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田作品《秋山读书图》。
和一位北方评论家经常交流些中国画问题,问他国内当代画界未知的相对优秀的画家有吗?他推荐了好几位认为不错的画家作品发我。国画难,笔墨更难,大多心浮气躁,只有一位广东的八旬老画家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睛。笔墨比较到位,比较少见的画画高手,说是潘天寿的学生,怪不得。问题也有,比如花鸟画太像潘天寿,山水是黄宾虹加关山月,书法尚有江湖气。微信交流,老先生非常自信,出版过大红袍画集,认为自己是国内最好的画家,比那几个拍卖天价的谁谁谁都好,然后说自己的画在北京三十万一平尺,如果我推荐藏家买一两万一平尺,我听不懂了,立马闷了,沟通于是草草了事。
后问评论家朋友怎么回事,年届八旬还那么要钱,朋友说他很穷,一直做着天价画家的梦,到处找人卖画,反而卖不掉。他的画如果再提升一点,就是十分出色的画家了,不过,在艺术上,一点的提升何其难也,作品高下立判不就是在这一点点上吗?我想正是这种对市场长年急迫的心态才造成创作瓶颈的原因吧。
想来也是可悲,当年画坛上好多原本声名显赫的人物由于创作状态的消失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偶尔记起,再去关注他们如今的作品,已是看不下去了,这么多年过去,没有一幅有说服力的作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充大师是不可能出好作品的,艺术不进则退啊。在艺术圈刻意追逐名利是很少有前途的,动这类脑筋的不如直接去做生意。创作占据的时间成本放在各色应酬公关上,必然反噬艺术的纯粹性。摆脱名利羁绊,一生不被各种俗事纠缠是艺术家的福分,在传统研习上需要时间,在探索实践上需要精力。君不见,那些不甘寂寞混迹于名利场的所谓艺术家死抱一些陈旧的套路化的技巧,不要说超越前人流传后世,在当世也难站稳脚跟。
缺乏对艺术炙热的深爱,是不可能抵达艺术的核心的。艺术不需要平庸的凡夫俗子,艺术需要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孤勇者,其他东西都是不重要的,只有艺术值得去飞蛾扑火,壮烈,燃烧,体悟生命浴火重生。只要你心中永存壮阔的风景,你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苦痛所催生的创造力远胜于甜蜜滋生的小感觉。
当代草圣林散之曾说,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学点真本事,出点新成就,是长时专研浸淫和思索的结果,不是耍小聪明就能得来的。小聪明小技巧的画骗不了人,多少斤两画面自会说话,一览无余。年轻时画画的每个人才华都差不了多少,为何有些原本特别出众的坚持走下去的反而不多?很早出名不是好事,哪有什么天才?所有的大师都是后天拼搏死抠出来的,专业必精于勤,看上去自由洒脱的用笔不会凭空而来。
大家都年轻的时候,激情满怀立志做个艺术英雄的青年比比皆是,一路走来,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理想丧失,这条路上的人日渐稀少,遑论说有所成就了。贪图尘世安逸当然出不了大师,最多是个聪明的画家。过于安逸必然固步自封,找不到情感抒发的出口,所谓技巧最后成为肤浅的空壳。对名利的热衷远大于对艺术的兴趣,这是大部分人最后的选择,靠这些人如何撞开厚重神奇的艺术之门?
想想也是,就是在唐宋元明清,一个朝代两三百年,舞文弄墨的举不胜举,也就平均出了四五个大师级画家。不过,哪个时代都会有画不过古人这个伪命题,还不是一代代畫下来了吗,还不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吗?
《太平》韩天衡(82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