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尊志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宦者是汉代宫廷中具有特殊性的人群,皇宫与诸侯国王宫中皆有一定数量的此类人员。东汉时期,因政治需要及相关原因,宦者势力得到发展,一些受到朝廷重用,部分被封为侯,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册封宦臣为侯的数量达66人。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深入,一些东汉宦者侯的墓葬被发现和发掘,为东汉列侯墓葬的研究提供了相关资料。本文拟对已发现、发掘的东汉宦者侯墓葬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东汉宦者侯墓葬及相关问题有相关认识和理解。
目前,可推定或确定的东汉宦者侯墓葬共4座,皆有与之对应的墓地,墓地之中另有其他墓葬,有的还有墓外设施。相关墓葬主要有河北望都M1与衡水安平逯家东汉墓、河南濮阳南乐M1、安徽亳州董园村M2等。
河北望都M1位于望都县东药村东,有2座东西排列的封土墓,均南向。M1在西侧,主体砖砌,由封土、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三室及侧室组成(图一)。前室四壁及通中室券门内有壁画,绘人物、鸟兽、祥瑞图案等,多有对应文字,中室亦有文字。出土陶器、石器及一些铜器残片等。墓主很可能为浮阳侯孙程,但有不同意见。M1东30米为M2,由封土、墓道、甬道、封门及长方形前室、横长方形中室、长方形后室组成,前室残留部分壁画,以人物为主,有对应文字,陪葬品损毁严重,陶器多残,另有石雕骑马俑、彩绘石枕、铜车马器及玉石器等,时代稍晚于M1。
图一 河北望都M1平面图
河北衡水安平逯家庄东汉墓位于逯家庄西南,附近暂未发现其他相近时代的墓葬。墓葬东向,整体为砖砌,由封土、墓道、甬道、墓门、封门、前中后室及侧室组成(图二)。前端前室右侧室、后端前室(发掘简报或报告将该室定为中室)及其右侧室有壁画,包括车马队伍、人物、建筑等。二前室各自的左侧室、中室及其左侧室、后室的顶部或券门顶部有毛笔蘸白粉浆书写的文字,内容丰富。出土遗物较少,主要有钱币、陶、铜、铁等。墓葬时代在东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之后不久,结合前室中的“惟进□”“赵”字等,墓主很可能为东汉晚期的宦者侯赵忠。
图二 河北衡水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平面图
河南濮阳南乐县福坎镇宋耿洛村南约200米有3座带封土墓,均东向,近呈“品”字形排列。M1位于北侧偏东,由封土、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及侧室组成,室大多近方形(图三)。墓口外两侧不远有平砌砖墙向左右展开,残高2.2、残长4米,有较多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遗留,并发现木料痕迹,门两旁为残高2.55米的砖垛,可能起顶柱作用,推测原有享堂类建筑。墓门刻朱雀,绘红彩。后室内有棺床和垫木,垫木上置两棺,葬二人。陪葬品损毁严重,有陶、石、铜、铁器等。根据墓葬形制,结合出土盘龙石砚上“延熹三年(160年)”“君高迁刺史,二千石,三公九卿”及鎏金铜带钩上的“君立公侯”等文字,推测墓主应为东武阳侯,后诏贬为都乡侯,死于家中的宦者侯具瑗,墓葬时代为桓、灵时期。M2在M1南,主体为前中后三室,前室与中室两侧有侧室,后室内有棺床与垫木,内置二棺,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M3位于M2略偏西北位置,规模略小,主体为前后室,前室两侧各一侧室,主室葬二人,出土遗物均为陶器。M2、M3的时代均略晚于M1,属M1家庭成员的墓葬。
图三 河南濮阳南乐M1平面图
