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设计及其有效性研究

2022-07-14 06:44:12许兆奇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许兆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应用型大学与理论研究大学的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的同时教授,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注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实践型人才。在艺术类课程教学设计中,也应践行这一教学理念,从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多元文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艺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多种课程的有效融合,这就对学生文化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践行多元文化融合理念,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与组织,增强学生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概述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是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性课程,在很多艺术类表演课程中也被当做一门基础学科,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专业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合唱与指挥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知识的讲授,在学生艺术实践环节层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未能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不足,因此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常常会觉得枯燥乏味。

基于当前多元文化视野,要求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构建综合性教学体系,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与探索,加强合唱与指挥课程与其他相关艺术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与统一,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应用素养,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教学设施、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探索实用的教学体系,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并因材施教。

二、教学问题

当前,很多应用型大学在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与当前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孤立现象,造成各项教学活动未能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一)教材体系设置存在局限性

教材是组织与管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从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材内容的设置层面较为单一,专业性构建不足,主要对学生进行合唱与指挥课程本专业教学,在其他层面的教学不足,因此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知识结构不够丰富,不能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起到相应的支持作用。

(二)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主要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独立性,在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较为有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难以主动探索合唱与指挥课程知识内容,因此,如果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难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和课程学习要求都较高,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将合唱指挥课程当做一项理论性为主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实践应用层面的教学管理层面存在不足,这就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不足

当前,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层面的构建存在不足,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层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对学生实践应用层面存在不足,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在对学生实践应用层面考察不足,未对学生构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

三、改进措施

当前,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客观问题,包括教材选用、教学方法选择、课程设置等层面,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更好地确保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材体系设置

基于多元文化视野,对学生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与当前合唱与指挥教学需要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巩固教学效果,增强课题教学体系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合唱教学指挥包括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两个层面,在设置单独的课程体系时,注重合唱与指挥教学之间的联系,从多元化的角度构建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最终构建合唱指挥课程设置的目标。当前,课程教学体系中往往更为注重指挥课程,导致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要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合唱与指挥教学体系之间的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指挥能力与应用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外,构建指挥艺术发展史、合唱艺术发展史等体系,丰富教学模块与教学体系,更好地践行多元文化理念,通过综合性教学体系使得学生更好地领会合唱与指挥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进行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从实践应用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从当前职业应用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优化设计,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应用能力,基于合唱指挥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课程知识教学,构建系统性的合唱指挥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为学生增加音乐欣赏的相关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程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歌词,更好地体会歌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合唱艺术的价值与魅力。结合合唱指挥的本身特征,在教学中,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不断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与渗透,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性。

(二)构建丰富的教学方式

与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在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强教学活动的机动性与灵活性,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实现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统一。

注重合唱与指挥之间的有效融合,从本质上分析,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话式的活动过程,在合唱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指导,将课程培养为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的场地,促进学生情绪表达与音乐之间的默契表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与应用能力,并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新的情感,由此,应将合唱与指挥联合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合唱与指挥之间的有效协调,并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音色、多声部合唱以及音量转换等多种指挥方式。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合唱指挥这一课程任务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角色,并进行不同角色之间的互换。将学生进行分组,部分学生作为合唱队员,另一个小组学生则以此指挥不同的乐章,在此次音乐活动中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与演绎,使得学生感受并体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演绎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体会。在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集中表达歌曲演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与互换,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色分析歌曲演绎中的问题,感受角色变化与歌曲演绎的不同要求,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在合唱指挥应用能力练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歌声与微笑》节目,在观赏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歌曲蕴含的知识内容,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有效贴合。同时,定期对学生举办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合唱指挥音乐会”,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提供展示的平台与空间,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沟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课程知识,领略合唱艺术的艺术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

应用型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求探索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与当前课程教学方式相结合,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与课程评价机制。合唱与指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理论课程知识体系较为庞杂,对学生音乐素养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由此,要求革新对学生的课程评价体系,从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转变为过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在过程评价体系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与应用型大学教学现状与教学要求相结合,在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方式外,对学生构建动态评价机制,充分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三级联动评价机制,增加教学评价方式的时代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由此,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及舞台表现情况等,评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应用,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艺术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应更好的与当前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相结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在音乐与表演艺术课程体系中,合唱指挥课程占一定的教学比重,教学理论较为丰富,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为了增强理论教学效果,应不断丰富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感受理论课程知识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实践教学

