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明昭 尹虎强 孔卫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的成就,但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要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农业领域科技的应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进创新农业环保技术,促进农业领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生态农业概述、农业环保技术介绍以及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三部分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环保;技术运用
在新时期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以经济建设作为发展基础,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通过对农业发展技术的创新,实现农业环保技术的提升,从而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發展,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
1 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新时期提出的创新性发展理念,其基于生态学理论等学科,引入现代技术、传统技术、系统工程等,实现了生态农业的体系构建。生态农业将自然条件与社会资源相互融合,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发展的创新目的。其不仅能够确保农业发展的产出量,更能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生态化发展,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
2 农业环保技术介绍
2.1 传统的农业发展技术
传统的农业发展采用轮作休耕的模式来增加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所谓轮作是指在相同的耕地上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采用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进行有计划地按季节或按年顺序轮种。轮作是通过用地和养地两种模式的结合实现土地肥力的改善措施。在传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北方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采用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3 年轮作,而南方地区则采用“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这种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的轮作。而在运用轮作的过程中,会辅助休耕的策略进行土壤调节。所谓休耕,是指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进行耕地不种植或者不耕不种,即在同一块耕地上种一年农作物,次年停止种植,第三年再继续进行种植。通过这种方式让土壤进行调节,实现自主的恢复肥力。轮作可以高效地使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从而改善土壤的特性,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的结合。蔬菜轮作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原菌特点决定轮作模式、依据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农作物、利用时空差进行轮作、作物茬口特性的评价、深根与浅根的轮作等。合理的轮作制度管理对农业经济的提升具有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可续发展。休耕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分为季节休耕、全年休耕与轮作休耕。根据休耕的策略特点,该方式适用的地区包括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以及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休耕可以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土壤性状、减少地下水开采。推荐轮作与休耕相结合,轮作为主休耕为辅[2]。由于农业生产对产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土壤养护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休耕季节的粮食产量得不到保障,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环保技术问题概述
目前为止,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保障国家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粮食的安全保障,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降低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提高,并且增加了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保障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发展农业环保技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几点问题。首先,是缺乏推广农业环保技术力度。为实现农业环保技术的有效推广,各农业发展地区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推广小组,来促进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环保技术的了解,并将其使用在自己的农业发展事业当中。其次,是要加强对新环保技术的研究,促进行业的科技发展。改善传统农药化肥的有毒性质,研发出环境污染影响小的环保产品,并通过宣传手段实现技术的推广,保障传统农药化肥能够被有效替代。再次,应完善农业环保技术相关的制度管理。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加大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约束相关人员,避免存在违规等现象阻碍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实现对农业环保技术政策管理,保障农民的经济发展,促进更多的农民积极地参与生态农业建设。最后,要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低于工业废物,因此要合理地处置废弃物,保障农业环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秋收之后产生的秸秆,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等,可以通过循环使用的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粪便作为肥料,实现农业废物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种类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除了植株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还要对其种子等健康问题进行预防检查,以下将介绍三种主要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1)防病虫害促生长技术。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会遇到害虫的侵扰,从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致使粮食产量达不到标准。因此防病虫害促生长技术可以促进农作物生成抑制生长的物质,以此来进行虫害的预防,避免农作物受到影响。(2)电子杀虫技术。电子杀虫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农药杀虫方式,它的效率更高,最大程度地避免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目前传统的杀虫方式是采取农药杀虫,不仅对土壤肥力造成严重影响,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用电子杀虫技术更有效地保证了土壤安全和空气安全。与此同时,害虫的繁殖是影响杀虫效率的重要因素,该技术可以避免大范围的害虫繁殖,为农作物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3)农作物种子的磁化处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决定于播种阶段的种子质量。将磁化处理技术运用在播种阶段,实现播种种子的优化,提高种子的对环境的对抗性,提升在恶劣环境下农作物的生存概率,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产效率[3]。
3 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
3.1 防病虫害促生长技术的应用