安徽省亳州曹操宗族墓地已发现并发掘多座曹氏宗族的墓葬。董园村M1东向,主体砖砌,由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和南北两个偏室组成。墓内发现银缕和铜缕玉衣各1件(套),当为合葬夫妻使用。出土陶、铜、银、石、牙、玉石器等。M2在M1西南不远处,东向,砖石结构,由墓道、甬道、石门、前中后室及侧室等组成(图四)。墓葬发现较多石刻画像,有文吏、武官、龙、凤、鹿、铺首衔环等,一些位置有壁画,多剥落,有侍女、兽、帐篷、旌旗、芦苇、仙人骑鸟、仙境等。出土遗物有鎏金铜构件、石雕龙首及用于敛葬的玉枕、铜缕玉衣等,玉衣片属1件或2件(套)玉衣不能确定。董园村M1、M2均为东汉晚期的列侯级别墓葬,M1虽出土“曹侯”文字砖,但墓主不一定是曹腾,现基本认为董园村M2为宦者侯曹腾的墓葬,M1为其养子曹嵩的墓葬。
图四 安徽亳州董园村东汉M2平面图
上述4座东汉宦者侯墓葬的墓主在《后汉书·宦者传》均有记载。“孙程,涿郡新城人,安帝时,未中黄门,给事长乐宫,浮阳侯,食邑五户;后徙封程为宜城侯。……及卒,使五官中郎将追赠车骑将军印绶,赐谥刚侯。侍御史持节监护丧事,乘舆幸北部尉传,瞻望车骑。”“赵忠,安平人,少给事者中,桓帝时为小黄门。忠以与诛梁冀功封都乡侯。延熹八年(165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大长秋。还河间买田宅,起第观。(后袁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具瑗,魏郡元城人。桓帝初,超、璜、瑗为中常侍。(封)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韩演)奏瑗兄沛相恭臧罪,征诣廷尉。瑗诣狱谢,上还东武侯印绶,诏贬为都乡侯,卒于家。”“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人也。安帝时,除黄门从官。……桓帝得立,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腾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腾卒,养子嵩嗣。……位至太尉。……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由记载可知,这四个宦者侯均在朝廷拥有过重权,这是其封侯的重要原因。
另外,河南洛阳偃师华润电厂M89,墓外有墓园和相关建筑遗存,墓葬具有相应规模,出土金缕玉衣片18枚,推测墓主为少帝,后封为弘农王的刘辩,但墓葬很可能是爵封列侯的宦官赵忠为自己准备的墓穴。刘辩葬于该墓之中,墓葬内外内容会有变化,本文不将其作为宦者侯墓葬,特此说明。
东汉宦者侯生前大多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对于死后的丧葬礼仪及墓地、墓葬、墓外设施的建造和敛葬品、陪葬物的使用等极为重视,投入较大,有些甚至是超出规格的建造,不仅能够充分显现墓主的地位等级,还从多个方面反映出与宦者侯这一特殊身份相符的特征。
朝廷对一些宦者侯的丧葬有特殊照顾,赐予的内容很多。《后汉书·宦者传》有相关记载,如单超,薨,朝廷“赐东园秘器,棺中玉具,赠侯将军印绶,使者理丧。及葬,发五营骑士,侍御史护丧,将作大匠起冢茔”。再如徐璜,“卒,赙赠钱布,赐冢茔地”。宦者侯修建墓葬方面,如侯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而其母死后亦“大起茔冢”。
根据文献记载,结合上述4座宦者侯墓葬的地理位置和墓地内容等来看,有些宦者侯死后会安葬在自己家乡,即归葬故里,既与宦者侯自身及其身份有关,也与东汉时较流行归葬习俗有关。如江苏徐州市邳州青龙山东汉彭城相缪宇墓及附近的东汉永寿元年(155年)徐州从事红及其夫人墓,山东嘉祥武氏墓地中所葬的一些武氏成员亦是如此。从已知的宦者侯墓葬及墓地来看,宦者侯多选择地势空旷、有相应面积,且地形地势相对较好的区域规划茔地并筑建冢茔。有的宦者侯墓附近暂无其他墓葬发现,如衡水安平逯家庄东汉墓;有的则是家庭葬或家族葬,如望都M1、M2东西并列,濮阳南乐的3座墓葬近呈“品”字形分布(图五);有的则是大家族或宗族墓地,如亳州曹氏墓地,埋葬多个曹氏宗族成员。需作说明的是,这四处墓地中,宦者侯墓葬均是其中规模较大、规格最高的墓葬,而且时代也基本是较早的。这或许说明,宦者侯死后,虽归葬故里,但没有葬在祖辈墓葬附近,而是另辟墓地,形成新的葬区,这可能与宦者侯身份等级较高有关。宦者侯墓葬在墓地中明显处于尊位,其他墓葬祔葬于其周边,也大致说明了这一点。