合唱与指挥教学课堂实践中,从合唱与指挥两个层面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包括发声训练、指挥图式、音乐处理、作品分析与分声部练习等,在实践过程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合唱到指挥的教学顺序,增强教学体系设置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当前,课程教学体系中未设置统一的教材,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材时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空间,一般选择国内外的经典艺术作品,例如《牧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完成歌曲演绎,在具体的作品解读中,更好地掌握合唱指挥课程的精华与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基础技能。在合唱基础上,引导学生指挥实践教学,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具体歌曲演绎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对学生进行作品演绎与解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更好地处理音乐,并进行指挥动作的学习与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艺术课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外艺术实践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设计与组织课外艺术环节,主要包括指挥实践以及合唱实践等。应用型大学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此类艺术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课程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此类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基于当前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的需求,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应用水平。教师可以全面指导学生的课外艺术实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与顾虑,并结合学生实际排练情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艺术实践表现平台。

学校与系部积极为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活动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演出服装准备、合唱作品选择以及音像播放等。邀请合唱指挥方面的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素养。对学生进行橱窗宣传报道,将合唱表现较为突出的个人以及集体在校园内进行公示,积极举办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氛围与空间。

(七)进行合唱与指挥课程教育教学

当前,应用型大学音乐与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影响方向之一是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成人发声与童声发声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完成相应的知识教学。儿童发声器官、生理结构等与成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成人音质、音色较为成熟、稳定,声音较为宽厚,音量较大。成长期儿童发声器官不够成熟,音域较窄,声音表现较为纤细,音量较小,但声音的整体表现较为明亮、纤细、甜美。

儿童发声时只有鼻腔与口腔产生共鸣,而成人头腔、口腔、鼻腔等往往共鸣,并与能胸腔共鸣,因此声音的整体表现力较强。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童声表现往往不同,分为稚声期、童声期与变声期三个不同时期,5—6 岁为稚声期,声音较小,音域一般为六至八度,音色表现较为稚嫩。此时,儿童声带往往具备一定的弹性,音量与音域逐渐扩展,音色表现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对音准的把握往往也较为灵敏。

14—16 岁为变声期,女生变声期一般为13—15岁,男生变声期一般为14—16 岁,变声年龄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童声后期阶段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儿童音色变化、音乐修养以及音域宽度表现上均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合唱团训练过程中可以以女生为主,变声期女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声音表现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男生在歌唱训练时,可以鼓励其在低声部使用气息发出假声和弱声,因此,针对男生与女生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增强合唱训练的有效性。在合唱发声训练时,要求做到齐、准、合。以此为原则进行演唱练习的训练,要求合唱齐声整齐,合唱的音与节奏准确,声部之间的音量大小之间达到良好的协调配合效果。

齐声合唱的重要基础为整齐,齐声训练包括硬起与软起,合唱训练的基础为硬起,可以联合运用无音高哼鸣表达方式,使得在训练过程中找到气与声之间的正确配比。软起一般是在硬起的紧张气息状态下,起声之前,声音较为缓慢,之后让声音慢慢流出,在练习过程中不添加强弱表现上的变化,从而确保合唱队开口整齐发音。合唱表演的骨架是音与节奏的准确表达,从歌词朗读层面进行音与节的训练,要求与乐曲节奏本身相结合,再缓慢过渡至歌曲演绎形式,训练时要求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引导学生针对yi、ye、ya、he、la 进行发声练习,并调整发声位置,针对鼻音可能出现闷暗的问题,可以暂时不演唱带有鼻韵母的字,由此利用口腔打开带a、o 的字母。

四、结语

在当前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体系中应不断构建对学生的综合教学结构,改变传统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迎合当前高校艺术改革的需求,在进行艺术课程本身教授的过程中,更好地迎合当前艺术课程学习的现实需求,从多元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有效分析当前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由此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教学效率,更好地契合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理念,培养新时期的艺术人才,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