病虫害的侵扰是农作物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防治,农作物就会出现大量减产,甚至是大面积死亡等现象。针对该问题,目前使用的喷洒农药防虫方式存在影响环境的弊端,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壤缺乏营养,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阻碍绿色农业的发展。针对该问题可以采用防病虫害促生长技术,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预防。防病虫害促生长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电极与地面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自动循环的电场空间,电场空间内会产生许多臭氧等有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受到电场空间的影响,发生改变,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促使农作物生长速率加快,农作物的产量更高。在形成电场的过程中,由于电极线在连接至地面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该过程会生成多种有机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在电场循环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巨大影响,促进其形成更强的环境抵抗能力,从而实现了对病虫害的防治,保障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电场循环空间可以实现杀菌消毒的作用,其有效阻碍了空气传播的病毒途径,有效地防范了农作物生长空间的害虫侵犯,并且最大范围地避免了害虫的再次繁殖,有效地提高了病虫防治的效率。
3.2 电子杀虫技术的应用
电子杀虫技术是指结合害虫的多样化特点、个体特征等属性,利用针对性的物理方式将害虫消灭。有的害虫具有趋光性、趋波性,有的害虫对气味比较敏感,通过对其特性的分析,制造出针对性的捕虫灯,实现害虫的捕获杀灭,从而实现降低农作物的虫害概率,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其面对的最普遍的问题。而电子杀虫技术针对该问题,利用多元化的技术针对性地解决了病虫害的影响。针对害虫的特性,制定了针对性的杀虫技术。在农作物害虫当中,飞蛾作为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趋光特性,因此针对这类型的害虫采取创造光源的方式进行防治,通过在农作物生长环境周边布设捕虫灯,由于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捕虫灯可以有效地引诱飞蛾靠近,从而实现避免农作物遭受虫害。由于夜晚的时候没有自然光源,为捕杀飞蛾类虫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夜晚时在农作物生长空间中设立的光源,引诱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飞蛾,再通过捕虫灯上传输的细小的电压,来彻底消灭飛蛾。农作物遭遇的不止有飞蛾类趋光性害虫,除此之外还存在对气味敏感的飞虫。所以电子杀虫技术还可以通过释放气味来引诱害虫,从而实现害虫的捕杀。在捕杀害虫的过程中,雌性害虫的杀害应该加以重视,打断其繁殖的途径,避免虫害的反复出现造成农作物的损失。通过利用物理方式的杀害,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了土壤、水源等遭受污染,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电子杀虫技术,将有效灭杀害虫。与此同时,高效的电子杀虫技术促进了农药用量的减少,改善了土壤污染情况。其次,电子杀虫技术的价格低,适用于农民的生态农业发展,更有利于生态环保技术的推广,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
3.3 磁化处理种子技术的应用
磁化处理技术是指开始播种之前将种子放入磁场中,对种子进行磁化操作,从而实现种子特性的改变,进而实现对种子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的提升,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率。利用磁场产生的作用实现种子特性的优化,提高其生存概率,实现种子对抗性的改良,提高农作物的出苗率。在实际的磁化处理技术应用中,磁场会增加种子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是种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种子出苗初期,根据植株的生物特性,其营养物质会优先向根系传输,磁化处理后的种子更是加强了此特性,实现了根系营养吸收的最大化,强化后根系的吸收营养功能促使农作物的后茎秆会生长得更加粗壮,从而加强农作物的抵抗能力。面对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农作物不会被吹倒,增加了其生存能力,从而增加农业生产量。而吸收充足的营养之后,农作物在后期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颗粒饱满的果实,生产出更健康、更有营养的粮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磁化种子处理技术不仅会提高种子出苗率,更会影响农作物之后的生长,甚至是成熟周期也会得到迅速提升。因此,对农产品种子进行磁化技术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作物种子的磁化处理技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即将播种的种子进行磁化处理,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的大幅提升,同时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其根系更加发达,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农民可实现增产增收,更有利于农业持续性发展。
3.4 农业土壤合理运用技术
农作物生产周期结束后,都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其中最主要的废弃物为地膜。农民可以采取机械的方式捡拾废弃地农膜,去除其中的杂质之后晾干,打捆处理好之后交售到附近的农膜回收点,为下一个季度的农业生产企业提供原料,实现农业生产工具原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残膜对土壤的影响,为下一季度的农产品种植提供保障。除此之外,由于创新性的农业环保技术的推广,传统的杀虫灭虫方式被使用的概率逐渐降低,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也随之出现在农民视野中。首先,充分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实现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利用回收上一季度粮食生产剩余的秸秆,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处理后埋入耕地,利用秸秆充当天然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下一季度的农作物生产。其次,是选择质量高的耕地,充分利用创新性的农业环保技术,实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从而改善土壤污染情况。除了要降低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外,还要加强对耕地的灌溉技术,实现耕地的合理运用。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新型农业生态技术的使用,通过应用农业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消耗最少的水资源达到最佳的农业灌溉效果,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灌溉技术的普及,增加土壤的利用率。首先,利用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完成水资源的合理运用,将水资源保护列入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目标,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安全性。通过使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模式,改变传统农业灌溉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生态农业发展阶段引入先进的农业环保技术,通过利用防病虫害促生长技术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再利用电子杀虫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有效灭虫,更大程度上减少农作物的损伤,在通过物理方式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同时,要利用磁化种子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性质的改善,使种子的优良特性得到强化,从而实现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利用农业环保技术的科学性,改善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土壤质量,优化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仅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环保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从而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琴.浅谈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环保技术的运用[J].种子科技,2021(19):91-92.
[2] 边缘.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环保技术的运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22):115.
[3] 贺天新.浅谈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环保技术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