图五 河南濮阳南乐汉墓墓葬分布图
东汉列侯墓葬对墓外设施的使用已相对普遍,宦者侯墓葬也不例外。南乐M1的墓道外有祠堂遗存,为墓地祭祀设施。上文所引文献中记有侯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表明墓外有双阙和高庑。《水经注·阴沟水》对亳州曹操宗族墓地中相关墓葬的墓外设施有记载,“谯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庙北有二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炬”。该文还记:“有腾兄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颍川太守曹君墓。延熹九年(166年)卒’,而不刊树碑岁月。冢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碑,……年三十九卒,熹平六年(177年)造。’炽弟胤冢,冢东有碑,题云‘汉谒者曹君之碑。熹平六年(177年)立’。”《水经注》的成书时间距离东汉末年不是太久,对曹氏宗族墓地中较多墓葬的外部设施有详细记载,但曹腾墓的外部设施却未提及。东汉晚期,墓外立碑已较盛行,有相应等级地位者的墓葬外大多立碑,碑上刻死者姓名、经历、事迹等。综合文献及已知的4座墓葬,宦者侯墓外可能会有祠堂、墓阙、高庑等设施,但没有墓碑,这或许是宦者侯墓葬的一个特征或其特殊之处,不愿立碑以让后人或外人知其经历等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东汉宦者侯墓葬所体现丧葬内容较为丰富,一些与东汉其他列侯墓葬相似或接近,一些则与宦者侯的身份地位相对应。墓葬皆有规模较大的封土,安平逯家庄东汉墓的封土为圆形,亳州董园村M2、南乐M1的封土呈覆斗状,望都M1的封土被破坏,从墓葬外景看,覆斗形的可能性较大,这与东汉墓葬普遍使用圆形封土不同,体现出宦者侯墓葬的特点。与较多东汉列侯墓葬及中小型墓葬相似,有的宦者侯墓葬在墓道外封土边缘砌建祠堂类祭祀设施。墓向以东、南方向为主,墓地中的其他墓葬多与之相近。墓葬为砖砌或砖石混砌,砖砌居多,规模大,形制复杂,除墓道、甬道、墓门外,主体都是前中后三室结构,并有较多侧室,或对称或略有偏差,券顶为主,前室与后室以竖长方形为主,中室则多为横长方形,是厅、堂、室三者的有机结合与体现,另有一些墓葬的后室后侧壁还设小龛。墓室内有装饰,壁画常见。石材为主的墓葬刻有画像,以祥禽瑞兽、门吏、武士及装饰图案为主,一些室内也绘有壁画,内容有吉祥图案、仙界、生活场景等。砖室墓的壁画多位于前室及其侧室,内容有车马出行、文官武吏、伎乐侍从、院落坞壁、祥禽瑞兽、装饰图案等,一些还与升仙或仙界有关,充分体现出墓主生前奢华的生活及对死后世界继续享乐的美好愿望;有些墓室内有多处书写的文字,内容包括吉语、纪年、姓氏及相关书籍上的语言和文字等。南乐M1也很可能有壁画和相关文字,惜遭损毁而不存。已确认非宦者的东汉列侯墓葬,大多规模及形制逊于宦者侯墓葬,前后室结构居多,也有少量前中后三室者,但侧室的设置及数量皆不及宦者侯的墓葬,且后室极少有设小龛者,很多墓葬的墓室无壁画等装饰。
已确认的4座东汉宦者侯墓葬均不见异穴合葬墓,但有同穴合葬者,逯家庄东汉墓与南乐M1皆是如此,而另外两座墓葬也存在同穴合葬的可能,亳州董园村M2有二后室,出土的玉衣片也存在属2个玉衣的可能;望都M1的公布资料较早,未说明墓内葬几人,后室宽2米多,不排除葬两人的可能。因此,东汉宦者侯墓葬很可能是以同穴合葬为主要形式,但又可细分为同穴并室合葬如董园村M2和同穴同室并棺合葬,另外3座墓葬皆是。
陪葬器物与敛葬品方面,一是陪葬陶器、铜器及铜构件、石质器物等方面与同时代、相近级别墓葬在种类、质地、数量、用途等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如陶模型明器、仿生活器皿、盛器等;二是敛葬品与东汉列侯墓葬相近,如玉衣、玉石枕等;三是具有相应特殊性的器物,如南乐M1出土的盘龙石砚、鎏金铜带钩(图六),亳州董园村M2出土的金属猪、石雕龙首等,都能够体现墓主身份地位,尤其南乐M1出土的相关器物带有文字,对墓主归属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图六 河南濮阳南乐M1出土遗物
