,避免其出现低血压。同时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儿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变化,及时为其清理呼吸道,避免其因呼吸不畅而影响心功能。3)营养支持: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护士需定期通过静脉输注方式为其补充所需营养,并定期对其口腔进行清洁护理,帮助其保持口腔健康。4)消化道及皮肤护理:护士需定期检查患儿胃液,以评估其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确保其能有效吸收输注的营养,保障其有较稳定的康复状态。同时由于患儿需在亚低温状态下接受治疗,因此护士需重视其皮肤护理,定期检查其皮肤状态,并帮助其改善体位,若其皮肤表面温度过低或过于干燥,则护士需注意保暖、保湿工作,且需定期对其皮肤表面进行清洁。
1.5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儿的AIS失眠评分:利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2组患儿护理前后(护理后2周)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其失眠情况,以评估其睡眠状态,此量表共计24分,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高,比较2种护理方式对患儿病情及睡眠质量的影响。2)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在护理前后(护理后2周)观察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用神经学评分量表对患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情况等进行评估,该量表共计0~4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越佳。统计2组患儿开始护理和早期亚低温治疗后所需的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放射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3)观察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护理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低血糖、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患儿人数。
2.1 2组患儿护理前后AIS失眠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儿AIS失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AIS失眠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护理后的AIS失眠评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护理前后AIS失眠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所需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放射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神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2.3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45.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因窒息而致其脑部出现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神经受损的疾病。此病多因胎盘早剥、早产、胎位异常等因素所致,患儿发病后多有意识障碍、惊厥等临床症状[4-5]。且若未及时控制其病情,则极易诱发脑水肿、脑积水等并发症,严重损伤患儿脑组织,导致其出现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后遗症。该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早期亚低温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但亚低温状态易增加患儿的应激反应,致其出现体温下降等状况,因此需在此诊疗过程中加入相应的护理措施[6-7]。
为提升缺血缺氧性脑部患儿的早期亚低温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此疾病患儿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AIS失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能提升患儿的睡眠质量。原因是在预见性护理过程中,通过体温及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消化道及皮肤护理这几项干预措施,对患儿实施较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其中,体温及生命体征监测需护士定时为患儿测定体温,若其有体温急剧下降现象,需及时加盖保温毯,做好相关保暖工作;若其体温上升,则护士需注意其血压变化,避免其出现低血压。同时密切关注其心率、血压变化,确保其保持较好的治疗状态[8-9]。营养支持需护士定期通过静脉输注方式为患儿注入日常所需营养液,以维持其机体的正常运作,避免其他组织、器官因营养不良而受到损伤,确保其能保持稳定的康复状态。消化道及皮肤护理需护士定期检查患儿胃液,以评估其胃肠道消化功能,确保其日常营养吸收,且因患儿需在亚低温状态下接受治疗,因此护士需重视其皮肤问题,避免其因皮肤表面温度的快速流失而出现冻伤等状况,同时做好其皮肤表面清洁工作。由于患儿脑组织受到损伤,且受亚低温治疗影响,此类病痛及温度因素易影响其睡眠状态,进而对其康复状态造成影响。因而与常规护理比较,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帮助患儿维持更稳定、良好的治疗状态,避免其体温、皮肤状态等受亚低温影响,还能提升其整体的睡眠质量,帮助其维持较好的睡眠状态。2)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放射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神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原因是随着患儿睡眠质量的提升,其机体能得到充足修养,对促进其恢复,改善其神经功能均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营养支持、消化道及皮肤护理等预见性防护措施,利于促进患儿胃肠道吸收功能的恢复,能提升其免疫力,降低炎症发生风险,这对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病率均有重要意义。3)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原因是预见性护理作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新理念,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患者的诊疗、护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和自身的护理经验,预估患者在实际诊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诊疗、护理问题,包括低血糖、肺部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评估,后根据各风险预测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干预计划和应急处理方案,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和并发症对患者机体的损伤[10-11]。因而与常规护理比较,预见性护理有更好的并发症防护效果。彭晓菊等[12]研究中,观察组神经行为评分更高、后遗症发生率更低,说明预见性护理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对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能帮助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达到较好的诊疗、干预效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接受早期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行预见性护理,可帮助其保持较稳定的康复状态,对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提升疗效,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降低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发生风险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