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习生
摘要: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水稻栽培至关重要,通过水稻栽培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水稻的不同需求,但如今在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会降低水稻栽培产量,还可能威胁到产品质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理想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深入探讨水稻栽培技术中的存在问题,继而指明水稻栽培效益的提高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种植效益;提高措施
在我国农业种植发展推进过程中,如果作物种植技术不当,很可能直接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则是从农作物种植以及栽培技术分析的角度,对水稻栽培过程进行优化,并通过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产量。因此,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需要从整地、施肥、选种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建立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案,对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的综合水平有促进作用。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和工业的快速进步发展,水稻播种生长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整体生长质量会相对降低,也会影响最终的产量。因此,水稻栽培技术管理与分析中,则需要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对水稻栽培过程以及栽培管控等进行优化,提高水稻栽培的综合水平。但是,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则需要从水稻栽培管控以及技术分析的角度进行完善,技术应用并没有实现全面普及,对水稻栽培的整体产量与发展水平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在整地作业以及水稻栽培管控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及水稻施工过程等进行优化,在水稻栽培管控以及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水稻栽培的全流程,有助于提高水稻栽培的综合发展水平。随着机械化种植的多元化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水稻种植与幼苗培养等方式,对水稻种植以及技术应用等进行优化,可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价值。
2 水稻栽培技术的存在问题
2.1 选种问题
由于缺乏水稻选种经验,水稻种植人员经常选择不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的水稻种子进行种植,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不理想,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水稻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农户会按照自身经验挑选水稻种子,科学应用水平不足,对水稻栽培过程以及技术应用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选种并没有与栽培环境联系到一起,对水稻产量以及栽培技术应用水平等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2 整地问题
从水稻整地的角度进行分析,整地的土壤翻耕不足,对水稻栽培的整体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水稻栽培以及整地作业的过程中,土壤翻耕不到位,部分土壤会出现结痂的情况,对水稻栽培质量及产量等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3 施肥问题
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在水稻栽培中应用农家肥料,这类肥料中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无法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提供充足营养,长期如此,必然会限制水稻正常的生长趋势。因此,在对水稻进行施肥作业时,应当选择不同的肥料以及用量,并注意施肥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对提高施肥控制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部分农户为提高产量,部分肥料用量过大,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反而影响水稻栽培的整体发展水平。
2.4 时间问题
水稻栽培方式较多,但无论选用哪种方式进行水稻栽培,若栽培人员未针对播种时间展开精准掌控,在错误时间落实水稻栽培,很可能导致水稻在不适气候下无法正常生长,从而直接降低水稻产量。但实际上部分人员在栽培水稻时,并未科学确定栽培时间,这种情况主要是因栽培人员缺乏水稻栽培认知,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其对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并不了解,最终导致水稻在错误时间完成播种。
2.5 管理问题
田间管理是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田间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都对水稻栽培的整体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从田间管理的角度分析,水稻栽培的过程中,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缺少科学的田间管理,对水稻栽培的整体产量与发展等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田间管理与栽培技术分析的视角下,田间管理水平不足,现代栽培技术的应用率不高,会降低水稻栽培的整体效率与质量,且会降低农产品的综合产量。在水稻栽培技术分析中,技术应用不足,会降低田间管理效率,并直接影响农业的经济效益。
3 水稻栽培效益的提高措施
3.1 科学挑选水稻种子
(1)对于我国水稻种子选种管理需要拥有充分的专业认识,并重视我国水稻种子选种管理工作,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选种手段进行的综合选择,能够提高我国水稻的种子产量和播种质量,有效地推动我国水稻选种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率的提升。(2)水稻種子需要结合土壤环境以及是否为重茬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栽培原则,并对水稻栽培过程以及栽培技术应用等进行优化,科学选种,对提高水稻选种以及水稻栽培水平等方面有促进作用。(3)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考虑水稻种子本身的适应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结合区域气候环境、雨水量,差异化选种,有助于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水平。
3.2 做好播前整地工作
整地工作对水稻栽培技术管理以及水稻栽培产量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土壤环境,对整地作业过程以及土壤深度等进行科学管理,与此同时,保证土地没有白色污染,并对杂物进行清理,为水稻栽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田间土壤底部进行翻耕后,在需要从土壤深度以及土壤环境控制的角度,对土壤环境进行综合管理,土壤深度为15~20cm为最佳,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利用有机益生盐、氧化石灰等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栽培的综合产量。对此时田间土壤底部土地进行充分的室外阳光照射晾晒,减少此时田间土壤内的有害植物真菌虫卵致病菌群数量的增加。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如何保证水稻种植时,在基地某一区域的田间土壤以及田面完全得到找平。
