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性研究

2022-07-15 01:25:23梁雅慧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互动变迁

梁雅慧

摘 要:茶馆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馆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一大支流。随着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的稳定与快速发展,中国现代茶馆文化正如火如荼地浸入到城市生活中,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茶馆文化为视角,立足于茶馆文化在城市中的变迁,探讨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在经济、文化、社会三方面的互动性。

关键词:茶馆文化;城市生活;变迁;互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8-0085-03

我国茶馆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茶馆最早以茗铺的形式出现,主要的功能是提供茶水以便来往的商旅和行人解渴歇脚。《新唐书·陆羽传》有载:“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形成风尚。”《封氏闻见记》中说道:“城市多开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1]可见,从唐代开始,茶就逐渐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品,茶已经开始在普通民众之间盛行。加之寺庙、驿站等多种场所免费提供茶水,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和兴盛。自近代以来,茶馆文化在中国的城市生活变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茶馆对于观察社会生活、政治变迁、文化交融等来说也是极其适宜的场所。

一、茶馆文化现状

茶馆是人们以喝茶为主体活动的群众聚集活动场所,茶馆也已成为城市人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密地联系着各个城市的居民,具有独特文化的代表性。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茶馆在我国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承接者的角色,特别是在巴蜀地区。巴蜀人尤爱喝茶,因此巴蜀地区的茶馆把茶馆文化宣传得更是如火如荼,把一个个独立的巴蜀人串联成了一个大团体——茶馆人。巴蜀茶馆人常到茶馆打麻将、看报纸和录节目,也常常参与到巴蜀地区特有的变脸、掏耳朵、“摆龙门阵”、金钱板、木偶戏等项目中来。此时,茶馆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而这些纷繁的娱乐活动不仅是人际交往和群体交往的载体,也是城市生活中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渠道[2]。

尽管茶馆的发展历史存在缺陷,但其也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私人茶馆和综合性的茶楼两种主要的类型。私人茶馆极具个性化,在满足普通民众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综合性的茶馆整合了茶馆开发的多种功能。另外,品牌茶馆的连锁经营方式也是较为新颖的。到现代,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形式和特点,尤其以商业化和娱乐化最为突出。

现如今正处于现代化的快节奏时代,以茶会友不再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茶馆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性愈加减弱。但由于城市生活中的多元化需求,茶馆文化仍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二、不同时期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性变迁

(一)自唐起始的古代时期

茶馆文化起始于唐代,并自唐代逐渐兴起与繁荣。隋唐时期商业发达,茶叶贸易甚是兴盛,喝茶逐渐形成风俗,因此茶馆便应运而生。中唐以后更是产生了供奉茶神陆羽的习俗。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茶馆文化也因此发展到高潮时期。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茶坊》中有记载,那时的茶馆已经开始多元化发展,冬天兼卖擂茶夏天兼卖梅花酒,茶楼中也会有多人聚集学唱叫,称为挂牌儿。正因如此,茶馆文化发展迅速,已经具备后期茶馆的大致功能。

至元代,茶馆文化已经普及,饮茶成为各阶层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因此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全国统一之后,四川便设立了盐茶运司,负责兼管井盐和茶的产销。明代以来,中国人的饮茶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食茶粥演变成了如今仍在使用的开水泡茶。饮茶形式的变化为后日茶馆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市民阶层在明朝中后期的兴起也使茶馆行业得以兴盛发展。清代茶馆,在苏杭一带最为盛行,明末清初也有很多文人雅士关于茶馆的记载,而成都的茶馆也在清朝末年蓬勃发展了起来。

(二)民国以来的近代时期

民国以来,茶馆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公共文化空间。学者王笛也提到过,巴蜀地区茶馆是社会各阶层的娱乐空间,是人们交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中心,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革的预示者[3]。在民国时期,战争不断爆发,而茶馆作为交流沟通信息的重要场所,在此刻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茶馆因此也获得了传输情报的功能。同时,在茶馆议论时事政治而导致茶馆被封也是常有的事情。由此可见,茶馆已经成为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休闲娱乐场所,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中心地带,也是近代政治变迁的见证者。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当今时代

新中國成立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如今我国经济也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核心要求,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也开始把焦点转向了精神需求,因此使得茶馆文化重振旗鼓。

在现代都市文明中,由于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大众传媒的兴起,大量咖啡馆、清吧涌入城市生活,撼动了茶馆的中心地位,使得茶馆不再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场所,分流出了一部分原属于茶馆的经济效益,给茶馆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现代茶馆经过自身的不断改革创新,在涅槃中重生,守住了其在城市生活中休闲娱乐的地位,并未被其他场所撼动。当代人们把传统茶馆升级成了精致的茶楼,取传统茶馆文化之精华,再加以现代文明之创新,既满足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适应了当今城市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性

(一)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经济互动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消费品的文化附加值占比越来越大,可见消费者对文化消费需求的迫切性,因此近年企业的文化营销也变得更加热门。我国茶文化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相比其他文化产业,茶馆文化产业更易脱颖而出,将文化营销这个重要因素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当今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导致人们精神压力增大,急需找到合适的方式让自己慢下来。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大众传媒等不同途径都能了解到喝茶的益处,因此茶馆文化营销深得人心。中国人对茶的普及程度为茶馆文化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消费者在饮茶的同时通过茶文化认识到了精神的需求,使其在得到生理需求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既调节了当代城市人的心态,减轻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满足了人们想要慢下来的愿望。

