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口袋公园设计研究

2022-07-15 01:46宰湘婷
工业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口袋公园景观

宰湘婷

关键词:地域文化;口袋公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2)06-0149-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的方向转型,微空间更新已成为实现城市双修的重要措施。将城市边角的“失落空间”更新改造为口袋公园,以激发城市活力和提升城市形象,是应对当下城市“存量更新”的一项抓手。我国多省市已陆续提出口袋公园建设计划,随着建造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出现了“机械造景”“千园一面”“重绿地、轻文化”的现象,口袋公园设计趋向于同质化,忽略了地域文化的植入和对城市人文的传承。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口袋公园设计,是值得重视的城市问题。

1地域文化与口袋公园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1]。地域文化可以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建筑风格及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自然资源[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吸收优秀的内涵丰富自身,具有一定的演变性和多元性。

1.2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1921—2000)于1963年在“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展览上提出的,是指高密度城市中零散分布的小公园。原型是散布于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在西方又被称为袖珍公园、迷你公园等。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中,最小公园的服务半径为0.3—0.5km[3]。口袋公园具有改善城市环境、活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和重拾城市记忆等功能。

2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口袋公园设计现状

2.1复制粘贴且地域文化缺失

口袋公园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在欧洲和日本等地蓬勃发展,城市居民对口袋公园的建造参与度较高,形成了相应的口袋公园体系。国内口袋公园研究尚未达到成熟稳定阶段,面对当下城市发展与更新中口袋公园的建设热潮,忽视了地域文化,雷同现象较为严重。

2.2主题不明且文化挖掘不足

地域文化是口袋公园设计的灵魂,有利于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口袋公园中地域文化的植入越多越好。调查发现,部分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中未结合场地背景、受众需求、场所精神等要素精准定位文化主题,地域文化挖掘不足,盲目进行文化堆砌,造成了口袋公园景观无序和杂乱的状态。

2.3形式单一且文化表达局限

调研发现部分口袋公園设计表达形式单一,对文化的诠释还停留在风格化和符号化等较为浅显的层面,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提炼与表达。设计生搬硬套某些文化元素,将其直接装饰于景观设施、小品等文化载体的表皮,虽然在视觉上体现了地域文化,但表达形式陷入同质化,缺乏整合与创新。还有一些口袋公园景观设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设计用心,但忽略了乡土植物的配置等,造成景观元素单调,场景单一。

2.4体验单调且人文活力欠佳

约翰·O·西蒙兹认为:“在景观设计领域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体验”[4]。显然,景观所提供的观赏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期望从多方面体验景观,感受其文化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体验基于人们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只有从人的需求出发全面调动身体的五种感官,才能带来丰富的景观文化体验。寓情于景,寓教于乐,拉近社交距离,打破社群屏障。但目前部分口袋公园对于地域文化的展现还停留在视觉观赏的层面,无法全面调动人们的其他感官,互动体验式活动单调,致使场地人文活力欠佳。

3地域文化融入口袋公园设计的意义

3.1提升城市景观内涵并改善人居环境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是城市公园的补充,亦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并非单纯满足使用功能的公共绿地,更是城市生态和人文基底的绿色空间。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内核,地域文化融入口袋公园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景观的内涵与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改善人居环境。

3.2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并促进和谐发展

口袋公园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以景观的形式融入大众生活,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融入地域文化的口袋公园能加深群众对城市的认知,引发情感共鸣,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群众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它打破了社交壁垒,增进了人们的社交情感,上下联动,促进了社区复兴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3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并塑造城市品牌

地域文化承载着城市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其涉及当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包含自然风貌、自然资源、语言文化、民间艺术、民俗节庆、生活方式、历史名人、饮食文化等,是城市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积淀。地域文化融入口袋公园设计,点状而多元地讲述城市故事,便于市民和游客全面立体地解读城市,更是传承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城市品牌的有效路径。

