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

2022-07-15 22:44陈妙玲卢君明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5期

陈妙玲 卢君明

【摘要】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阅读学习之中,在学生认真预习、多方查阅、专心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敢问;爱问;善问

有关大学人士曾提出:“科学研究是‘提出问题’重要?还是‘解决问题’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不管正反双方谁胜谁负,可只是一种结果,但在当前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解决问题固然重要,让学生提出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放眼观望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就会发现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这是一种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而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阅读学习之中,在学生认真预习、多方查阅、专心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指导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因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从问题开始,给出问题,给出思路,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前期阶段,重在参与进来,学会思考。那么,应该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一、启发学生,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是对“注入式”教学的否定。由于以前那种“老师讲,我听”“老师写,我抄”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已根深蒂固,如果老师问到:“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他们会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心想:刚才老师不是把答案都讲了,或者写出来了!若是再问一句“都学会了!”他们会异口同声说:“会了”,就出现了教者与学者完全脱节的尴尬场面。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除了在思想上激发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之外,还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一课时,因本课是学习提问策略的首篇课文,应在充分阅读和小组交流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篇章页的图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再导入本课的学习,可以利用题目或依托课文第一部分“五粒豆期待远行”的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可以分自主阅读和小组交流两个环节展开。自主阅读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阅读和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记录下来。小组交流时,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同时想一想在同学的启发下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问

让学生敢问,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小孩子,遇事总爱问为什么!这是天性。教师应在学生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40分钟,教师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学和讨论,使他们在自学和讨论中发现问题。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学到的提问方法,然后自主运用学到的方法,邊读课文边提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模仿学习伙伴的问题来提问。如学生可以模仿第一处旁批,提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人类可以呼风唤雨?”“‘呼风唤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样鼓励学生求异探新感悟自得,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到开动脑筋、探求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劳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今后的学习中总爱问为什么了。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善问

在教学某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提出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提出的问题十分泛滥,没有针对性。学生爱问为什么!这固然是好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疑”是一种对现有认识不满足的理智情感状态,它既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内驱力,又是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但如果一堂课让学生一直问个为什么,又忽略了教者这个主导作用。为此,教者就必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交流前面学习到的提问方法,如可以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问,可以从课文的内容、写法以及获得的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蝴蝶的家》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阅读。课文是以问题贯穿全文,具有典型的“问题导引”特征,学生初读时,容易顺着作者的思路提出有关追寻蝴蝶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多个角度提问,还可以出示一些问题作为示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我’为什么为蝴蝶着急?”“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学生独立提问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组内交流,拓宽提问角度,然后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问得会越来越巧妙而深远。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求知识,才会使知识掌握更牢固,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编辑室.2015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同步教学资源 教材解读:语文(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