墓葬的建造也十分考究。南乐M1封土全部用沙质土分层夯筑,土质与周围原生地层土质不完全一样,应从别处运来;石门为青石材质,雕刻纹饰并涂红彩;主室铺白灰,棺床用垫木,其上置棺床。亳州董园村M2封土高大,墓室为石材构筑,整个墓葬共用长2、宽与厚皆0.5米的大条石876块;甬道入口南北两侧地面置石雕吉羊首一对,相向而立,南北两侧墙壁各用8块磨光的青石块筑砌而成,雕饰人物;石门一对,每扇石门的里外都刻有铺首御环,门边上对称刻神龙白虎(图七),门额雕刻凤纹、九鹿图案。该墓使用了一定数量的砖,而墓地中其他较多墓葬为砖砌,可能存在一个有领导的、统一的制砖烧窑的机构。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封土用黄沙土掺杂褐色黏土分层夯打筑成;墓室是按形状和大小,先挖好一个大坑,然后在坑内用砖砌筑,修墓用的砖用澄浆细泥烧成,火候纯正,质地坚实,墓室用磨砖对缝的方法砌成,顶部为使对好的砖修砌精确无误,砖与砖之间前后均顺划1、2道阴线作为连接的记号,横向还有白粉书写的文字,以表示排列的顺序;墓室壁画使用了红、黄、青、白、黑诸色及间色,未正式绘画前,先在壁上打草稿,再据样稿绘画,壁画颜料可能均掺有胶质物,虽经水冲刷,色彩仍很鲜艳。另外,一些墓葬的墓壁还书写有文字,望都M1前室西耳室过道南壁有朱书铭赞,安平逯家庄东汉墓的前室有“赵”字,后室有“惟熹平五年”“南列侯封邑有……”(图八)“主人”等字。不仅对墓主判定可提供参考,也可以体现出墓葬修建过程中与墓主相关的丧葬内容,即以此达到显现墓主身份等级的目的。
图七 安徽亳州董园村M2石门所刻神龙白虎画像
图八 河北衡水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后室书写的相关文字
东汉宦者侯的家庭人员在文献中有记载,如侯览母亲去世,侯览还家,大起茔冢。记载较多的则是宦者侯的父兄、子弟、姻戚及徒附等,这些人借助宦者侯的权力和势力,或为地方官吏,或为地方豪强:“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聚敛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单)超弟安为河东太守,弟子匡为济阴太守,(徐)璜弟盛为河内太守,(左)悺弟敏为陈留太守,(具)瑗兄恭为沛相,皆为所在蠹害。”“璜兄子宣为下邳令,暴虐尤甚。先是,求故汝南太守下邳李暠女不能得,及到县,遂将吏卒至暠家,载其女归,戏射杀之,埋著寺内。”“(侯览)兄参为益州刺史,民有丰富者,辄诬以大逆,皆诛灭之,没入财物,前后累亿计。”
从东汉宦者侯墓葬及墓地看,有家庭人员与宦者侯同葬一墓地者,也有家族宗亲诸多人员与宦者侯葬于同一墓地者。后者如亳州东汉墓地,自北向南,长约4千米,占地10平方千米,有墓葬多座,基本都带封土,有的为多室,均为曹氏宗族墓,充分反映出这一宗族势力的发展,而其中规模最大,且出土玉衣的墓葬为曹腾、曹嵩的墓葬,二者为父子关系。
夫妻是家庭最重要的因素,宦者侯也会跟其他人一样娶妻,构成夫妻型家庭,“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就4座宦者侯墓葬来讲,望都M1后室不排除葬2人的可能,亳州董园村M2很可能葬2人,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及南乐M1则基本可确定葬二人。逯家庄东汉墓为双后室,根据墓室的排列和后室文字等来看,南后室葬男性墓主,北后室葬其妻子。南乐M1主室置木棺两具,葬二人。因此,就东汉宦者侯来讲,大致会与其他人一样娶妻纳妾,并与其妻葬于同一墓室或同一墓葬的不同室内,构成同墓或同室合葬,进而体现出宦者侯与一般人无差异的夫妻关系。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宦者侯墓内仅葬其一人,或许是宦者侯生前没有娶妻纳妾。
