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2022-07-15 05:46闵俊嵘
中国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乾隆帝咏梅梅花

闵俊嵘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蕉叶式“古梅花”琴,琴体长121.2厘米、肩宽17.5厘米、尾宽12 .3厘米。琴头单护轸,向上以隆起的叶脉形从承露和岳山下穿过,在四弦下方延伸至一徽处;向琴底亦作隆起并穿过轸池延伸至琴尾龈托;琴无底板相合,因此没有共鸣箱,槽腹结构一览无余,是一张罕见的无底蕉叶式琴。

此琴造型为蕉叶式和落霞式结合,不仅有蕉叶式叶片翻卷和叶脉隆起的特征,还兼具落霞式左右对称的波纹状外轮廓。琴底左上方刻“高氏房山珍藏”,字内填朱砂,下方刻琴名“古某华”,字内填石绿;琴名右侧刻乾隆御题诗:“梅花为文桐为身,梅桐琴耶谁主宾?何人斫此甘蕉形,大珠小珠丁晨星。空山一鼓风泠泠,洞庭始波归仙軿。无声凤哕琴有灵,筝琶之耳净者听。”诗文字内填金,御制诗以下用不同字体刻汪由敦、张若霭、陈邦彦、董邦达、梁诗正、励宗万、裘曰修七位大臣关于琴器、琴音、琴道等的诗文,并以金、石青、石绿填色;雁足下方刻方印“陆树声藏”,琴尾右侧刻“向曲外史”,字内均填朱砂。“古梅花”琴形制特殊,题刻信息丰富,集中体现了清代宫廷关于琴器、琴乐的审美意趣。

“古梅花”琴的髹漆工艺考究,以鹿角霜、绿松石等八宝为灰胎,罩朱髹,与后世修复朱红漆层层叠加,磨显后斑驳陆离,古意盎然。漆面呈现圆形断纹,疏朗如星辰,聚集一起形似梅花,属于古琴断纹审美中非常少见的梅花断。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载:“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岁不断,愈久则断愈多。断然有数等:有蛇腹断,有纹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有细纹断,如发千百条,亦停匀,多在琴之两傍,而近岳处则无之。又有面与底皆断者。又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头,此为极古,非千余载不能有也。”

清代程允基《诚一堂琴谈》也有关于梅花断的论述:“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由于“古梅花”琴的圆形断纹过于周正,因此可以判断这张琴的梅花断是人为制作,因此郑珉中先生称这种断纹为“假断”,意即非天然形成。在古琴断纹形态中,梅花断最为古雅,其形成也需要更长时间,虽然不必需要千年,但是依靠琴器自身的老化机理确实需要30 0年以上才有可能,梅花断纹琴自然是少见的。“古梅花”琴对断纹形态的追求,一方面是明代斫琴艺人高超髹漆技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明代文人崇古、摹古审美观念的表征。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记录了乾隆十年(1745年)六月二十七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梅花假琴一张,传旨:此琴上着用银库挑来的玉轸足安上,里面有不用的琴上囊并穗子挑一副好的使用。其破坏处着收拾。琴人收拾好,不要去旧意。钦此。于七月二十八日,司库白世秀将收拾得,配得玉轸梅花假琴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档案中显示,清宫造办处的官员以及当差的太监对“古梅花”的认知是很准确的,将其记录成“假琴”。从乾隆帝的御题诗中能看出,他知晓琴体梅花断纹是前人有意为之,对这张琴的形制和断纹倍感新奇,并且极为重视,以至于在几个月以后命臣工用“补桐书屋”门前枯桐斫制了四张琴。其中的一张“湘江秋碧”琴,连珠式,朱红漆,通体刻画梅花断纹,弦路下的琴面彩绘展翅仙鹤,仙鹤上方和下方分别彩绘祥云,是梅妻鹤子的生动描写。从御制“古梅花”琴到御制“湘江秋碧”琴,乾隆帝对梅花题材和意象的重视与主观表现,根源来自于古人咏梅和追寻梅花精神内涵的传统,梅花凌寒傲骨的清风,高洁脱俗的气韵,以及甘于寂寞的淡泊之姿,梅花作为审美对象,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完全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历史中最为经典的咏梅佳作当属北宋林逋的《山園小梅》:“众芳摇落独暄研,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辛弃疾在《淀溪沙种梅菊》有这样的评价:“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乾隆帝在下江南的过程中,曾数次携带林逋的文稿,到杭州西湖孤山,寻梅追意。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与宠臣董邦达合作完成《仿宋人梅花诗意图》,由梁诗正绘制历史上九位人物的咏梅故事,乾隆帝题写古人咏梅诗两句以及他对画中人物的评价。其中一位是林和靖,乾隆帝盛赞其不食而饱的清高寡淡:“宋故多儒,孰称深造。懿哉君复,名不自表。林宗之俦,风清月皎。有如时雨,化物起槁。不药而愈,不食而饱。汗牛充栋,梅诗岂少。两句千古,谁不倾倒。绝类离伦,一斑可晓。敬拜下风,宜乎米老。”乾隆帝文治武功,自诩十全老人,但是涉及专业绘事,还是会与专业的臣工合作完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巡幸河南返京时路过沙河县,驻跸十里铺村梅花园,御书了宋璟《梅花赋》,并作东川诗一首,画梅一本,勒石于园中,后又记录了对御书《梅花赋》的原因:“巡豫返辔驻跸于此,载稽往迹乃唐宰臣宋璟故里。后人慕其德而建兹亭,以璟曾赋梅花即以梅花名之,惜其赋空传未经贞后,亦一阙略也。予尝读是赋,心企其人,今适与地,会辄手书一通,俾勒陷壁间,既补前此所未备,亦以寓旌贤之意云。”乾隆帝借咏梅表达了对宋璟的敬仰之意。

除了乾隆帝亲自参与的诗词创作以外,清宫处处弥漫着梅花的香氛意蕴,从养心殿的梅坞到乾隆花园的碧螺亭,以及符望阁、延趣楼等建筑的内檐装修,反复使用梅花题材进行装饰,彩绘、镶嵌、石雕、木刻等手法无所不用;在岁末年初会大量陈设“盆梅”,以烘托岁朝景观,甚至用玉、木、象牙等材料制作永不凋谢的干梅盆景。乾隆帝及其臣工留下了诸多咏梅佳作和佳器,“古梅花”琴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他在琴底上御题诗文感慨梅花和琴谁是主谁是宾,其答案是肯定的:明代斫琴艺人削桐为琴,又以梅花断纹为装饰,以及乾隆帝御题诗文,再到用梅妻鹤子为主题髹饰“ 湘江秋碧”琴,这些递进式的主题表达,其核心旨意是梅花意象所蕴含的文人精神。“古梅花”琴的断纹虽是古人的工艺制作,并非天然形成,但是其“真”与“假”早已不重要,古人关注的是梅花充盈乾坤之间的那股清流。试想清宫中以“古梅花”琴弹奏“梅花三弄”,以最清之音表现最清之花,正如王安石所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古梅花”琴因2016年12月的一次外事参观接待,从文物库房提陈修复,在制作文物标牌时邀请从事古代汉语研究与教学的董春起老师,考证琴名与琴刻。董老师对琴名“某”释义为通假字“梅”,对“华”释义为“花”,“古某华”琴自此以后便称之为“古梅花”琴,也由此展开对琴名琴刻不断深入的研究。目前,对琴体的保护修复业已完成,而对梅花精神内涵的深入解读与传承却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乾隆帝咏梅梅花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梅花
咏梅诗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梅花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