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网格化治理的机制,我想我不会来到这里;如果不是那些美丽的回忆,我想我不会爱上这份事业。”26岁的张媛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去拼搏并引以为傲,她很幸运遇到了一份愿意用所有精力去奋斗的事业——崂山区专职网格员,在奋斗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身带小本记下居民困难事
2017年,张媛怀着对网格治理新名词的好奇心,开始从事嶗山区专职网格员工作。她想以细致的服务和耐心的工作态度,让西韩社区的父老乡亲享受到崂山区社会治理的新成果。为此,她一头扎进自己负责的网格,从网格内的人、房、物、事开始着手,以一股不搞明白不罢休的劲头,坚定了要做好做精专职网格员的信心。
在入户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张媛发现社区居民对网格员的知晓率不高。她充分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走访入户,把社区的“连心卡”发到居民手中,与居民谈心,了解民意,一边采集信息,一边向居民宣传最新的惠民利民政策,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
“我会对居民不明白的地方耐心解释,比如住房问题、低保救济、社保补贴、如何办理失业证等问题,发挥网格员的作用。”为了保证网格内的信息档案翔实准确、不漏户、不漏人,在7月的骄阳下,她满头大汗地跑遍了网格内的每楼栋,晒黑了脸,磨破了脚,把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独居老人、精神疾病患者等信息分类建档,让网格内的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
作为社区团支部委员的张媛,习惯随身携带小本子,把居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居民的忧愁和困难记在本上。因工作成绩突出,张媛被崂山团区委评为2020年度崂山区乡村“好青年”。在她的带动下,西韩社区的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共同营造了社区和谐、幸福的氛围。
“窗帘的约定”温暖独居老人
从成为网格员的那一天起,义不容辞为居民做好服务就成为张媛的职责,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她的信念。她入户时了解到西韩新苑的牟奶奶常年独自居住,行动不便,生病时无人照顾。张媛主动上门为牟奶奶服务,帮助代购生活必需品,还在工作之余去看望牟奶奶,陪她聊天解闷;有时工作忙,张媛也会打个微信视频电话问问牟奶奶的情况。张媛还主动为社区内的居民代办各类证件,尽管有些居民并不属于她的网格,但她也会热心帮助居民办理老年证、高龄津贴等相关业务。
张媛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对独居老人每天的情况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有的老人不方便经常接打电话“报平安”。“如果每天对网格内所有独居老人走访一遍,不仅时间不允许,也无法为需要帮助的老人及时提供服务。思考了很久之后,我突然想出‘窗帘的约定’这个办法。”每天早晨,张媛通过观察窗帘来了解独居老人当天的情况。当老人起床后,觉得身体没有问题,就会把窗帘拉开;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帮忙,可以不拉开窗帘,她看到后就会迅速入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受到张媛的启发,中韩街道的网格员们举一反三,先后与网格内居民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约定”,比如为居住在高层的独居老人搬水、换水的约定,陪伴老人一起看演出的约定等。每一个小小“约定”的背后,都是温暖人心的故事。
每天写日志记录身边点滴
疫情防控工作中,张媛的身影一遍又一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面对某个阶段蔓延的疫情,遗漏任何一条信息,都有可能让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在登记人员信息时,凡是遇到字迹潦草的信息,张媛总要打电话核实,确保每一条人员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她主动请缨做社区“青春速递员”,与社区青年志愿者一起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和药品。
在崂山团区委的指导下,张媛发起并成立了中韩街道首支网格员志愿服务队——西韩社区格之爱服务志愿队。这个志愿队每年都会组织志愿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休息日会定期到空巢老人家中,帮忙打扫卫生;每年暑假来临之际,志愿者们会来到西韩幼儿园,为孩子们展开一场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活动;还会在宪法宣传日,通过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最新的法律知识。
“最美妙的事情就是能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我希望每天都能从工作中得到一点乐趣。从事网格员工作以来,我几乎每天都会写一篇工作日志。”张媛平时喜欢写作,工作之余,她怀着对网格员这份事业的热爱,坚持以身边网格员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加入网格员队伍四年多来,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家长里短,感受民心民意,给她增添了许多创作灵感。张媛先后创作出《以网格员的名义宣誓》《我的一“网”情深》《崂山网格 有你有我》等诗朗诵作品,参与了原创歌曲《网格员之歌》的歌词创作。这些作品使“格格”们的凝聚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让崂山网格员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张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