4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策略

4.1科学选址并挖掘场所文脉

口袋公园选址需进行科学思考,综合考虑可达性和使用率,合理布局而非“见缝插针”式盲目新建。口袋公园是城市存量更新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原场地中的空间和绿植等,避免大拆大建而造成的人力和资金的浪费。深入调研场地功能、性质和人群需求,尊重场所精神,复兴场地文化,唤醒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但是,口袋公园并不能将一座城市的所有文化都表达出来,应深入挖掘场地周边的特色文脉,如历史名人、传统建筑、民俗节庆、方言文化、美食技艺等,并凝练为口袋公园的文化主题。

4.2文化提炼并创新表达路径

文化的提炼与表达是城市口袋公园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路径,每一个口袋公园可以侧重表达一个文化主题,这样更能强化口袋公园的文化个性。提炼地域文化中某一类特点,结合现代理念与技术,创造出文化价值与景观价值并存的空间环境。分别从形式、色彩、材质和空间等方面进行文化提炼,运用再现、象征、隐喻和叙事等多元手法进行表达,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4.2.1形式的再现

形式是物体的样子和构造,是一种视觉符号,给人以整体的外在印象,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可以从自然、建筑、装饰、传统纹样等文化元素中提取再现形式。口袋公园文化形式的再现往往包含写实和抽象两种路径,即从地域元素中提取某一文化符号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运用在景观设计中;抽象再现则是通过对文化符号进行简化加工,提取形式特征属性,生成新的文化符号。北京王府井口袋公园设计理念为“墙上痕”“树下荫”,运用平曲结合的“新墙体”进行空间围合,其构成图案基于对北京传统民居墙砖的抽象表达,墙体镂空透出背后的老墙体,现代与传统的形式对话唤起了人们对北京胡同生活的追忆,彰显出浓厚的老北京地域文化。

4.2.2色彩的象征

色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5]。有研究表明色彩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城市色彩包括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它们共同创造了不同的城市风貌,也无形中体现了城市中人们的文化取向[6]。红色象征热情、蓝色象征宁静、粉色象征温馨等,不同的色彩象征特殊的场所性格和地域文化,给人们以丰富的视觉感受,渲染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如香港的百子里公园选用白色和浅灰色作为基调色,配合护栏和构筑物边框的黑色、植物的绿色、亭架和雕塑的褐色等构成了冷峻厚重的色彩。增强了革命纪念场地的艺术表达,凸显了革命气质与主题。

4.2.3材料的隐喻

材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设计的无声语言,是构建景观作品隐喻性的外在表现。常见的景观材料有:木材、石材、砖瓦、金属、玻璃、陶瓷、混凝土、复合材料等,其特点、用途和美学特性各不相同。不同地域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城市特色,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和社会人文风貌,隐喻不同的文化和情感。郑州“西郊记忆”口袋公园位于建设路与桐柏路交叉口,与棉纺路仅一街之隔,处于郑州这座城市工业时代的核心。红砖修砌的厂房、梧桐绿荫、不时响起的机器声……构建起工业时代国棉厂的印记。方案提炼“红砖元素”为设计线索,利用红砖砌起的“1951西郊记忆”景墙勾起属于那代人的记忆,将风井等构筑物纳入绿地,再配以断岩红砖,是对设计主题的呼应,更是记载和隐喻那个时代的荣光。

4.2.4空间的叙事

叙事学最初源自文学与语言学,“叙”是描述的行为与过程,“事”是描述的对象,意思是讲述故事。空间叙事既是对叙事形态空间性的探索,还是对空间所叙故事和意义的挖掘与阐释[7]。近年来,空间叙事理论逐渐被广泛运用于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将历史与文化记忆作为空间的叙事载体,向人们传达空间情感和文化主题。口袋公园空间的叙事主题往往集中于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再现典型生活场景、挖掘城市风俗传说和彰显城市自然建筑风貌等。香港百子里公园就是口袋公园空间叙事的典型实例,公园设计围绕“孙中山史迹径”为叙事线索,按时间轴线将空间规划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为革命起源展示区,再现了经典的革命历史场景,传达出革命者推翻旧社会的决心;第二个区域为历史展览回廊区,将历史事件以景观设计的方式植入空间,使人们体验革命艰辛征程;第三个区域为革命历史探知园,设置了互动艺术设施,引导人们了解相关的革命历史知识。