文化产品的创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协调了文化内涵和社会发展,将精神文化赋予到产品上,将多元文化的多彩和特色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现代消费者在消费茶时,获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消费和享受,其能够体验茶馆独特的文化氛围,并享受其中的和谐与清净、祥和与自然,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

传统茶馆具有信息交流、商业交易、仲裁审批三大经济功能,而现代茶馆在其基础上去粗取精、去旧取新,因此获得了重大的革新,使茶馆文化以一种更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但茶馆文化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使得茶馆数量剧增,相互之间形成恶性竞争,因此至今尚未出现具有引领能力的茶馆文化企业品牌,这也让茶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文化互动

茶馆文化博大精深,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由此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茶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公众的生活体验,涉及到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物质文化角度来看,茶馆的装修融清明建筑及现代时尚元素为一体,产品种类繁多并各具特色,除了茉莉花茶、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各类大牌及小众茶品,还有大碗茶等特色茶宴。当然,以景德镇瓷器为首的精美茶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各种细节体现深得市民之心。

从精神文化来看,茶馆企业继承了中国茶文化,并使其蓬勃发展,民族茶文化作为呈现给世界的闪耀中国特色的名片,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茶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敬”“精进”[4]。“和”指“天和、地和与人和”,古人常云“以和为贵”,故“和”是茶文化的根基,意指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茶文化也对社会的和谐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敬”意为“尊敬、敬重”,即人与人之间互相存一分敬意能够使其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精进”寓有“精于事业、不断进步”之意,意味着我国茶文化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学、佛学和道教三大流派的精髓,倡导自然、朴实和回归起点的美学观念,满足了那些想要回归自然的人们的渴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像茶的香味一样,茶文化中固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逐渐渗透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初闻时浅浅淡淡,品后愈觉清香沁肺。人们对饮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的环境与装饰、柔和的色彩和清新的空气是装饰茶馆的基本要求。

有人说中国人就像茶一样,总是在冷静、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既不谦卑也不胆怯,强调相互帮助和依赖,并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倡导遵守秩序、增进友谊和相互体谅。关于自然,中国人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行合一”以及合理地向大自然索取需求,不能让其失衡。水火本不相容,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是相互兼容的。儒家学派倡导将这些思想纳入中国的茶文化,倡导在饮茶中交换思想,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相互间的友谊。因此,饮茶不仅是一种自我检查,也是了解他人的途径,这种和谐、友善的精神文化正是來自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

(三)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社会互动

茶馆是社会的缩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们放松和享受的地方,茶馆还反映出该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茶馆将独立的市民们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强大的社交网络,并在与个人的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和交流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蜀地,更是大多数公民生活中的常见交流方式。

如今,茶馆的地位在时代的发展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以茶会友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过去的区别在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不再需要在公共场所学习新闻,但仍然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与朋友面对面地交谈。现代茶馆在形式上更加注重氛围感,闹中取静,在一个物质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环境优雅、风格高雅的茶馆,极大地满足了公众寻求内心宁静、减慢生活节奏的现实需求。以茶会友在这种具有高雅氛围的现代茶馆中,更加具有了迷人的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是联系友情的重要场所,也是现代生意交流的重要场合,以茶会友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不仅是茶文化的延续,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茶文化的这种适应时代的发展,展示了极强的文化适应力,也表现了茶文化极强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和公众。

实践证明,茶馆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与茶馆文化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审美修养三大社会功能密不可分。

休闲娱乐功能顾名思义,在娱乐之中放松身心,使其愉悦,让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获得了改善。品茶是现代人修身养性的好途径,从古至今,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茶馆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第一场所,人们在此饮茶品茶,同时打牌、下棋和听戏等,休闲方式之丰富,让每个人在茶馆里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

茶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指当我们处在茶文化氛围浓厚的茶馆里,便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其文化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尤其是当现如今的年轻人在茶馆里休闲交友、品茶时,不仅学习了茶文化的知识,也获取了茶文化的养身之道。茶文化极具吸引力,茶文化高雅的品格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在这个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有着一种优雅而又让人想亲近的吸引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去了解茶文化,并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灵气和力量的,而传递灵气和力量的方式就是让公众与传统文化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在双向互动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茶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一定的帮助。

茶艺之美的欣赏便是茶馆文化的审美修养功能。在茶馆里泡一壶茶的过程都是一个充满美感的艺术活动,沏茶过程中的水温感知、动作顺序都是一门技术活,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在环境舒适的茶馆里品茶这种审美修养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美感的敏感度。

结语

本文以茶馆文化为出发点,通过梳理茶馆的发展概况与历史变迁来研究茶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探讨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和社会的相互融合和互动。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茶馆文化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与咖啡馆、清吧等同等作用的场所共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并在其中异彩纷呈。

茶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其发展历程提示了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茶文化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热捧,茶馆文化作为特色传统文化受到了公众的热爱,这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茶馆文化不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中国的历史痕迹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茶馆文化也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新标杆,以其发展为其他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让我国传统文化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传统文化的新标杆,茶馆文化不光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自身也应该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开辟出革新发展之路,所以茶馆文化要继续努力鞭策自己,力图达到经济效益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美好新城市。

参考文献:

[1]  张一民,周英美.中国茶馆的演变及社会作用[J].中国茶叶加工,2007,(3):52.

[2]  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J].农业考古,1991,(4):98-100.

[3]  王龙.选择与重构: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的史料运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9):110-112.

[4]  宋毅彬.中国现代茶馆的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互动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
象棋子的变迁
学与玩(2017年12期)2017-02-16 06:51:24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36:58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04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5:41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