东汉宦者侯还会收养他人为子,用以承嗣,很多还由养子继承宦者侯的爵位。《后汉书·宦者传》载:宦者侯“或乞嗣异姓,或买苍头为子,并以传国袭封”。朝廷也下诏称“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如郑众,“元初元年(114年)卒,养子闳嗣。闳卒,子安嗣。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绍封众曾孙石雠为关内侯”。“封孙程养子寿为浮阳侯。”“帝思(良)贺忠,封其养子为都乡侯,三百户。”“(单)超及(徐)璜、(唐)衡袭封者,并降为乡侯,租入岁皆三百万,子弟分封者,悉夺爵土。”有些承继者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获得更高的权位,有的则渐趋衰落,而且很多宦者侯的养子和后代因宦者侯失势,爵位被剥夺,权力大减,有些还被杀掉。正常情况下,养子的子嗣可继承爵位,如郑众的孙子与曾孙被嗣封或绍封为侯,但大多权力地位下降明显,有的如曹腾孙、曹嵩子曹操,经自身努力被封为魏王,而曹操子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称帝。
考古资料对于东汉宦者侯有养子及养子承嗣的内容均有体现。安平逯家庄东汉墓附近并无可确定为宦者侯子嗣的墓葬,这与墓主赵忠被袁绍斩杀可能有关。望都M1的墓主孙程有养子孙寿承继爵位,孙寿之后相关人员并无记载。与M1距离较近且东西并列的M2,时代晚于M1,有相应规模,出土彩绘石枕、玉石塞与眼盖、石雕骑马俑、立狮石盖、蟠龙器盖等,墓葬具有相应等级,与M1关系密切。关于二墓的墓主,M1有孙程、刘歆等不同看法,而认为M1墓主为刘歆的研究成果将M2墓主认定为东汉太原太守刘公,但也有学者认为M2墓主是孙寿或孙程弟孙美。引起上述争论最直接的原因是二墓皆出土有书写较多文字的砖,M1出土的砖上有“嗟彼浮阳”“当轩汉室”,M2出土砖上有“太原太守”“刘公”等字,而且“刘公”二字出现多次。“浮阳”与“太原太守刘公”似乎并不存在联系,这使得墓主归属存在不同看法。在根据墓葬形制及装饰、出土遗物等确定墓葬时代的前提下,可基本否定M1墓主为东汉早期去世的刘歆。M1与M2的时代均为东汉晚期,相差不远,M1发现的“浮阳”文字为前室西耳室过道南壁的朱书文字,与墓主关系密切,可信程度较高,对判定墓主归属的参考价值较大,故M1作为东汉宦者浮阳侯孙程墓葬的可能性较大。考察M2出土的朱书文字砖及其砖文,应为买地券,具有较强的宗教性,内容有的涉及墓主,有的则无,涉及墓主者则明确透露出墓主“买地”的信息,该地券并没有。因此,从墓葬位置与排列情况、时代、规模、墓内壁画、出土遗物等综合考察,M2墓主很可能是孙程养子孙寿或孙程弟孙美二者的其中之一。据《后汉书·宦者传》载:“程临终,遗言上书,以国传弟美。帝许之,而分程半,封程养子寿为浮阳侯。”孙美分孙程侯国之半而为侯国,但未言明为何侯国,而孙程侯国的另一半为养子孙寿继承,且其仍为浮阳侯,故按照这一承嗣关系,与孙程葬在一起的应是孙寿,这也很好地反映出宦者侯与养子的关系及相关内容。亳州董园村M2为宦者侯曹腾的墓葬,西南为养子曹嵩的墓葬,距离较近,体现出家庭葬的内容和特征。曹嵩继承爵位且官至太尉,其子曹操又在朝中掌握重权,所以曹嵩墓规格应超越曹腾墓。《水经注》载:“……城侧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庙北有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罦(罘)罳已碎。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长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160年)立。’碑阴又刊诏策。二碑文同。夹碑东西列队两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马也。”前文已论述,宦者侯墓外不设碑但如果宦者侯养子的身份地位较高,墓外可冠冕堂皇地建设诸多设施,包括建庙堂、立墓碑、使用石像生等,曹腾墓外的设施不见记载,曹嵩墓外设施见于记载且内容丰富,两相对比即可说明。另外,M1出土银缕和铜缕玉衣各1件(套),另有其他玉石器、银器、牙雕器等,较之M2仅有铜缕玉衣似乎档次略高。还有,M1出土阴文刻字砖150余块,其中的“宜官延”或与曹嵩承嗣爵位有关,“为曹侯作壁”“君侯”等文字则明确表示曹嵩为列侯,这类砖及文字在曹腾墓中未见。养子嗣封为侯,养子的子孙或沿袭爵位,或失去爵位,但就丧葬来讲,整体上趋于衰微可能是更为常见的发展内容。南乐M1墓主为宦者侯具瑗,M2很可能为袭封具瑗都乡侯爵位的养子与其夫人的同穴合葬墓,虽具有相应规模,但墓外不见用于祭祀的祠堂类设施;M3位置稍偏,时代晚于M2,规模小,结构也相对简单,可能为M2墓主后人的夫妻合葬墓,但其内所葬者基本已无爵位。