4.3元素植入并丰富文化载体

景观设计包含多项构成元素,城市口袋公園设计中地域文化可以通过各种景观元素植入,丰富文化载体,从地形地貌、乡土植物、园路铺装、文化设施等四方面展开。

4.3.1地形地貌地

形地貌是构成城市景观要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城市特色文化元素的提取,将其植入口袋公园的场地设计中,亦能彰显城市地域特色。深圳龙岗甘李路文化街道营造是城市历史感知、在地生活展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公园起伏的艺术地形便提取了客家建筑的屋脊元素,丰富场地竖向空间关系的同时也增强了口袋公园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日本熊本县菊池袖珍公园由三个主题街道公园组成,其中AKiriake主题公园结合日本枯山水文化,在场地中设计了三个凹陷的水池,并将周边的坐凳和公共厕所均设计为石头造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处玩耍嬉戏的特色场地。

4.3.2乡土植物

景观植物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不同地域的气候、水文、温度使得植物的品种与习性也不尽相同。口袋公园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了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构成的层次空间,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风貌。一些乡土树种具有突出的文化内涵,在当地的传统服饰、文学作品、园林景观中都有所体现,是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自然产物。美国佩雷公园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十二棵乡土皂荚树,两侧墙面种满爬山虎,构建了一处绿意盎然的户外休憩空间,吸引了很多游客。北京宋庄镇小堡村微景观公园保留了原有场地种植的芙蓉树、槐树,从五感维度唤醒人们童年的回忆。

4.3.3园路铺装

园路铺装作为景观元素之一,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袋公园内景观的观赏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而影响铺装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铺装的材料、色彩和形状[8]。不同的铺装材料、色彩和形状都展示着城市的地方特色。如阿富汗集市文化公园是一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微型城市街景,在极为有限的街区空间呈现阿富汗社区的多元文化,鼓励社区聚会,构建起当地最具活力的口袋公园。地面大量使用源于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蓝色清真寺)的特产瓷砖,结合深湖蓝的绿松石和天青石与社区产生共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材料应用,不仅给人们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同时还划分了口袋公园的功能区域。

4.3.4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是景观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使用者发生关联,满足刚性的功能需求,富有特色的文化设施亦能点缀景观空间、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文化设施往往通过景墙、雕塑小品、艺术装置等再现当地民俗节庆、名人典故、传统文化等历史或生活场景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以上海九子公园为例,设计运用传统民俗文化再生的方式让景观热闹起来,九子公园得名于九项传统的上海弄堂游戏。公园内古铜色的九子人像以场景叙事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儿时的游戏场景,勾起了一代人儿时的幸福记忆。济南方言主题口袋公园随处可见的方言雕塑“尔力”“杠赛来”“老师儿”等,并辅以小段文字解释,让市民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成为了向外地游客展示济南特色文化的景观窗口。

4.4互动体验并激发人文活力

空间体验即对环境的感知,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探索,通过多种感觉(视、听、嗅、动、触等)体验环境,不同感觉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个人对总体环境的判断与评价[9]。口袋公园营造景观的最终目的是让使用者参与其中,满足不同使用主体互动体验的需求,还能让人们在沉浸式景观参与中深刻领略城市的人文底蕴和魅力。上海市百禧公园通过植入民俗表演、“双美讲堂”、艺术表演、工作坊、艺术展览、公共艺术项目等拉近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美国加州格伦代尔市国际象棋公园设计结合国际象棋闻名的城市文化与市民休憩空间的需求,强化“国际象棋”主题概念。位于口袋公园中部的游戏区,为市民提供象棋竞赛的场地和设施,吸引着来往的各种人群,人们通过象棋互动拉近彼此距离,增进社交情感,感受地域文化,激发人文活力。

5结语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口袋公园设计,不但能形成绿色生态、人文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形象,而且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口袋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口袋公园的调研和对优秀案例的梳理,提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打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口袋公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口袋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浪漫口袋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会喝酒的大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