3.3 落实正确施肥方式
在农田开始二次施肥时,要适当追肥保证进入农田底部肥料中氨基钙与磷的氮、磷、钾等有机肥和化学物质的合理混合使用比例,并适当追肥,选择合适的肥料施肥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二次施肥。但在开始选择新的农田肥料时,最好还是适当选择一种介于有机肥与其他多种无机肥物质相间的肥料结合,同时,还要适当追肥施加适量的钙氮磷钾肥。在农田开始二次耕田之后进行追肥松土时,要首先施肥彻底清除留在农田进入土壤底部缝隙表层中的有害肥和杂草,再根据进入农田底部土壤缝隙中的有害性质,合理进行施肥后再进行二次混合施肥。农家肥中还分别含有丰富的氨基碳酸钙元素和多种氨基磷酸钾和镁元素,因此,在农田开始追肥施新的大量农家肥时,应该在肥料搅拌好和混合处理均匀后首先将肥施在进入农田底部土壤缝隙中的植物表层,并通过肥料的应用,提高水稻栽培与田间管理的综合水平。
3.4 精准控制栽培时间
不同气候地区播种水稻的当地播种发芽时间不同,因此,必须正确推算计划播种水稻的当地播种发芽时间。在首先确定晚稻播种发芽时间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晚稻生长发育环境、适用的晚稻育苗种植方式和播种水稻的当地种植育苗品种。例如:全年都种且可以当地种植的当季早稻,不仅应该要充分考虑其土壤气候条件因素,也应该要充分考虑当季早稻与当地晚稻育苗种植时两者的时间衔接以及时间分配问题。再有比如晚稻湿润播种育苗与干旱播种育苗,这两种晚稻育苗种植方式对大气温度与土壤湿度的衔接要求不同,因此,其晚稻播种发芽时间也就不同。再如湿润播种育苗的晚稻播种发芽时间其中对温度要求应该要高于干旱播种育苗。在确定种植当地晚稻时,要根据当地晚稻的播种生长发育周期表来推算其正确的晚稻播种育苗时间。
3.5 适当调整灌溉情况
水层和秧苗含水量合理收集利用的有效控制,不仅有利于农业能够有效率地加快春耕稻田各种水稻和秧苗的合理生长发育利用速度,又有利于农业能够有效率地节省春耕稻田土壤水资源,确保春耕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稻农在准确分析掌握当前春耕稻田干湿湿度变化影响情况后,要及时适度加强对春耕稻田土壤、水分的合理管理,严格控制各种稻田水稻春耕稻田土地灌溉的土壤浇水验收次数及土壤灌溉浇水时间,并以间歇式春耕稻田土壤灌溉浇水方法及时代替一次性春耕稻田土壤灌溉,进行湿润后的有序和更具弹性的春耕稻田土壤灌溉。及时适度充分关注稻田阴雨干旱天气以及的稻田土壤水层含水收集情况,确保当前稻田土壤水层和含水的收集厚度,满足新的稻田水稻秧苗生长发育需求。
3.6 及时构建预警系统
水稻种植在我国分布广泛,且气候差异对水稻栽培与产量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结合水稻栽培的环境需求,建立预警系统,可提高水稻栽培的综合管理水平。建立专业的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自然灾害对水稻的危害,减少水稻的损失,更好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该系统的构建结构如下图所示:
做好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当地自然灾害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7 持续提升技术水平
(1)水稻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则是从施肥推广技术以及机械作业技术联合应用的角度,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对生产模式以及技术应用进行优化,可通过栽培技术分析与田间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发展水平。
(2)加快大力推广无公害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就目前而言,许多一些偏远地区的无公害生物化肥技术生产工艺与新技术还是没有做到能够真正得到很好地有效进行推广,特别在一些偏远山区,则需要根据水稻栽培需求,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合理性等进行评估,通过水稻的栽培与管理,改善水稻种植环境,提高栽培技术的合理性,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技术水平。在水稻栽培与处理的过程中,对整体技术、机械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施肥技术等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可结合依然大量地在推广或者利用的无公害化肥农药与利用生物加工化肥的生产技术等来进行现代农业化肥生产中的化肥处理工作。因为现在还没有有效地推广提高产量与改善化肥生产品质的技术,所以应需加快大力推广无公害生物化肥技术生产工艺与新技术,避免造成在农食品上的严重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上的严重破坏。
3.8 定期开展田间管理
水稻栽培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准备工作,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传播,需要定期检查干旱水稻的土壤生长和生理状况,及时处理和清除杂草,发现病株,及时种植和拔除病苗。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工作,则需要从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对不同时间段的水稻生长需求进行管理,例如,针对水稻栽培的病虫害进行防治,结合雨水量,对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全方位监控与管理,对提高水稻栽培的品质与产量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通过生物除虫、人工灌溉等多种方式,对病虫害问题、干旱问题等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的综合水平。在掌握提高我国水稻生产品质的关键同时,不断优化提升水稻产量,减少水稻生态环境中的污染。
4 结语
提高我国大米食品行业的技术水平,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有必要认真、科学地促进水稻食品业的种植与发展。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我国水稻产业栽培技术,提高对我国水稻产业栽培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实际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采取更多政策措施,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保障我国水稻种植的发展水平。全面准确把握与我国水稻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为提高我国水稻产品种植业的产量和生活质量而不断努力,以充分满足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对各种水稻农产品的有益需求。
参考文献
[1] 林志豪.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12):29-30.
[2] 方太富.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8):16.
[3] 叶翠萍.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村实用技術,2021(5):59-60.
[4] 董卫东,苏建功.水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3):168-169.
[5] 刘静,王新军.探讨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参谋,2020(20):54.
[6] 王玉方.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16-17.
[7] 王风婷.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68.
[8] 刘明霞.探讨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