由上可知,东汉宦者侯可以收养子嗣,被收养者亦可继承宦者侯的爵位,且死后与宦者侯葬在同一墓地,形成大的家庭葬;养子为侯者去世后基本都是夫妻合葬,表明已与其他家庭无异。亳州董园村M1、南乐M2皆是如此,望都M2亦是夫妻合葬,相关研究指出:“M2墓中除主人之外,当有他的亲属一人,应该是他的妻子。从文中‘本其’二字来看,似乎这个买地券是在妻子葬时置入的。”
东汉宦者侯的家庭还有徒附家吏、仆人奴婢、伎乐倡优等附属人员,但4座宦者侯墓葬未见有陪葬墓。但有关人员在墓葬壁画和石刻画像中有所体现。望都M1壁画中有墓主家庭的门亭长、寺门卒、门下吏、贼曹、门曹等形象,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壁画中有较多侍者及侍卫等。董园村M2残存壁画中有侍女形象,甬道处有石刻二门吏、二武士,起到象征性的守护作用。
已发掘的东汉宦者侯墓葬规模较大,形制复杂,建造讲究,装饰精美。墓内还出土陶楼,这些均应是死后世界对现实居住的模仿,进而体现出与宦者侯第宅庭院相关的内容。
关于东汉宦者侯的第宅与庭院,《后汉书·宦者传》中有相应描述和记载。如“宦者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单超等“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侯览“贪侈奢纵,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可以看出,宦者侯会利用自身的权力及所敛钱财,竭力营建属于自己的第宅或庭院,且极尽奢华。
一些宦者侯墓葬的壁画对第宅庭院也有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望都M1壁画中有较多门吏及门卒图像。安平逯家庄东汉墓的壁画中的建筑图用熟练的透视技法绘制了一幅规模很大、庭院重叠错落的建筑鸟瞰图,其内院落重重,连栋数十,大的四合院里面分割成多个小四合院,有道路联通,有些院内还植花种树(图九)。楼橹坞壁等反映出的重门和纵横交错的重重院落,不仅说明墓主人政治上的权势和经济上的富有,也对研究东汉宦者侯第宅庭院建筑的形制和格局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逯家庄东汉墓的壁画还与墓葬形制相结合,综合体现出与第宅庭院有关的内容。墓葬的各室基本包括了建筑图中的主要部分。墓葬的二前室应代表壁画所绘中心院落的“庭”,前室的左右侧室相当于建筑图中两侧的院,是墓主生前处理事务或接待宾客之处,而二前室的右侧室相通,则如建筑图的中心院右侧前后二院相通一样;后室为放置墓主尸身之处,也基本与建筑图的后室为寝居之所相对应。建筑图与墓葬中相关室的对应,当是“事死如事生”丧葬内容影响下墓葬形制第宅化的较好说明,亦是地下墓室模仿地上居住设施的很好体现。
图九 河北衡水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壁画中的建筑图(局部)
综上所述,东汉宦者侯墓葬有所属墓地,是所属墓地中等级较高的墓葬,有的建有墓外设施,封土以覆斗形所占比例大,墓葬具有相应规模,主体墓室为前中后三室,并有数量不等的侧室,多数墓葬有壁画,敛葬器物与陪葬物品较为丰富,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与宦者侯相对应的丧葬内容及特征,并对宦者侯的家庭人员、第宅庭院等内容有较多反映。这对确认有关墓葬性质、研究宦者侯及其丧葬、家庭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综合研究东汉列侯墓葬及相关社会内容等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补充。
[1]苑苑.东汉宦者侯略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
[2]a.姚鉴.河北望都县汉墓的墓室结构和壁画[J].文物参考资料,1954(12).b.北京历史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望都汉墓壁画[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5.
[3]a.河北北省文物研究所.安平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1989(1).b.安平东汉壁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4]a.安阳地区文管会,南乐县文化馆.南乐宋耿洛一号汉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1(2).b.王国平,张文彦,史国强,李小彬.南乐汉墓[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
[5]a.安徽省毫县博物馆.毫县曹操宗族墓葬[J].文物,1978(8).b.任晓民.曹操宗族墓葬[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a.安志敏.评“望都汉墓壁画”[J].考古通讯,1957(2).b.林树中.望都汉墓壁画的年代[J].考古通讯,1958(4).
[7]何直刚.望都汉墓年代及墓主人考订[J].考古,1959(4).
[8]a.康捷.望都二号汉墓[J].考古,1959(11).b.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望都二号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
[9]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宦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14-2517,2519-2522,2534-2537.
[10]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偃师华润电厂考古报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77-78,205-208,353.
[11]a.张鸿亮.试析洛阳偃师一座东汉金缕玉衣墓的性质[J].洛阳考古,2014(2).b.张鸿亮,史家珍.偃师华润电厂东汉墓相关问题探析—兼谈洛阳东汉高等级墓的特点[J].洛阳考古,2014(4).
[12]同[9]:2521-2523.
[13]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馆.东汉彭城相缪宇墓[J].文物,1984(8).
[14]李银德,陈永清.东汉永寿元年徐州从事墓志[J].文物,1994(8).
[15]将英炬,吴文琪.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7-22.
[16]郦道元著,王先谦校.合校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351.
[17]同[16].
[18]毫州市博物馆.安徽毫州市发现一座曹操宗族墓[J].考古,1988(1).
[19]同[9]:2521-2523,2535.
[20]同[9]:2521.
[21]同[9]:2513,2518,2521,2522.
[22]同[6].
[23]同[7].
[24]同[6]b.
[25]同[9]:2518.
[26]同[16].
[27]同[7].
[28]同[9]:2521,2523,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